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一统北方(万字大章)
第496章 一统北方(万字大章) (第2/2页)他相信以两万甲兵坚守常山、须江这种易守难攻的城池,足可以撑到秋收。
若是董昌能源源不断的送来兵马,他甚至能守到明年去。
望着眼前不断推进的渤海军,钱镠甚至已经有了些许想法,那就是战后依仗兵马众多,趁机脱离董昌,自立门户。
不过想要自立门户,他还得有足够的借口。
听闻后方有不少人在煽动董昌称帝,他若是称帝,那自己也就有脱离他的借口了。
“撞!!”
“砰——”
城外盾车冲撞城墙的瞬间,钱镠也从思绪中回到了现实,看着并未将城墙撞出任何痕迹的“冲车”,钱镠忍不住摇摇头:
“这高千里也不过如此,竟然用这种车来充当盾车。”
钱镠的话还没说完,便有兵卒连忙跑上城墙,来到了钱镠面前作揖:
“节帅,地听中响起掘土声,敌军似乎在穴攻!”
“哼!”钱镠闻言冷哼,随即吩咐左右都将:“派人以石脂焚毁这些冲车。”
“是!”左右都将纷纷应下,随后按照钱镠的安排,将成罐石脂砸在城外盾车之上,当砸得数量足够后,他们立马丢出火把,将盾车点燃。
盾车上的湿牛皮发出滋滋燃烧声,渤海军中不少兵卒承受不住车内高温,纷纷逃了出来。
钱镠令人以弓弩压制这些逃亡的渤海军兵卒,不少人负伤而走,但还是有人坚持留下,完成了原本的任务后吹响木哨。
“哔哔——”
刺耳的木哨声在盾车内此起彼伏作响,钱镠这时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下令:“继续砸石脂,把他们都烧死在车中!”
“是!”左右都将连忙下令,可这时城外的渤海军中却传出了号角声。
“呜呜呜——”
当号角声响起,数十辆盾车内,顿时有上百名兵卒冲出,发了疯般逃亡护城河对岸。
“哈哈哈哈哈!继续来烧啊!”
“没卵的狗辈,继续来攻城!”
“哈哈哈哈……”
看着敌军逃亡,城头上的浙东兵卒纷纷嘲笑起来,只有钱镠感觉到了不对劲。
城外的敌军虽然是逃亡,但他们所惧怕的,似乎根本不是己方的箭矢,而是……
“轰隆隆!!”
忽的,钱镠只觉得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紧接着脑中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怎么蹲下的。
等他反应过来时,他已经处于扬尘之中,双耳刺痛耳鸣,让他忍不住捂住了耳朵。
“怎么回事?!”
钱镠捂着耳朵,表情痛苦的蹲在地上,直到二十几个呼吸后,他才慢慢的恢复了听觉。
“额啊……”
“救人啊!救人!!”
“哔哔——”
“敌军攻城了,城墙被破开了口子,快用沙袋填上!”
“节帅!节帅!”
四周的嘈杂声掺杂着惊恐,钱镠只看到有人奔向自己,将自己搀扶进入了城楼内,直到他坐下后,他才渐渐反应过来。
“该死的高千里,竟从刘继隆手中学得了这破城之术!”
钱镠的话音落下,四周的嘈杂声中,顿时连续不断地响起了号角擂鼓之声。
留驻马道的都将连滚带爬进入城楼内,火急火燎的作揖道:“节帅,城墙被破开了两丈宽的口子,敌军进攻了!”
“你说什么?”钱镠这才反应过来自家城墙被炸开了口子,连忙皱眉指挥道:
“慌乱什么,不过就是两丈宽的口子罢了,用沙袋填上便是!”
