第六百六十五章 远行(二十二)
第六百六十五章 远行(二十二) (第2/2页)他轻轻吁出一口气,白色的雾气瞬间被风撕碎:“总而言之,西凉的道路,在于‘专一’,专司通衢,专精戍卫,专营商贾,辅以畜牧与有限工矿,它不必像江南那般繁华似锦,不必像蜀中那般仓廪充实,更不必像北境那般烟囱林立,它只需做一把牢牢楔在西北边陲的钥匙,一把锋利坚韧的刀,一条流淌着黄金与信息的河,守得住,通得畅,便是它对大魏最大的功勋。”
赵吉听得入神,小脸上满是思索,王五则咂咂嘴:“听着是挺明白,可这穷山恶水的,要搞成那样,得往里填多少银子、多少人命啊?比修蜀道还难!”
“难,也要做,”顾怀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分量,“前人凿空西域,置河西四郡,难道就不难?汉武唐宗能为之,现在为何不能?这是在开拓万世的基业!眼下难,是为后世子孙铺就不难之路,西凉稳,则西域安;西域安,则高原慑;高原慑,则中原腹地可高枕无忧,专心向东、向南、向海!这盘棋,西凉虽偏,却是不可或缺的。”
车厢再次陷入沉默,顾怀不再言语,目光重新投向窗外,地势越发平坦开阔,村落几乎绝迹,只有零星的、低矮的烽燧残骸点缀在广袤的荒原上,像大地沉默的伤疤,风更大了,卷起地上的沙尘和枯草,形成一道道旋转的、灰黄色的尘柱,在天地间肆意狂舞,天空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浑浊的灰黄色,低低压着,将远处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苍茫混沌之中。
一种难以言喻的空旷与寂寥感,如同冰冷的潮水,无声无息地漫溢开来,浸透了车厢的每一个角落,长河尚未见,落日亦无踪,但这天地初开的蛮荒与浩渺,已足以让人心生敬畏,亦感到自身的渺小。
在这片亘古的苍黄里赶路,时间的流逝仿佛也变得模糊而缓慢,顾怀靠在车厢壁上,闭上眼,蜀地的安宁,江南的喧嚣,汴梁的暮气,北境的繁忙,大海的腥咸...一路走来的景象在脑海中飞速掠过,最终,却定格在一张小小的、总是没什么表情的脸上。
莫莫。
那个在山林间拽着他衣角、认真地听他说故事的小丫头;那个在破茅屋里就着一点油灯光亮、笨拙地为他缝补破旧衣裳的小侍女;那个固执地守着家、把每一文钱都数得清清楚楚、只盼着他平安归来的莫莫...已经分开太久了。
啊,原来已经那么久了。
顾怀放下车帘,隔绝了那铺天盖地的苍黄,车厢内光线黯淡下来,只有窗缝透进的微光勾勒出他沉静的侧影,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光滑的紫檀木扶手,那触感却猛地将他拽回记忆深处某个湿漉漉的江南雨夜。
捡到莫莫的那天,也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天气,但空气是湿冷的,带着江南特有的、黏腻的阴寒,他刚从一场白莲教叛军引起的混乱中脱身,疲惫不堪,身无分文,像条丧家之犬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
然后,他看到了蜷缩在路旁尸堆角落里的那个小身影,瘦得像根豆芽菜,头发枯黄打结,小脸脏兮兮的,只有那双眼睛,在昏暗中亮得惊人,像受惊的小兽,警惕又茫然地看着他,她怀里死死抱着一根刺破了她手的棍子,好像那个东西能给她安全感一样。
他当时自己都朝不保夕,而且世道也教会了他什么叫做别同情心泛滥,但鬼使神差地,他越走就越觉得不舒服,全身都不舒服,最后他淋着雨叹了口气,走了回去,然后把怀里仅剩的、捂得半温的半块饼递了过去。
那双眼睛里的警惕与茫然瞬间被巨大的、难以置信的渴望淹没,她几乎是扑过来抢过去,狼吞虎咽,噎得直翻白眼,他蹲在旁边,看着她小小的、嶙峋的脊背因吞咽而剧烈起伏,心里第一次涌起一种奇异的、酸涩的责任感,就像在路边捡到只脏兮兮的小狗,想着在这他妈的乱世里,至少得让这小东西活下去。
