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 第一百章 出手

第一百章 出手

第一百章 出手 (第1/2页)

大虞军队分为中枢、戍边、地方三系,根据所履职责及定位分属,各自是有着一摊子要管的。
  
  这套体制从虞太祖逐鹿时期演变的,其中最为精锐的负责对外征战,次一等的负责边域固守,守家的多是新卒筛选,接受一定操练的,虞太祖凭借该制与各方诸侯交战,可以从快递次补充,在地盘不断扩张下,麾下精锐也在不断增多,这也是大虞问鼎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再好的制度,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历经时间的冲刷与洗礼,也会使各种问题及积弊找上来。
  
  现下的大虞军队,整体情况是待遇最高的属中枢军,战力最强的属戍边军,反倒是地方军,所拿兵饷最少,干的却是最多,偏偏地方军腐败严重,军纪涣散,武备松弛,这又使底层将士受到盘剥与压榨,已不具备最初供血中枢、戍边两系的属性。
  
  宣宗纯皇帝御极登基之初,为何一门心思想要对外征战,除了想要凭对外大捷巩固皇权,为后续推动改革,这其中就包括削藩谋势外,还有一点即看出地方军糜烂,已到必须改革的关口了。
  
  再不改,大虞地方必出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受太祖朝后期所兴大案,其中有一些是与军中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是太宗朝休养生息所致,固然说在太宗朝也有对外征伐,但不管是频率,亦或是规模,都赶不上太祖朝发起的对外征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传承。
  
  大虞所辖疆域是广,可所处位置,于这片大陆而言,却是处于四战之地下,如果不是一些疆域地势险峻,恐所直面环境要更为恶劣。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不难看出太祖朝是打江山,震诸敌的,太宗朝是守江山,固根基的,凭借两朝所做之事,使大虞统治深入人心了。
  
  根据楚凌掌握的情况,在宣宗克继大统后,大虞是处在王朝上升期的,其肩负的历史使命,是解决内部积弊,推动改革下,使大虞再度开启对外扩张,只要做到这一点,即可实现以内刺激外,以外刺激内,从而使大虞疆域、国力都攀升一个新阶段。
  
  可惜宣宗纯皇帝骤崩了。
  
  也因为这一突变,使被仓促拉出称帝的楚凌,所直面的局势、国情、外部等层面,要比宣宗时期复杂十倍不止。
  
  为了能有效解决上述种种,楚凌必须要探索出一条新路,完美贴合大虞国情下,分阶段的去推动改革才行。
  
  就像军队改革这块。
  
  要是宣宗来推动,即通过一场对外征伐大捷,即可以较大规模的改革,来扭转大虞军队堕落趋势。
  
  可适合宣宗的,并不适合楚凌。
  
  楚凌想在正统朝推动军改,必须要着眼于中枢军,侧重于戍边军,反倒是规模最大的地方军,需要放到最后才行。
  
  一方面要以超额奖赏,来激励中枢军,刺激戍边军,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解决中枢军、戍边军所遇各种积弊与毒瘤。
  
  一方面想要维系上述之势,就必须要保持一定频次与规模的对外征伐,没有征伐,何来的军功?没有军功,哪来的赏赐?
  
  仅是这两点,就对中枢财政有很大负担。
  
  而与之相对的,是中枢每年固定对地方军的开支,可偏偏这部分开支,多数叫各级给截留了,只有少部分到了底层之中。
  
  地方军提供新鲜血液一职,在现阶段,在今后一段时期,都无法恢复过来,这件事楚凌还必须认下来。
  
  偏偏大虞国库还不比先前了,一个是受逆藩叛乱的影响,一个是受外敌进犯的影响,这给地方上的一些人找到了借口。
  
  所以在做涉军诸事下,楚凌还要兼顾到内政方面,特别是税改这一块儿,没有钱,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玩不转的。
  
  这个节奏,这个尺寸,是很难拿捏的。
  
  这也是为什么楚凌在此之前,围绕着掌权做的种种,都是紧密围绕中枢、虞都、京畿等地域,没有向大虞其他道府县扩散的原因。
  
  因为闹不好啊,好不容易稳下来的大局,就可能出现变数了。
  
  而对大虞而言,最不应该有的,就是所谓的变数。
  
  这就需要楚凌以超高的智慧、城府、眼界来对中枢,对地方,甚至必要时要对外,进行权谋博弈!!
  
  徐黜为何以死架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他在过去数年,在领教到楚凌的手段后,揣摩到楚凌想做的事情。
  
  故而徐黜在赌,赌他死之后,受他影响加快一些布局进程,且在此期间,他的孙女、孙子做出正确选择下,作为大虞天子,楚凌不会给自己找更多麻烦,因为先前要做的种种,有很多本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这就是政治。
  
  一位成熟的上位者,是不会被情绪所左右的,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基于整体大势来分析的。
  
  “都说说吧,宗庆道等地出现哗变,到底要怎样处置!!”
  
  虞宫,大兴殿。
  
  楚凌冰冷的声音,在殿内响起,令此间气氛愈发压抑,大都督府、兵部主要官员齐聚,脸上露出各异神色。
  
  细微观察下,不难看出兵部的,要比大都督府更为紧张。
  
  因为地方军这块儿,主要是归兵部管辖的。
  
  兵部尚书武骏心里很苦,他万没有想到在今下这特殊境遇下,在大虞东域居然发生这种事情。
  
  关键还是宗庆道一带。
  
  但凡换个别的地方,武骏还好受一些。
  
  可偏偏……
  
  “陛下,依臣之见。”
  
  在武骏思虑着,到底该如何回话时,大司马大将军孙河上前,抬手朝御前作揖拜道:“征东将军府急递所传,东域一带出现哗变,极有可能是受奸佞暗中挑唆所致。”
  
  “固然朝廷所发兵饷,被一批贪官污吏、军中败类逐层克扣,实发到底层军士手中粮饷极少,但我朝对哗变、兵乱向来是从严镇压的。”
  
  “加之正统五年发起的那场北伐,是我朝中枢精锐扬威海内,于地方驻扎的军队想要通过哗变,来获取本属自己的粮饷,也是要反复衡量的。”
  
  嗯?
  
  武骏露出惊诧之色,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孙河。
  
  这位爷是什么脾性,他太清楚了。
  
  如此难得的机会,这位爷非但没有踩兵部,相反讲的话还是拉兵部一把,这如何能叫武骏不惊讶。
  
  转性了?!
  
  有此想法的,不止武骏一人,兵部的,大都督府的,不少都是这样的反应。
  
  而在此等氛围下,坐于龙椅上的楚凌,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当孙河不再被权势所蒙蔽双眼,这样的人还是值得大用的,毕竟孙河的才能,楚凌是知晓的。
  
  就大虞今后要直面的,楚凌只会觉得人才越多越好。
  
  尤其是孙河这个年岁,还是能发光发热十几年,甚至更久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是帅才呢?
  
  “…臣怀疑东域出现的哗变,恐与地方上的一些群体密不可分。”对于这些,孙河好似没有察觉到一般,自顾自的讲着所想。
  
  “甚至臣还怀疑一点,这是否与东吁还有关联?毕竟自榷关总署特设以来,我朝一直在打击走私,据臣知晓的情况,别看东吁与我朝关系敌对,但是在其治下,却存有一批与我朝有联系的走私群体!!”
  
  “如果这一推论成立,臣有理由怀疑,这是一次内外勾结才导致的兵变,朝廷真要处置不当的话,那内贼、外敌皆能从这场哗变下得到各自想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