“是!”都将连忙应下,火急火燎的跑了出去。
钱镠见状,只能忍着耳朵的不适走出城楼,随后便见到乌泱泱的渤海军朝着须江城压来。
不仅如此,这次的渤海军中还掺杂着前番那种数十辆盾车,看得钱镠脸色骤变。
“威力还是弱了些,不如刘继隆的手段。”
吕公车上,高骈在扬尘落下后发起总攻,同时也看到了己方军队用火药破开的城墙口子。
这口子不过两丈宽,依旧不易攻打,但这却是他刚才消耗了五千斤火药的结果。
“到底有什么不对?”
高骈皱眉看着那口子,若是刚才进攻城墙的是刘继隆麾下将士,这夯土的城墙根本挡不住。
他明明用了和汉军一样的盾车数量,一样的兵卒数量,相差不大的火药重量,可结果却难以令人满意。
“轰隆隆——”
忽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再度传来,原本被守军用沙袋填充的口子再度被炸开,而口子也扩大到了三丈之多。
无数渤海军的将士结阵杀入城内,钱镠只能亲自带军阻挡。
战场上的喊杀声从正午持续到了黄昏,又从黄昏持续到了夜半。
直到高钦狼狈的从前线赶回,他这才作揖对高骈报捷道:“阿耶,须江收复,守将钱镠率数千残兵逃亡信安。”
高钦的报捷将高骈拉回现实,他微微颔首:“拿下了易守难攻的须江,后面便是一马平川的婺衢沃野,你亲率骑兵追杀这钱镠,若是能说降则最好。”
“拿下婺衢二州,我军治下最少增加百万人口,区区两浙便不难拿下了。”
“是!”高钦连忙应下,随后领了军令,便带着渤海军那为数不多的三千骑兵向着婺衢二州追杀而去。
得知须江被攻破,常山的守将立马撤兵,并在信安遭遇高钦所率骑兵,被击败于信安。
短短十日,衢州、婺州尽皆丢失,钱镠率军退守台州、处州,董昌实力大损,只能依托剡县、诸暨的地势来坚守。
作为同盟的宋威得知消息,也只能连忙增兵歙州,令杨行愍便宜行事。
高骈继续指挥王重任、高钦等人猛攻浙东,准备先拿下两浙的董昌,再多面包围拿下江东的宋威。
只是在北方遭遇大旱的同时,南方也遭遇了大雨与洪涝,道路被冲垮,粮草难以为继。
面对如此局面,高骈与宋威、董昌的争斗只能暂时告歇。
“河南、河北大部自春至夏不雨,粟苗难以为继,诸州尽皆告缺粮食,以关中、河北、淮南为最。”
七月中旬,在高骈攻破钱镠、杨行愍防线的同时,此刻的刘继隆却面对着战后大旱的无数苦难,暗自发愁。
从春至到如今,河北、河南、关中地区整整四个半月没有下雨,除了早前积雪融化补充了些水源外,地方上的百姓都在遭受旱情折磨,尤其是以六七月为最。
战事虽然结束了,但战事和大旱带来的后果便是秦岭淮河以北,近四十个州的常平仓宣告缺粮,地方粮价从去年的每石五百钱,直接涨到了八百钱。
诸如长安、洛阳等地,更是涨到了每石一千二百钱的价格。
“夏收情况如何?”
刘继隆看着洛阳送来的奏表,眉头紧皱的询问面前的曹茂。
曹茂闻言也是摇了摇头,趁势从身后吏员手中接过了厚厚的九本文册。
“十道合计夏粮征收为四百七十六万石麦及三百四十六万匹丝绢棉布,北方量产降低许多,连平常年月的七成都没有。”
大旱之下,连粮食的产量都降低了三成,若是算上衙门的赋税,那可以说百姓只有往年五成多的收获。
“三十八个乏粮之州,需要调拨多少粮食才能平抑粮价?”
