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915章 圣人…悔否?

第915章 圣人…悔否?

第915章 圣人…悔否? (第1/2页)

潼关城头的风裹挟着渭水的湿气,吹得哥舒翰花白的胡须乱颤。
  
  他扶着垛口的手不住地抖,不是因为冷,而是中风的后遗症——半边身子像是灌满了铅,连抬臂都要耗尽全身力气。
  
  身后,三万“士兵”正蹲在城墙根下啃干粮,他们大多是关中农户,手里的横刀还带着新磨的铁屑,有人甚至把锄头偷偷别在腰后,想着打完仗还能赶回去种秋麦。
  
  “将军,宫里又来人了。”副将王思礼低声提醒,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焦虑。
  
  哥舒翰转过头,看见宦官鱼朝恩穿着一身簇新的绯色官袍,正站在马道上捻着拂尘。
  
  那宦官的三角眼扫过城墙上稀稀拉拉的民夫,嘴角撇出一丝轻蔑:“陛下有旨,令哥舒将军三日内出兵,与安禄山逆贼决战于灵宝以西。”
  
  “陛下说了,将军手握二十万雄师(注:实际兵力含民夫约八万),若再迟疑,便是通贼!”
  
  “二十万雄师?”哥舒翰猛地咳嗽起来,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鱼公公自己看!”
  
  他指着城墙下正在学列阵的民夫,有人顺拐走得东倒西歪,有人被风吹掉了头盔,露出光秃秃的头顶,“这些人拿起锄头能种庄稼,拿起刀枪……”
  
  “将军慎言!”鱼朝恩突然提高了声调,拂尘往城砖上一拍,“陛下在大明宫日夜盼着捷报,将军却在这里长他人志气!”
  
  “前日崔乾祐不过派了三千老弱在关前叫阵,将军都闭门不出,如今满朝文武都在说,将军是怕了安禄山!”
  
  哥舒翰的脸霎时涨成了猪肝色。
  
  他想起三个月前刚到潼关时的情景。
  
  那时他虽中风在身,却还能勉强坐帐议事,靠着潼关天险,把崔乾祐的叛军挡在关外整整半年。
  
  可自从杨国忠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他拥兵自重,宫里的催战圣旨就像雪片一样飞来。
  
  “让我再奏请陛下……”他挣扎着想去拿纸笔,却被鱼朝恩拦住。
  
  “陛下说了,再敢请奏,便以抗旨论处!”
  
  宦官从袖中掏出一份明黄卷轴,“这是陛下亲赐的酒,说将军出兵前饮下,可壮军威。”
  
  哥舒翰望着那樽鎏金酒壶,手背上的青筋突突直跳。
  
  他知道这酒里没有毒,却比毒酒更伤人——那是逼他用数万百姓的性命,去赌一场必输的仗。
  
  王思礼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将军,不能出兵啊!灵宝谷道狭窄,叛军若在两侧设伏……”
  
  “我知道。”
  
  哥舒翰打断他,声音哑得像破锣。他接过酒壶,仰头灌了一大口,烈酒呛得他剧烈咳嗽,半边麻木的身子竟透出些灼痛来。
  
  他想起年轻时在河西,带着沙陀骑兵踏破吐蕃赞普的牙帐,那时的他从不知“怕”字怎么写。
  
  可现在,他怕的不是安禄山的边军,是这道催命的圣旨,是长安城那位被猪油蒙了心的皇帝。
  
  三日后清晨,潼关城门缓缓打开。哥舒翰坐在一辆特制的铁车里,由四匹马拉着走在最前面。
  
  他披了件当年李隆基亲赐的明光铠,铠甲的重量压得他喘不过气,却还是努力挺直了脊梁。
  
  三万民夫跟在后面,手里的兵器反射着惨淡的晨光,有人的娘亲和孩子就站在城门内哭,哭声响得盖过了战鼓。
  
  走出十里地,就到了灵宝谷。
  
  两侧是陡峭的山崖,谷道窄得只能容两匹马并行。哥舒翰的心沉了下去——这里果然是设伏的绝佳地点。
  
  他正想下令撤军,却听见前方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滚石和火箭像雨点一样从崖上砸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