后来山林流浪的那段日子是灰色的,但也是温暖的,以前看荒野求生节目的经验没想到有一天还真能派上用场,直到有一天顾怀和莫莫走到半山腰,踩中了猎户的陷阱,然后被那个同样震惊的老猎户领回了家。
直到老猎户死在了山里的某个角落--在那之前顾怀觉得自己和莫莫一直在那里生活下去也不错。
猎户留下的小屋漏风漏雨,那年冬天冷得像冰窖,莫莫总是能找到些枯枝败叶,笨拙地生起一小堆火,火光映着她专注的小脸,她话很少,像个沉默的小影子跟着他,他出去找吃的,她就守着那堆火,把破瓦罐里的雪水烧开,等他回来,有一次他受了点伤,她一声不吭地翻出不知哪里捡来的破布条,沾着热水,笨拙又固执地给他擦拭伤口,小手冻得通红,他看着她低垂的睫毛,那专注的神情,仿佛那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
夜里冷,两人挤在铺着干草的木板上,她总是下意识地往他这边靠,小小的身体蜷缩着,汲取一点点可怜的热量,他有时给她讲些模糊记忆里的故事,她总是听得极认真,眼睛亮晶晶的,那是他们流浪生活中唯一的亮色。
后来春暖花开,吃完了食物,顾怀带着她下山,走进了那个像桃花源一样的村子...直到后来在江南那座小城安定下来,有了那间破茅屋,莫莫简直把那地方当成了宝,她开了两块小小的菜地,每天精心侍弄,手指沾满泥土,小脸晒得微红。
她学会了用最少的钱买最糙的米,把每一文钱都数得清清楚楚,藏在墙缝的瓦罐里,宝贝得不行,他拿着干各种活挣的钱回来,她总会露出难得的、小小的笑容,把温在灶上的、寡淡的杂粮粥端出来,那时日子依旧清苦,但多少有了“家”的轮廓,夏天,她会从井里打上凉沁沁的水,看着他咕咚咕咚喝下去,眼睛弯弯的;秋天,她会收集落下的桂花,晒干了,藏在小小的布包里,整个茅屋都弥漫着若有似无的甜香,那是顾怀来到这个冰冷世间后,第一次尝到“安稳”的滋味,带着烟火气和桂花香。
她总在她身边,从捡到她的时候开始,顾怀习惯了自己身后总跟着道小小的影子,他可以和她说一些莫名其妙传出去会被人当成疯子的话,也可以在她面前完全没有丝毫掩饰自己的黑暗面,他总是想也许世道会一直好不起来,而流浪也不可能一直继续下去,也许未来某一天他就会像这一路见到的那么多的尸首一样,默默死在路边。
但至少莫莫会记得他来过。
那如果莫莫也和他一起死在这世道里呢?
那记不记得意义都不大了。
可从进了苏州开始,离开就成了常态,去打白莲教,去京城,去北境...每一次,莫莫都只是默默帮他收拾那个小小的行囊,动作仔细得过分,仿佛要把所有的担忧和不舍都叠进那几件衣服里,她从不说什么挽留的话,只是站在门口,看着他走远,小小的身影在晨光或暮色里,凝固成一个沉默的守望点。
他回头时,总能对上那双眼睛,他知道,无论他走多远,经历多少凶险,那个破茅屋里,总有一盏微弱的灯火为他亮着,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在等着他,那是他疲惫灵魂唯一的锚点,直到...有一天,她丢了。
不,是一群人为了拂过,而他为了更大的棋盘,为了所谓的“大局”,默许甚至推动她走向了那个不属于她的位置--西夏的国主。
“少爷!”王五的声音打断了顾怀沉湎的思绪,车帘被掀开一角,顾怀抬眼望去。
前方,官道在一处背风的谷地变得清晰了些,一座明显是新近加固过的魏军军镇扼守着要冲,夯土的寨墙高耸,箭楼巍然,上面“魏”字大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军镇外,一支约百人的骑兵肃然列队,甲胄鲜明,刀枪在灰暗天光下泛着冷硬的寒芒,他们并非迎宾的仪仗,而是带着边境驻军特有的、审视与戒备的气息,为首的将领身材魁梧,面庞被风沙刻蚀得棱角分明,眼神锐利如鹰,远远望见顾怀的车驾,便策马迎上数步,于马上抱拳,声音洪亮穿透风声:
“末将凉州军司主将周猛,奉军令,在此迎候靖王殿下!前方已入凉州地界,末将率本部精骑,护送殿下!”
