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九十二章 孤的人用在西边,更令父皇安心(第四更)

第九十二章 孤的人用在西边,更令父皇安心(第四更)

第九十二章 孤的人用在西边,更令父皇安心(第四更) (第1/2页)

正月十七,天色明亮。
  
  整个长安城自公主出嫁之后,便迅速的从过年的气氛当中回过神来,开始安静有序起来。
  
  东宫,李承乾坐在桌案之后,看着兵部职方司刚刚送来的密奏。
  
  兵部在逻些的探子,去年就传回消息,松赞干布求娶大唐公主之事,即便是在吐蕃内部,也有不少人反对,只不过松赞干布强行用威望压了下来。
  
  吐蕃是在松赞干布的手里发展壮大的,甚至于吐蕃立国,也是他一手弄出来的。
  
  他在吐蕃的威望很重。
  
  然而重归重,松赞干布的身体终究是出了问题。
  
  虽然历史上记载,他是在大约十年后死的,但吐蕃人最擅长的,就是隐瞒死讯,秘不发丧这一套。
  
  所以松赞究竟是哪一年死的,还很不好说。
  
  十年时间,足够吐蕃人将粮食培养出来了。
  
  十年时间,足够李承乾掌权。
  
  但一切不能等到十年之后再做,再去准备,那就晚了,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在吐蕃内部安插棋子。
  
  这一次有两千多人随同文成公主一起去吐蕃,这里面,兵部职方司,千牛卫,百骑司,不知道放了多少暗探进去,就是要彻底弄清楚吐蕃在松赞之下的权力架构,然后才能找准位置,切入肢解。
  
  当然,这是后面的事情了,如今重要的,是该如何在现有的框架之下,彻底毁掉吐蕃人在吐谷浑,党项,羊同和苏毗,乃至于西域的威望。
  
  对了,苏毗就是后世女儿国的原型……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李承乾的思绪,
  
  一身深绯色官袍的李安俨快步的进入崇教殿,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道:“殿下,新任兰州司马李德謇到了。”
  
  李德謇,卫国公李靖长子,天下真正得以传承卫公兵法的人。
  
  天下得卫公兵法传承者三人,侯君集,苏定方,李勣。
  
  侯君集学的最少,其次是苏定方,至于李勣,他是融合了自身兵法之后,才最终和李靖相提并论的。
  
  但这些人当中都没有提到李德謇。
  
  他才是李靖卫公兵法真正的传承人。
  
  可惜,前世的他,因为和东宫相处甚善,哪怕李承乾原本的谋反计划里没有他,但也因为如此,他被罢黜一切官职,流放岭南。
  
  后来是李靖以自己军功相换,李德謇才被流放到了吴郡,江南之地,也算是好些。
  
  “让他进来吧。”李承乾正色起来,拿起手里的奏本,然后看向了走进殿来的李德謇。
  
  一身浅绯色长袍,头戴黑色璞帽,身材笔直,面色俊朗的李德謇,走到李承乾身前五步,然后郑重的拱手道:“臣,兰州司马李德謇,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打量着李德謇,最后满意的点头道:“自从你自东宫左卫率司马,调任松州司马以来,已经有三年了吧?”
  
  三年前,松赞干布发兵二十万攻松州,松州死伤众多。
  
  朝廷本来发大军迎战,但还没有等大军抵达,前锋牛进达就已经击败松赞干布。
  
  之后官吏补充,李德謇在这种情况下,被任命为松州司马,防备吐蕃。
  
  他是李靖的长子,以他任松州司马,可想而知皇帝在这件事情上的重视。
  
  “是!”李德謇认真拱手,但惜字如金。
  
  李承乾笑笑,身体微微靠后,问道:“房二这一次调往松州,你和他有没有着面?”
  
  “见了。”李德謇平静的点头。
  
  看到李德謇这幅姿态,李承乾一愣,随即立刻笑道:“他很是狼狈吧?”
  
  李德謇轻轻点头,没有再说话。
  
  他不说,李承乾却能感受到他的放松。
  
  其实说起来,李德謇在松州三年,如今不过才调任从五品上的兰州长史,而房遗爱从长安贬任,便是从五品的松州长史,这里面的差别清晰可见。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便是因为房玄龄是整个大唐的尚书左仆射。
  
  对于房遗爱,皇帝不仅格外照顾,而且赐嫁公主。
  
  本来应该平步青云,但这下子,却跌到了松州长史。
  
  大家是同样的位置,李德謇有足够的把握,在仕途上狠狠的超过房遗爱。
  
  这才是真正让他放松的地方。
  
  ……
  
  “好了,不说他了,你这一次调任兰州,所为何事,兵部说过了吧?”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是,是吐蕃之事。”李德謇神色郑重,吐谷浑六年前被大唐击败,三年前又被吐蕃所败,如今根本不是威胁。
  
  吐蕃虽然刚刚迎娶大唐公主,但是,他们却是大唐在西部高原上最大的敌人。
  
  李德謇在松州三年,对于这一点最是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