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第1/2页)第三十二章
几年前,清河坊来了一位年轻的风华绝代的姑娘,不知是什么来头,竟然把清河坊的七宝社盘了下来,专门售卖七种珍宝。那“七宝”呢?即是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等七种珍宝。
经营珍宝生意不是普遍的商人,而且老板又是一位年轻姑娘,这在京都轰动很大。京都到处都是有钱的男人,前去购买珍宝的人八成都是去猎艳,七宝社的门槛被踏破,生意日日火爆。
几年下来,整个清河坊都成了七宝社,清河坊成了大商场。
姑娘每天走出大商场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上午从第一铺面走到最后的一个铺面;下午反过来,从最后的一个铺面走到第一铺面。日日如此。
每天每当那位绝色美人走进商场时,所有客人似乎都呆了。一些浪荡子跟着哄笑。
两个月前,顾玉人曾在七宝社门前见过那姑娘。那姑娘确实秀色可餐:肤色白皙如玉;双颊微红,仿佛春日桃花;眼睛明亮,鼻梁高挺。顾玉人还记得她嘴角边还有一颗细小的黑痣。
姑娘并不年轻,有二十来岁。
九月十八日,顾玉人在刑部履职刚好一周年。
这天凌晨,顾玉人便起床洗漱,然后和弟弟顾玉生一起骑马离开了桂花园的家。过了清河坊之后,弟弟继续向北走,去皇宫上早朝。顾玉人即向西走,去刑部。
卯时刚过,顾玉人便来到刑部大厅。他在大厅里先画了卯,然后转身向东,穿过长长的通道,朝着自己的值房走去。他的值房在大厅的东边。
他打开值房的门,走了进去,然后打开值房的窗户,点上了灯。他的值房不大,但很干净。案桌上堆积着案卷,这些案卷记录着各式各样的来自各州府报上来的案件,有民间纠纷案,也有大刑案。
顾玉人坐在案前,拿起一支细毫笔,蘸上墨计,然后逐一审阅着面前的案卷。
他时而眉头紧锁,静思,时而若有所思点头。对于每一份证据、每一句供词,他都一丝不苟地进行核查,力求每一个细节都不被遗漏。
顾玉人是前科武榜眼,但也是文进士出身。在阳州三年军事推官也让他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这些对刑部的工作帮助不大。
顾玉人记得,在去年的九月十八日,自己坐在员外郎的值房里,看着案桌上堆放的《大明律》、《刑法志》、《折狱龟鉴》等法典,就像小时候第一次坐在阳城学堂里看着书桌上平放的《三字经》,既茫然又新鲜。这一天,顾玉人手里拿着《大明律》在翻阅,可耳边整天回荡着小时候跟随着老夫子的愣念声:“人之初,性本善……”
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顾玉人不但已经胜任这份工作了,而且逐渐成为刑部的主办。
下午散值,顾玉人骑着那匹“红兔马”不紧不慢地往家里走。“红兔马”是一匹红鬓烈马,原是戚琼琼押盐车时的坐骑,顾玉人任阳州军事推官之后,戚琼琼便把自己心爱的“红兔马”送给夫君。
“红兔马”性格有点刚烈,平时走路都比普通马快一倍,走路就像小跑。因此,顾玉人每天下午从清河坊回家时总是下马牵着走,生怕“红兔马”不小心碰了人。
顾玉人每天要经过清河坊两趟。早上出门时是凌晨,人们正在睡觉,清河坊七宝社门前除了两盏红灯笼亮之外,街上几乎不见人影。顾玉人是骑着“红兔马”经过七宝社门前的。下午回家的时候,清河坊人流如潮,七宝社门前的人头简直是摩肩接踵。顾玉人只能牵着马走过七宝社的门前。
七宝社售卖的玉器种类非常丰富,有玉带玉梳、玉碗、玉花瓶、玉动盘、玉束带和玉绦环等,都是有钱人才敢来光顾的地方。
顾玉生早就想给戚琼琼买一件玉梳,但每次路过时看见店内人头济济,便打消了购买的念头。今天是他在刑部履职一周年日子,他想把玉梳买下来送给妻子作纪念。
顾玉人把“红兔马”牵着走过七宝社的门前之后,便拴在街旁的拴马石上。拴马石由灰青石制成。桩顶圆球型,桩颈浮雕着一匹马。
顾玉人走进店内,年轻女掌柜堆着谄媚笑脸,把一只玉梳包装好之后,双手给顾玉人奉上。
顾玉人付了银子,把玉梳装在怀里,准备离开。
“顾大人能留下来喝杯茶再回家,方便吗?”顾玉人听了,先是一愣,然后转头一看,正是那位风华绝代的姑娘。
顾玉人惊愕地问道:“姑娘,您怎么知道本官姓顾啊?”
