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老黄忠阵斩夏侯,锦马超渡河破曹
第256章 老黄忠阵斩夏侯,锦马超渡河破曹 (第2/2页)“……善。”
“我二人找黄老将军,马将军人少,可先回。”
“去通报一声齐王,就说我等已在前线与魏兵交手。”
三人商议既定,各司其职去了。
此时黄忠被曹操用大兵围住,黄忠几次尝试率军突围。
终因人少,被魏军死死围在垓心,走脱不得。
魏军也不着急找黄忠是厮杀,只是不让他突围,消耗其军士体力。
至晌午时,黄忠军人困马乏。
黄忠暗想,他若集中兵力,攻击一处。
自己率十几骑必能走脱。
奈何麾下士兵,从之久矣,不忍弃去。
山上,曹操冲下面喊话:
“黄忠!汝杀我夏侯,吾本该枭汝首级。”
“但孤爱才,不忍相害。”
“汝若肯下马受降,孤可饶你一死,往事既往不咎!”
此时的曹操老毛病又犯。
见黄忠年近六旬,拼杀一上午,犹是虎虎生威。
此等悍将,真古之廉颇也。
曹操便有了招降之心,下令军士不许放冷箭,务必要生擒黄忠。
程昱在侧,谏道:
“魏公,您当知道黄忠与关羽乃是一类人。”
“他们既认定了刘备,必不会生二心。”
“如今好不容易设计将黄忠引入埋伏。”
“将士们拼杀一上午,死伤颇重。”
“少时若齐军反应过来,使人将黄忠救走。”
“则我等前功尽弃矣,魏公不可犹豫!”
言讫,一匹哨骑飞马而来。
报说,张郃、徐晃各领一支军杀来。
已被吕虔挡住,但恐支撑不了多久。
曹操即命朱灵率一支军,前去支援吕虔。
又望了眼垓心的黄忠,虚张声势道:
“黄忠!如今汝被孤困在垓心。”
“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不如早降,免受累汝麾下军士。”
黄忠正领兵厮杀,闻得曹操言,以刀指骂道:
“曹贼休狂!看老夫如何破汝阵来!”
于是抖擞精神,奋起神威,猛突曹操军阵。
一连斩杀十数人,眼看就要突破曹操重围了。
曹操见状大惊,即下令给山下调拨人手,务必要困住黄忠。
“……刘备手下,猛将能人何其多耶?”
曹操发出一阵无奈的感慨,心中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终于,曹操下定决心,要斩杀黄忠。
命杜袭、路招,各引一军增援。
当此时,忽听得北面喊声大作。
曹操惊问北面何故喧哗。
早有人报曰:
“禀魏公!北方杀来大片人马!”
这不可能!
曹操瞪大眼睛,嘶声怒吼:
“吾已使人,严查刘备军动向。”
“彼有何能,可在孤眼皮子底下,从北面偷袭而来!”
程昱在旁侧说道:
“主公,完全有可能!”
“您难道忘了,北面尚有一大患,未曾剪除。”
马超!?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连连摇头。
“马超在并州,如何绕到清河来了?”
“必是马超借道黑山张燕,正如上次一般,寇略我赵界。”
程昱认认真真分析,他对马超的绕道技术可太有经验了。
之前追到并州时,被马超连番折辱。
此事令程昱一直怀恨在心。
正说时,马超已经引军杀到。
他遥遥望见,清河对岸,旗帜招展,便知齐魏两军已经交战。
马超的军事打仗风格,是以果断而闻名。
当即毫不犹豫,下令全军渡过清河,入场参战。
一如当年渡河,一战降并州一般。
“马超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马超挺枪骤马,引军杀到,直往前冲。
迎面正撞着一将,乃李典部将崔烈也。
手舞双刀,拍马直取马超。
未及三合,被马超手起一枪刺死。
曹兵败走,马超引军直重围,又一支兵拦住去路。
为首之人,乃魏将王植也。
马超挺枪喝问:
“汝等在此处,围住的是谁?”
王植应声答曰:
“请君入内查看。”
马超闻言大怒,骤马一枪,便来刺王植。
王植躲闪不及,被刺死于马下。
马超乃趁势引军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他麾下所部,皆是与他征战多年的西凉军。
到并州后,又招募了些并州郎,还混了些胡骑。
这些人的特点就是,战力极强,混不怕死。
但缺点就是军纪极差,每破一处,必将此地掳掠一空。
否则军士不欢,下次并不效死力。
马超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只要军士们效死力。
只要打了胜仗便可,其余之事,并不多问。
至于缴获贼军的战利品,自然也是归属于士兵。
多杀多得,少杀少得。
得益于此,马超麾下部众,个个如狼似虎,人人健儿。
在马超的引领之下,如一柄钢刀插入奶酪一般。
杀透了魏军重围。
李典、乐进皆抵挡不住,被马超救出了黄忠。
“将军岂非黄忠乎?”
“来者可是马将军!?”
两人虽未有过照面,但看过对方军旗之后,多少能猜到一些对方身份。
“正是马超!”
“吾闻清河对岸人喊马嘶,特来救援!”
黄忠大喜,连连道:
“将军来得正是时候!”
“可与老夫,一起杀贼!”
