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三把火
第897章 三把火 (第1/2页)“朕会赐予你们应得的地位、财富和名声,让你们以及你们的家族享受荣光,但前提是......”
李彻重重一顿,语气也变得严厉:“你们,以及你们的亲族,不可违背朕与天下人共守的法律!”
“故而,新朝立基的第一要务,便是——修法!”
他的目光转向文臣队列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刚刚受封崇文伯的文载尹。
“文卿。”李彻看着文载尹郑重道,“此事,便由你主持。”
“朕命你遴选帝都学识渊博、通晓律法的学者,共同修订我大庆律法!”
文载尹沉稳领旨:“臣必竭心尽力,不负陛下重托!”
“先别急着答应。”
李彻摆了摆手。
“你要给朕仔细梳理大庆旧律,剔除那些不合时宜、压迫百姓的不公之法,加入更多保障民生、维护公平的应有之法。”
李彻又特意强调:“每修订好一条,都必须呈报于朕,由朕亲自过目审定,才可继续修订下一条。”
法律这东西太重要了,李彻不放心完全假借人手。
即便是放在后世,仍有许多不合理的陈旧法条,还需在实践中慢慢修改。
这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是要一直做下去的事情,法律也要随着社会发展更新迭代。
文载尹正色道:“臣明白。”
李彻缓缓点头,示意文载尹归列,随即继续开口道:
“新的律法不会立刻颁行天下,朕会给天下官员和百姓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和适应。”
“但是,这法一定要改,而且在日后的大庆,无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皇亲国戚不行,功勋贵胄不行,即便是朕......也不行!”
最后一句话石破天惊,让众多官员齐齐侧目。
连皇权都自愿置于法下?这可是自古未闻之事!
自古以来,人治大于法治,巍巍皇权岂容碾压?
一名官员实在忍不住内心的震撼,出列躬身问道:“陛下.......陛下如此重视律法,甚至将皇权亦置于法下,莫非......”
“陛下是要尊崇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之思想,行严刑峻法之道吗?”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也纷纷竖起耳朵。
这也是他们心中的疑问,毕竟法家的名声实在称不上好。
古代的法家和我们理解的法律可不是一个东西,商鞅、李斯等法家代表的故事也多有美化。
考古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揭示了一个细节:某里长因未及时报告外来人口,被罚戍边两年,而邻村妇女举报丈夫盗窃,竟获赏钱千文。
法家思想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也透露出一种对百姓的驯化,在这种体系下的每个人都是薪柴,时刻都会投入到国家机器的熔炉中。
将人性压榨到极致的制度,既能锻造出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也会在燃料耗尽时轰然自爆。
然而,李彻却缓缓摇了摇头。
“尊崇?”他轻轻吐出两个字,“朕不觉得这是尊崇,朕所要的是‘以儒治人,依法治国’。”
“儒者,仁、义、礼、智、信,是用来教化万民,规范道德的。安定人心的根基,是帝国的魂魄所在。”
“而法者,准绳、规矩、尺度,是用来裁定是非,维护公正的。管理国家的工具,是帝国的骨架所在。”
“魂魄需正,骨架需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朕要以儒家的仁政凝聚人心,亦要以公正严明的法律来治理国家。”
“这,才是朕想要的大庆律法!”
一番话语,如同在众人眼前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不是单纯的儒,也不是纯粹的法,而是二者的结合与升华。
这一刻,所有人才真正略微窥见,这位年轻皇帝心中那庞大帝国蓝图的一角。
当然,也并非所有官员都赞同李彻的说法。
他们觉得,即便不是严苛之法条,那也比不上人治。
毕竟人有心,而法无情。
各代朝廷用儒家学说和人治,统治这片土地上千年了,岂是说改就改的?
当然,李彻不会顾及他们的感受。
依法治国这条路阻力再大,也必须要走,绝非是几个老夫子能反对的。
眼见修法之事已定下基调,李彻并未停下。
他清了清嗓子,再次开口,抛出了新朝的第二道重大改制。
“这第二道旨意。”李彻目光扫过下方,缓缓坐回龙椅,“关乎天下州郡治理。”
“朕观前朝旧制,行政区域划分混乱,州、府、郡、县交错重叠,层级繁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