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五十二章 窦士则持重上禀

第五十二章 窦士则持重上禀

第五十二章 窦士则持重上禀 (第2/2页)

李神通倒也不是“想当然耳”,原来他此前巡视黄芦岭、高唐镇时,就已问过降附的刘三儿、刘蒲奴等刘季真的旧部酋率,他们都说两关侧边的小路可行,故他这时才有此意,见窦轨、长孙无忌还是面露疑虑,他便大手一挥,又说道,“窦公、辅机,柴绍以两千骑,奔袭数百里,能斩王须达,我离石大军两万余,占据地利,岂能落后!二公反竟怯惧乎?”
  
  窦轨思之再三,终究认为李神通此策不够妥当,便说道:“非是怯惧。殿下令我等守好离石,护好我军粮道、后路即可。设若用公此策,倘能克捷,当然最好,万一有失,殿下之令,我等违矣事小,势必危及我军粮道、后路,致使三军动摇,有害於我军此复河东事大!”
  
  “辅机,你何意也?”窦轨性情严峻,决事果断有威,治兵刚强,不是优柔寡断之人,李神通本来以为他会赞成自己的建议,没想到他会不同意,便转问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在三人中,既不及窦轨、李神通与李渊的关系亲近,年龄也最小,面对窦轨、李神通两人的意见分歧,他犹豫了会儿,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说道:“兹事体大。大王此谋,若能得成,我王师确可振威,然窦公所虑亦甚是。仆之愚见,不若禀呈元帅,请元帅决策。”
  
  对李世民,长孙无忌在公众场合,可用的称呼非只一个,可称“秦王”,也可称“殿下”,但他现在却用了“元帅”的称呼。意思很明白,是在提醒李神通,李世民才是河东唐军的主将。
  
  李神通自是听出了他的话里的含义,心中不快,可也不好发作,便在原地站了片刻,倒想出了个折中的主意,他就又说道:“辅机此议正是。此等大事,自当由元帅定夺。”顿了下,他接着说道,“唯徐世绩已率兵至,不知他何时进兵。其若进兵颇速,而元帅回令未下,恐怕战机稍纵即逝。不如这样,我等即刻修书呈报元帅,同时俺择选精卒,一面整装待发,一面遣人再探小路虚实,并召刘三儿、刘蒲奴等亦选其部中以悍勇称者,待为先导。若元帅回令,此策可用,便即刻行之;若元帅不许,亦不过止於整装,无他失也,何如?”
  
  窦公、长孙无忌对此皆未反对。
  
  将给李世民奏报写就,遣吏送出之后,李神通、长孙无忌便各自去。
  
  回到城中住处,李神通召来史万宝等,说道:“长史多疑,无忌亦无胆色。歼灭徐世绩部汉贼此谋,我三人联名,已报呈元帅。”
  
  却此谋,是李神通与是史万宝等人商定的。
  
  史万宝问道:“却也不知元帅何时会有回令?”
  
  “我等不能坐等,万宝,你今日就引精卒两团去高唐,将高唐关侧的小路自走一遭;俺也今日启程,去黄芦岭,亦使精卒走上一遍小路。刘蒲奴随你通往,刘三儿跟俺共去。你我先做好进战之备。待元帅回令下,如是允可,便就着手!”李神通三言两语,布置完毕。
  
  史万宝应诺。
  
  李神通遣从吏去给窦轨、长孙无忌打了个招呼,当日就与史万宝两人分赴两关。
  
  却行一日,过了修化,到了黄芦岭关上,李神通才与守将见过,尚未随行的两团精卒试走小路,关外早有斥候疾驰还回。进了关中,斥候汗水淋漓,禀报说道:“昨日下午,汉贼已出隰川。小人等远远观之,汉贼诸将旗帜皆在军中,前骑后步,不下万人!”
  
  李神通又惊又喜,说道:“徐世绩才到隰川两三日,便就倾巢而出?汉贼军容何如?”
  
  “禀大王,小人等远观之,旗鼓甚盛,旌旗如林,民夫数千从军,辎重迤逦道上。”
  
  李神通令道:“再往去探。等汉贼到我郡界,务必探明,其进兵方向。”
  
  这几个斥候领命,稍事休息,即出关,仍南下往探。
  
  李神通出关中将府,登上关头,摸着肚子,眺望远近。关前道路蜿蜒,两侧山峦峭壁,时当盛夏,草木葱茏,望如绿海。山风拂面,蝉鸣阵阵,燥热气中,李神通意气昂然。他下令从将:“使刘三儿前导,你引精卒,入夜后,行关侧小路,为本王探明险易、所耗时辰!”
  
  从将接令,入夜后便引精卒,在刘三儿等的前导下,上到小路,踏石扪藤、艰难而行不提。
  
  ……
  
  只说出了隰川,行军两日,汉军到了离石郡南界。
  
  徐世绩与陈敬儿、王行本等於此分兵。徐世绩向黄芦岭进兵、陈敬儿与王行本向高唐镇进兵。三人别后,各仍率部前进。穿行山中,徐世绩部又行一日多,斥候还报,前已是黄芦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