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应运而生
第一百六十一章 应运而生 (第1/2页)奉天城北,江家大宅。
天将黑时,闯虎捎来几份晚报,交给江连横和胡小妍翻看舆情。
江家订购的家具已经送到,整座大宅焕然一新,其间自然又添了几笔不小的花销。
闯虎闲得发慌,就坐在沙发上,荡着两条腿,东张西望地打量着宅子里的崭新气象,心里颇有些感慨。
江连横和胡小妍也不理他,只管埋头看报。
客厅里静悄悄的,除了“唰啦啦”的纸张翻动声,便再无其他动静。
许多报纸都临时加刊,特别评论了八卦街商民骚乱的情况,《盛京时报》更是写了整整一版的评论文章。
“据悉,东洋侨民小岛贤人今日十时许,于南市场八卦街遭遇商民袭击。凶犯手持铁锤,敲打小岛贤人头部,以致重伤晕厥,其行为恶劣,严重损害两国亲善。大东洋帝国驻奉天领事馆现已照会张雨亭总司令,要求如下:
“其一,奉天警务处速将凶犯移交东洋警务署审讯,限期三日,不得有误。
“其二,立刻停止城中排日游行,恢复省城秩序,并逮捕煽动者,严惩不贷。
“望东三省保安司令部为两国亲善着想,遵守条约规定,从速照办,以兹警告……”
这不奇怪,《盛京时报》是东洋人创办的刊物,自然处处要替东洋人说话。
再看其他几家华人创办的晚报,却是另外一番慷慨陈词,粗略扫了两眼,倒有几处标题格外醒目,诸如《奉天商界岌岌可危,联合互保迫在眉睫》、《商界联合,能者为之》、《告奉天同胞书——抵制日货,振兴工商》等等……
“这是你写的?”江连横指着报纸问。
闯虎欠起身子,凑过去看了看,眼睛一细,点点头说:“是我写的,还有这篇,也是我写的。”
江连横笑了笑,说:“看不出来,你还能写这么正经的东西呐!”
闯虎愣了一下,却说:“东家,我写的一直都是正经东西,很严肃,只是被误读了——心生效法者,禽兽也!”
“你骂谁呢?”江连横不禁皱了皱眉。
闯虎心下一慌,正要解释,却见胡小妍咳嗽两声,也把报纸摊在茶几上,随即拿起手边的热茶,轻轻吹了两口。
“别扯没用的了,现在情况怎么样?”大嫂一边呷着茶水,一边询问,“衙门把邵掌柜交出去了吗?”
闯虎摇摇头道:“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听几个记者打听到的消息,说是省府也在跟东洋人交涉,最后的结果大概是衙门主审,东洋人出席旁听,反正是商量着来吧!”
“那城里的游行呢?”胡小妍又问。
“宪兵和巡警都出动了,跟着游行队伍走了半天,但谁也没抓,就是不让大家闯进租界示威,最多只能在平安通那边喊喊口号,再往前走,就算官差不管,鬼子恐怕都要开枪了。”
闯虎绘声绘色地把今日游行的盛况描述了一遍。
作家的话,难免有点夸张,但最基本的事实总归是不容更改。
胡小妍听罢,点点头说:“既然没有抓人,那就说明张大帅对这件事已经默许了。”
闯虎也说:“是啊,现在官府有意煽动舆论,拖延条约落实,各家商绅也都有联合互保的打算,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齐全。东家,我看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要不然,您就干脆往前上两步吧!”
“还差点意思,”江连横说,“等我除掉了秦怀猛,再进一步也不迟。”
他所谓的“再进一步”,其实就是那天任老板的提议:奉天商绅应该联合互保,防止东洋人收购商业地产,共同抵抗外资入侵。往大了说,是为国为民的义举;往小了说,是保障各家的生意利润。
这种事情说出来,走到哪儿都不亏心。
整个奉天城算来算去,也只有江连横才能当此大任。
而且,官府已经传达了老张的吩咐,尽管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要让江家带头,默许民间抵制东洋侨民收购商业地产,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奉命行事。
不过,既然决定商绅互保,便总要有个名分,横不能奉天各大商号全顶着江家的名头,就算其他商户不介意,江连横自己也得掂量掂量,毕竟树大招风,真把自己的姓氏抬出去,恐怕还会招来祸端。
“叫什么呢?”
江连横喃喃自语,一时间也没了主意,脑子里掠过几个名号,或是太过招摇,或是俗不可耐,总觉得有些不妥。
若是刘雁声还在,凭他的金点学识,或许能取个不错的名号。
“闯虎?”
江连横往前探出身子,问:“你好歹也是个耍笔杆子的,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闯虎沉吟半晌儿,眼前忽然一亮,说:“东家,商绅互保,本质上是个社会团体,咱毕竟不能起个匪号,像什么鬼拍门、阎王李,这些都不合适,咱得起个上点档次的,叫着顺口,还得带点霸气。”
“有好主意,你就直接说,别在这磨磨唧唧!”
“哦!我想过了,商绅互保即是合纵连横,正好暗合了东家的名讳,这又是个民间自发的社会团体,不如两边单取一个字,就叫‘横社’吧?”
“横社?”
“怎么样?”
闯虎对此颇为得意,觉得这是他能想到的最恰当的名号了。
江连横细细咂摸片刻,也觉得不错,就转头问胡小妍:“媳妇儿,你觉得怎么样?”
胡小妍倒不是很在意,摆了摆手,说:“名字而已,叫什么都无所谓,关键是看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如果大家齐心协力,那样最好,就怕有些人白占江家的便宜,真到关键时刻,他们倒往后缩了。”
“这倒不难,”江连横说,“只要那几个大老板真心实意,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江家本就控制着奉天各大厂房的劳工把头儿,要是再能彻底掌控商界,底气自然更足,日后遇到什么麻烦,左手叫歇,右手罢市,恐怕就连东洋人也得礼让三分。
话又说回来,江家最近之所以没有动用叫歇,一则是因为战乱初定,省城急需恢复生产;二则劳工的日子也不好过,停产以后,许多人都断了生计,现在全无叫歇的意愿。
正说着,院子里忽然传来动静。
三人翘首一看,却是李正西和海新年正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