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旧结合
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旧结合 (第2/2页)沈师傅指着一台缂丝机,给两人讲解:“这是‘木机’,全靠手工操作,没有任何电动部件。缂丝的精髓是‘通经断纬’,经线是固定的,纬线要根据图案的颜色不断更换。”
“织到哪里,纬线就断到哪里,所以缂丝也叫‘刻丝’,意思是像用刀刻出来的一样,图案和底色之间没有过渡,特别精致。”
一位中年女工匠正在织一幅“荷花图”,她左手拿着梭子,右手拿着竹刀,梭子在经线中快速穿梭,每穿梭一次,就用竹刀轻轻拨弄丝线,将纬线压实。
沈师傅说:“她织的这幅‘荷花图’,尺寸不大,却要织三个月。最细的地方,一根纬线只有头发丝那么细,稍微不注意,线就断了,得重新接线,有时候织错一针,就要拆好几厘米,特别考验耐心。”
徐佳莹站在工匠旁边,看得入了迷。
她看着工匠手中的梭子来回穿梭,原本空白的经线,渐渐织出荷花的轮廓。
淡粉色的花瓣、深绿色的荷叶、透明的露珠,甚至荷叶上的脉络,都用不同粗细的丝线织出,层次分明,立体感十足。
尤其是荷叶上的露珠,用透明的蚕丝线织成,阳光透过露珠,能看到里面的丝线纹理,仿佛真的能看到露珠在荷叶上滚动。
“太神奇了,”徐佳莹轻声说,“这根本不是织出来的,就是一幅画,比我绣的苏绣还精致,每一针每一线都要精准,太不容易了。”
沈师傅从柜子里拿出一块缂丝面料,递给徐佳莹:“你摸摸,这是用最好的桑蚕丝织的,手感柔软,光泽温润,而且缂丝特别耐用,几百年都不会坏。”
“以前皇宫里的龙袍、皇后的凤冠霞帔,很多都是缂丝做的,因为缂丝不容易褪色,也不容易磨损,能保存很久。”
徐佳莹抚摸着面料,指尖能感受到丝线的细腻与图案的凸起,她忽然想起自己正在学的苏绣,又看着眼前的缂丝,一个想法在脑海中萌生。
如果把缂丝这种古老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比如用缂丝面料做旗袍的面料,再用苏绣在上面绣上精致的图案,既有缂丝的质感,又有苏绣的灵动,肯定能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苏木和沈师傅,沈师傅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现在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但又不想穿得太老气。如果用缂丝做面料,再结合苏绣做点缀,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衣服、围巾、包包,肯定能打开市场。”
“我之前也想过做文创产品,就是不知道怎么设计,你们做传媒的,懂年轻人的喜好,我们可以合作,我提供缂丝工艺和面料,你们负责设计和传播,让老手艺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变成不可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