刘继隆质问曹茂,好在曹茂自小跟随刘继隆理政,思绪清晰。
“各州各有不同,合计缺粮五百七十余万石,若是算上沿途损耗,便是七百万石也只是堪堪足够罢了。”
“朝廷的丝绢棉布若是贩卖,顶多也能就得到一百八十余万贯钱,以如今粮价从剑南、陇右、河东买粮去平抑河南、河北、关中的粮价,顶多只能买到三百万石。”
“平抑地方粮仓过后,朝廷便只能结余七十六万石粮食,亦或者三十余万贯。”
曹茂说罢,刘继隆质问道:“从河北诸镇抄没的钱粮有多少?”
“粮食约一百四十二万石,钱帛宅邸及古董字画等物折色不超过四百万贯。”
曹茂回应刘继隆的问题,刘继隆听后皱眉,因为折色是折色,如今闹着粮荒,又有几人会买这些宅邸和古董字画?
“先保障河北大军的军粮,其次运往各州县的常平仓,将各类缴获的古董字画运往洛阳贩卖。”
面对自然灾害,人力显得那么弱小。
这还是刘继隆已经统一北方,能节省大量用于养军的钱粮来投入赈灾之中。
如果没有他,这几年的大旱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尤其是今年。
“殿下,赵都尉求见。”
衙门外传来声响,刘继隆不假思索道:“准!”
他声音落下不久,赵英的身影便出现在了衙门的戒石坊内,并朝着正堂走来。
他见到曹茂后颔首表示招呼,随后看向刘继隆,眼神请示起来。
“有什么事情就说吧,曹茂不是外人。”
刘继隆开口示意,赵英见状便主动说道:“高骈亲征击败了董昌,如今占据了婺衢沃野,但江南大雨洪涝不断,三方只能止战。”
“此外,徐泗、淮南地区大旱,百姓只能食树皮为生,康承训奏表朝廷调拨粮草赈灾。”
“曾元裕与时溥交战,败于下邳,奏表愿意归附朝廷。”
北方的大旱,影响的不只有刘继隆一个人,徐泗淮南等地都受到了影响。
相比较刚刚太平,还能吃粮食的北方百姓,徐泗淮南的百姓就比较惨了,只能吃野草树皮来维持生计。
“这老天昏了眼,该下雨的地方不下雨。”
饶是刘继隆好脾气,此刻也不免谩骂起了老天。
江南不缺水而大雨,北方缺水而大旱。
眼下若是能来场覆盖北方的大雨,哪怕只下三两天,北方的这些饥荒问题都能得到缓解。
只是他的谩骂却起不到作用,他现在除了能调拨粮食来填补地方州县粮食缺口外,便什么都做不了了。
地下虽然有水,但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根本无法大规模挖掘四丈以上的水井。
略微平复心情,刘继隆这才将话题转移到了徐泗淮南地区。
“以曾元裕还东都,领太子詹事、金紫光禄大夫,进信阳县开国侯。”
“敕令王式,节制大军南下徐泗,招募徐泗饥民为民夫,讨平时溥。”
“敕令淮南节度使康承训,着其还东都,检校司空、平章事、上柱国、梁国公、食邑三千户。”
“以兵部尚书王式领扬州大都督,淮南节度使,携粮南下赈灾。”
大旱之下,本不该动兵,但刘继隆若是不动兵,徐泗和淮南的百姓指不定会被祸害成什么样子。
招抚饥民为民夫,趁机讨平本就有投降意思的徐泗、淮南地区,再发粮赈济当地百姓,如此便能保全当地百姓性命。
不然真的等高骈占据江南,他肯定会立马北上攻打淮南。
江南的政权没有了淮南和徐州,那就基本只剩下等死这一条路了,高骈不可能不知道。
趁徐泗淮南同样大旱,也趁高骈现在分身乏术,刘继隆必须更进一步。
“末将领命!”
曹茂与赵英纷纷作揖应下,随后刘继隆看向曹茂:“汝先派人快马送信去吧。”
“是!”曹茂知道刘继隆有事情与赵英商量,于是便退出了衙门。
在他走后,刘继隆起身带着赵英前往了河间衙门的中堂,遣散了堂内的仆人后,他才看向赵英说道:“洛阳有没有动静?”
