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邙山大战之交击
第七十章 邙山大战之交击 (第2/2页)在祖逖看来,北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有几个弱点:第一是士气不高,虽然人多势众,但正因为如此,反而不愿意死命冲杀;第二是指挥不灵活,也不算齐心;还有第三,基本是步兵,没有看到多少骑兵。在这种情况下,祖逖做出了一个违反常理的判断:若是打入消耗战与鏖战,反而是北军会先一步崩溃。
正是考虑到这些,他在第二时间才冲入中军,与苟晞相互支援。他到来的这个时间点刚刚好,戴渊、郝昌两部厮杀一阵,并无建功,已然士气大跌,祖逖与苟晞合兵一处后,猛然向东一凿,对方连基础的阵线都难以维持了。
陆机在山上,将此情形看得分明。虽说对己方的军队素质不及对方一事,他已心知肚明,但真当这一幕切实地发生在眼前时,他还是难免感到沮丧。好在陆机到底有些心理准备,连忙用旗号下令,让两部退回山上进行重整,而让诸葛玫部与应詹部接替,避免局势进一步走向恶化。
而与此同时,他也可以看到,禁军的后续援军也在赶来,攻势正在进一步加码。但这种支援,并非是那种孤注一掷式地猛然冲击,而是根据前线交战形势,有节奏地,宛如波浪式地进行施压。
如此一来,北军若不敢贸然投入大军,反而是陷入了禁军的节奏中,被迫随着禁军的加码而加码,这样不仅不能战胜对方,反而在缠斗中持续地落入下风。如此持续下去,北军的士气必然会长期低沮,并在加码到一定程度后,低沮会超过底线,成为一场足以改变战局的大崩溃。
可若是提前令左右翼合围,难道又是一个好的选择吗?陆机在目睹了双方的战力差距后,也很难下定这个决心。左右翼下山合战,会战无疑就会进入到决胜阶段,若不能趁早吃掉突入中军的骑兵,被禁军凿个对穿,胜负恐怕在半个时辰内就能决定出来。
陆机见状,心下忍不住惊叹:战场能如此地磨炼一个人么?自己好不容易构思的布阵,还是有些不够机变,而刘羡采用的战术,却是如此灵动飘逸。看来,他对战争之道的领悟,到底是在大量的作战中积累来的,已经和自己不再是一个层面上了。
该如何破局呢?眼下还没到决胜的时候,或许应该换个思路。陆机咬住手指,凝视远方,竭力思考最合适的变阵方式。
而在另一边,刘羡与司马乂以及文武百官一起,正在瞭望远处北军的变阵。他们站在为疏林覆盖的土丘南面,身后是天子与皇后的皇舆。刘羡站在土丘上,右脚踏着一块磐石,静静地观察着战斗情形。
此时的战场已经初显乱象,喊杀声和战鼓声绵绵不绝,伴随着山顶的烟尘,令人难以分辨具体的优劣。最重要的是,北军的左右两翼岿然不动,旗帜如林,给予那些初经战场的公卿们很大的心理震撼,相互窃窃私语,还以为自己一方处于劣势。
好在他们打量军中两位主帅的时候,发现刘羡与司马乂的神色都很平静,并没有流露出一点惊异或不安的神情,似乎一切都很稀疏平常,尽在掌握之中,这让公卿们内心稍安。就连天子也瞪大了眼睛,滴溜溜地望着这两人,想象着他们内心在想着什么。当然,他除了望见了严峻与残酷的力量外,什么也想象不到。
一阵风吹来,刘羡把头上的风帽扶了一下,终于开口说话了,他一面观察着敌军的阵型,一面对司马乂评价道:“陆机很沉得住气啊!我军已经压进了万余人,四部骑军都杀进去了,他竟然仍令两翼不动,确有他父祖的风范。”
司马乂摸了摸鼻梁上的伤疤,冷笑道:“他稳不了多久,我就不信,再放一万人进去,他还坐得住!”
虽然看不清远处具体的情形,但根据战线推进的情况来看,主动权还在禁军一方。尤其是祖逖之后,令狐盛所部与宋洪所部也跟着率军参战后,前军推进的速度快了许多。
但这并不能意味着胜利,因为双方的兵力差距过于悬殊,禁军一方显然是没有容错率的。
刘羡用手指向南峰,徐徐道:“我军有三万余骑军,眼下已经投入了近一半,若是他硬撑不动,熬到我军前锋力竭,即使之后能够取胜,我军的伤亡恐怕也不会是个小数目。”
他随即建议道:“殿下,再过三刻钟,他若还不动,我们就按计划变阵。他中军士气已衰,再打一会儿,必无力支援左右,原本孤立出来的左翼,现在更加无助,我军或可去包抄贼军的左翼,抢占南峰,将其逼向北部山林,这样贼左军一溃,波及全军,这一战,我军就可以取胜了。”
这是事先定好的策略,但这样作战,战果或可俘获一军,却不能取得全胜。司马乂为此有些犹豫,他还是想再等一等,看敌军会不会露出更大的破绽。
正沉思间,远处的敌军鼓乐似乎发生了变奏。
刘羡与司马乂连忙抬头去看,原来是北军的右翼动了!在北峰驻军的贾棱、公师藩两部,公然率万人下山列阵。他们并没有直接与禁军前锋交战,而是先在平地处缓缓移动,以无可阻挡的态势,赫然封住了两翼之间的那道缺口。同时也可以看到,剩下的右翼大军,并未随之下山,而是沿着山路,缓慢且坚定地向西面推进,主动向禁军的左翼进攻而来。
司马乂立刻询问道:“贼军这是何意?”
刘羡判断道:“陆机终于想明白了,与其在我军锐气耗尽后图谋反击,不如主动出击。他打算拉长战线,切割战场,逼迫我军各自为战。”
司马乂闻言大喜,这种变化,虽不是最理想的合战变化,但对方到底放弃了固守阵型,这使得两军摆脱了对耗的局面。这便是有利于禁军一方的变化,他拔出佩剑,继而激励麾下军士道:“我军中尽是虎胆男儿,他何能与之相抗?”
于是战鼓隆隆再响,左翼禁军在天子公卿的注目之下,缓缓向东推进迎敌。此刻天色已然大亮,一轮旭日高悬东方,冉冉上升,他们举头望去,可见阳光平等地沐浴在北军将士头顶,甲胄反射出刺眼的光斑,在山顶泛出一阵炫目的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