于是,黄忠催督手下人马,打起精神。
喊道援军已至,破敌便在今日。
黄忠部遂个个抖擞精神,奋起厮杀。
眼看到嘴的熟鸭子被马超救走,曹操怒不可遏。
“……快!继续调拨人马。”
“勿使马超、黄忠走脱。”
“今日咱们新仇旧恨一起算了!”
黄忠于曹操有杀兄弟之仇,马超于曹操则有割须弃袍之仇。
两大仇人聚在一处,正是厮杀之时。
众魏将领了曹操军令,纷纷率兵,来赶马超、黄忠。
哪里想,这二将合兵一处,战力极猛。
黄忠拈弓搭箭,例不虚发,一箭一个。
马超威风赫赫,大呼:
“汝主曹操尚被吾杀得割须弃袍,汝等何敢阻吾去路?”
虽然黄忠有斩夏侯渊之功,但其实马超的名声要更加响亮。
因为人在凉州时,就是年少成名。
而河东之战,战败郭援,更是将马超的名望推至顶峰。
马超所到之处,众军士但见“锦马超”三字旗号。
便想起其一战降并州之勇,互相传说,尽皆逃窜。
很快,便被马超、黄忠合力杀透了重围。
曹操登高下望,见马超、黄忠所向无前,莫敢迎敌者。
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二人。
两军正斗之时,只听得后面喊声大震。
鼓角齐鸣,齐兵赶来。
左有张郃,右有徐晃。
原来二将,已经杀败了吕虔,便往北上下赶。
曹兵与马超军、黄忠军正酣斗之时,忽被后方突然杀出来的一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时大溃,连连后退。
自相践踏,被齐兵驱赶到清河边。
落水死者,不计其数。
曹操见此,只得弃了北山粮草与大寨,退回清河北岸。
于是,马超、黄忠、张郃、徐晃四将,乘势占了魏寨。
又夺了北山粮草,将水中淹死魏兵尽数捞起。
扒了衣服,作为军器战利品留用。
清河一役,齐军大获胜捷。
众军士尽皆欢喜不尽,即差人去向齐王报捷。
刘备闻说前线大胜,欣喜不已,便带着李翊一同赶往清河边劳军。
黄忠因久战,身负刀伤数处。
刘备乃亲持金疮药,为其敷伤,笑谓黄忠道:
“将军此战,虽险实奇!”
黄忠惭愧而拜道:
“此战虽然大胜,然终是末将轻敌冒进,险累三军将士。”
“忠又岂敢贪功?”
刘备正色说道:
“……不然,若非卿奋勇冲阵,焉能令曹操尽出伏兵?”
“非卿陷围,何得有此清河大捷耶!”
如果说,贝丘一战斩夏侯,是挫动了魏军锐气。
那么此次清河大捷,便是实打实的歼灭了曹操的有生力量。
为刘备未来平定河北,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备思来想去,将此次大捷的二号功臣,给了黄忠。
至于头号功臣……
李翊引马超来见刘备。
“……大王,此人便是西凉锦马超。”
马超得李翊引见,当即来刘备面前拜道:
“末将马超,见过齐王千岁!”
刘备观马超目若朗星,威风凛凛,大喜过望。
即上前执马超手说道:
“……好好好,寡人对孟起早已是望眼欲穿,思之久矣。”
“早欲相见,恨不逢时。”
“今日总算得见,果然见之不俗!”
马超在并州跟随庞统磨炼了几年,心境已非旧日可比。
当即执刘备手道:
“今马超已弃父来投大王,愿大王勿要相疑。”
“可以马超为子,同心戮力,共诛国贼!”
这是马超向刘备表忠心。
在《山阳公载记》里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说马超在投靠刘备后,刘备厚待马超。
马超由于半生诸侯,礼仪不当,常常直呼刘备表字。
由此引来了关张的不满。
是不是觉得马超此举跟另一人很像?
没错,
吕布初投刘备时,也是一口一个贤弟叫着。
这或许真的是边陲武人的共性吧。
不过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存疑。
很多人认为马超当时已经穷途末路,心境也成熟不少。
怎会天真到去直呼刘备表字?
结合后来马超的表现来看,马超入蜀之后,的确已经是一个官场老油子了。
比如马超带头劝进,让刘备称王。
没错,历史上带头劝刘备称王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马超。
从后来刘备对马超的封赏来看,马超的地位是最高的。
在名单中排在第一位,封为了左将军,假节。
左将军是刘备曾经担任过的职位,可见刘备是真心喜欢马超。
后来刘备称帝,更是直接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骠骑将军,是蜀汉武将中的最高官位。
位在关羽、张飞之上。
马超的高位当然有政治上的因素,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政治。
毕竟武官第一人,是要多方面考量,慎重之后才能给的。
马超此时正值壮年,又丰神俊朗,面貌俊美。
刘备对其喜爱有加,即邀马超入宴,与自己同席饮酒。
在饮罢之后,马超酒醉,刘备命人将之带入自己的帐内。
与他同床共枕,抵足而眠。
一夜过后。
不表。
……
次日,清晨。
刘备醒转,人报李翊求见。
命之入见后,李翊手捧书卷,将之递给刘备。
“大王,此为清河一役,有功将士的封赏表。”
“昨夜,臣已草拟完毕。”
“还请大王过目,如有不妥之处,可请大王自行定夺。”
刘备目光快速地浏览一遍。
随后合上竹帛,谓李翊道:
“诸将封赏,寡人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只是黄老将军为何无有封赏?”
刘备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