赵英点头,随后从怀中取出厚厚的书信递给刘继隆。
刘继隆接过书信走到主位坐下,将这些书信纷纷拆开查阅,但见其中多为豆卢瑑、裴澈及其麾下许多世家豪强子弟与其家族联络的书信。
由于内容太多,刘继隆整整耗费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才将这些书信看完,并捏了捏鼻梁,以此来消耗刚刚涌入脑中的这些消息。
“豆卢瑑、裴澈、张直方、崔铉……”
“吾不杀他们,他们还真以为是吾不敢杀他们?”
赵英带来的这些书信中,囊括了一百五十七位官员,而他们所谋划的事情便是在刘继隆准备称帝前刺杀刘继隆。
刘继隆看到信中内容的时候,他自己都气笑了。
他正愁不知道用什么借口来清理天下世家豪强,结果这群人就开始给自己送借口了。
“盯紧他们,暂时不要动手,等平定了南方再动手也不迟。”
“是!”
南边还有许多世家豪强,刘继隆自然是想着利用这个借口,来场席卷天下的清扫。
那些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东西,也是时候提前几百年退场了。
“河北诸镇,眼下还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刘继隆继续询问赵英,赵英则是摇摇头:“些许三五成群作乱的倒是不少,但镇压起来十分容易。”
河北诸镇那些跋扈的武夫,大多都被留在了邺城之战和潞县之战中。
虽说活下来的跋扈武夫也不少,但有刘继隆坐镇河北,他们确实不敢太过折腾。
他们不折腾,刘继隆便没有理由来清理他们。
“看来吾必须得返回洛阳了。”
刘继隆起身看向赵英:“这些日子钱粮紧缺,只需要盯紧他们就足够,不用扩大规模。”
“等把今年的旱情熬过去,到时候再带着你麾下的人扩张,需要多少钱粮都从汉王府调拨。”
“是!”赵英颔首应下,接着刘继隆继续询问道:“关中大旱,棉花可曾受到影响?”
“未曾。”赵英解释道:“当初种植儋州棉花时,便按照殿下的吩咐,选择了日照较长,位置较高,不易遭受洪涝的咸阳原。”
“棉花耐旱,故此并未遭受损失,反而在定期浇水的照顾下长势喜人。”
“六亩棉花,明年应该可扩至四十亩,按照儋州棉花在儋州的产量,每亩起码能出四十斤纯棉。”
“棉衣用絮,厚者二斤,薄者斤许,便是制成大袄,也顶多用棉三斤。”
“一亩棉花,能制十几件大袄了。”
赵英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刘继隆听后不断点头,这比他预估的情况高了不少。
以他预估北边陈兵二十五万的情况,每年花在棉袄上的钱粮起码数十万贯,而今有了棉花,这个成本便能降低不少。
有了更好的御寒物品,日后的汉人也就可以向东北探索,百姓的负担也会因此而降低。
“先种植三年,等到第三年便分出种子前往河西的瓜沙及河东河北尝试播种。”
“有了这棉衣,冬季打仗便能舒服不少了。”
“是!”赵英点头附和,而这时中堂外响起了脚步声,随后便有传唱声响起。
“殿下,曹都督求见。”
“准!”
得知刚刚离去不久的曹茂突然折返,刘继隆便心里有些几分准备,只是尚不知道哪里出了事情。
当曹茂走入中堂,不等刘继隆开口询问,曹茂便作揖道:
“殿下,祐世隆率军渡过牦牛水,大举进犯会川城,张都督已经率军从成都南下驰援会川了。”
“祐世隆?”
得知祐世隆还不死心的来攻打会川,刘继隆轻嗤:
“这厮定然是才知道我军与河北诸镇开战,故此前来偷袭。”
“不过我军已经击败河北诸镇,且张武足够挡住他,不用担心。”
“待日后天下安泰,定要报昔年天宝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