顾怀微微颔首,隔着车窗示意知晓,军镇的出现,以及这支精锐的护送骑兵,无声地提醒着他此行的另一重身份--大魏的靖王,即将君临天下的新主,这身份像一层无形的盔甲,瞬间覆盖了他片刻前因回忆而柔软的心绪。
“有劳。”顾怀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外面,带着一种属于上位者的沉稳。
车轮再次滚动,加入了这支肃杀的骑队,马蹄踏在黄沙大漠上,发出沉闷而整齐的声响,与车辙声、风声交织,更添几分边境的肃穆与沉重。
赵吉好奇地打量着窗外那些沉默如铁的魏军骑兵,又看看远处更加荒凉、仿佛连生命力都被风干了的戈壁,王五和魏老三则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手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气氛骤然变得不同了。
顾怀的目光掠过那些年轻士兵被风霜吹得皲裂的脸颊,掠过他们紧握长枪、指节发白的手,他想起了当年来这里的时候,看到的肃杀气氛要重许多,那时候西夏还没拂过,西凉还和辽境接壤,这里随时有可能成为国战的第二战场--然而后来就不用再用人命填满这漫长的边境了。
他又想起北境战场上那些冲锋的身影,想起了清池工坊里挥汗如雨的工匠,想起了蜀道峭壁上挣命的民夫...这天下,总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用血汗、用性命维系着某种秩序,而他,即将成为那个执掌这秩序、决定无数人命运的人,这份责任,沉重得让他有时喘不过气。
他答应了赵吉,让他出海,去看美洲;他默许了赵瑾降爵为国公,镇守粮仓;他规划了西凉未来的通衢与戍卫之路;他即将整合这个庞大而疲惫的帝国...每一步,都关乎亿万黎庶,可在这西凉凛冽的风中,他心底最深处叫嚣的,却只是一个简单得近乎奢侈的愿望--接回他的莫莫,那个在山林间、在破茅屋里,用笨拙的沉默和无言的等待,给了他最初温暖和“家”的感觉的小侍女。
他没有把她推开,但她明显感觉到了什么--夏则需要一面旗帜,一个名分,哪怕心知肚明莫莫并非真正的西夏皇族血脉,他也需要一个“公主”来凝聚人心,完成复国的夙愿;而当时的顾怀,需要西夏在西线牵制辽国,需要这份助力,于是,他默许了,他甚至在带气离开西凉之前,还亲自对莫莫说了那些话,那些关于责任、关于大局、关于等待的话。
他记得当时莫莫的反应,没有哭闹,没有质问,她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有些不合适的宫装,沉默了许久,然后,她抬起头,那双总是映着他身影的眼睛里,第一次蒙上了一层他看不懂的、遥远的东西,她点了点头,声音轻得像叹息:“...知道了,顾怀。”
那一刻,顾怀感觉有什么东西被硬生生从他生命里剥离了,比战场上的刀伤更疼。
后来,她成了西夏名义上的国主,他收到过几封来自兴庆府的“国书”,措辞生硬而官方,盖着陌生的西夏印玺,他能想象出她握着笔,笨拙地模仿着那些拗口的词句,旁边或许还有夏则派来的文官指点,那不再是他的莫莫写的信,只有一次,在信纸的末尾,一行小小的、歪歪扭扭的、与前面工整字迹截然不同的墨迹,像是不小心滴落的墨水,又像是她偷偷写下的:“这里的桂花也很香。”
几个字,瞬间击穿了顾怀所有的盔甲,让他几乎握不住那张轻飘飘的纸,江南茅屋前那棵小小的桂树,秋日里弥漫的甜香,她小心翼翼收集花瓣的样子...汹涌的思念和巨大的愧疚,几乎将他淹没。
她一直在等,像过去每一次那样,沉默地等着,只是这一次,距离更远,身份更高,等待也变得更加渺茫和苦涩。
不要让她再等下去了。
顾怀在心里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