女老板微笑地说道:“顾玉人大人,我不但知道您姓顾,而且知道您父亲叫顾大同,弟弟叫顾玉生,妹妹叫顾玉茹!”
顾玉人睁大眼睛问道:“姑娘,您是谁呀?怎么对我家人如此清楚啊?”
女老板低声说道:“玉人大哥,我便是晒盐场林寡妇的小女儿林小恋啊!”
顾玉人说道:“你就是林阿姨的小女儿林小恋啊,那年你姐姐林大恋出嫁第三天回门时被人强奸杀死之后,你和林阿姨便离开晒盐场不知去向,原来你们是来京都啊?”两人都走到房内。
林小恋说道:“是的,我和我母亲是来京都了。但准确地说,我们是骗来京都的!”
顾玉人问道:“小恋妹妹,是谁把你和林阿姨骗到京都来的呢?你快告诉我,我现在是在刑部当官,我想把他抓起来,惩治他。”
林小恋说道:“谢谢玉人大哥!那年我为了追查奸杀我大恋姐姐的凶手,被阳州府的一位官员骗了。那个人现在也在京都,我是他的一个小妾,他现在的官比您大几倍,您惩治不了他,”
顾玉人问道:“小恋妹妹,他到底是谁呀?”
林小恋踌躇了一下,说道:“玉人大哥,我现在不想把他的真实身份告诉您,等到时机成熟了,我再告诉您。不过有件事我可以告诉您。据我追查,那个奸杀我大恋姐姐的凶手一定是晒盐场附近的人,并且那个凶手和我的那位床上人暗中有勾连。”
顾玉人问道:“晒盐场附近的人?他到底是谁呀?”
林小恋说道:“现在只知道他会武功,具体是谁,现在尚未明确。”
顾玉人又问道:“你母亲林阿姨现在在哪里呀?”
林小恋流着眼泪说道:“我娘来京都不到半年,她一场暴病死了。”
顾玉人问道:“那七宝社是……”
林小恋低着头说道:“是那个床上人的产业……”
桂花园。
戚琼谅来京都一年了,还未去逛过街。
昨天晚上,顾玉人送给她一只玉梳,她爱不释手:“原来京都真的是金色的,真的有宝物!”
今天早上顾玉人上早朝时,戚琼琼手里拿着那件玉梳,依然做着甜梦。
自从进京之后,戚琼琼似乎总是睡不够。顾玉人上朝时,戚琼琼想起床送送夫君,却躺在被窝里一动不动。顾玉人刚走,她又开始作梦。这段时间她总是做从阳城到京都路上的梦。
她梦见自己一家人尚在路上的一个驿站里。她大声喊道:“天亮了,该赶路啦!陈仁叔,您快去把马车备好!梦金梦银,别磨磨蹭蹭的啦!快快快去把两位少爷抱上车……夫君,现在可以走了吗?……”
“姐,你醒啦?”戚琼琼猛地睁开了眼,向四周寻觅──哪里有夫君的影子!只见妹妹戚瑶瑶站在床前睁着一对大眼睛看着自己。她愕然地问道:“瑶妹,你怎么也在这里呀?”
戚瑶瑶笑着说道:“姐,这是我们的家,我为何不能在这里呢?”
“我们的家?”戚琼琼又环顾了四周一遍,“该死!姐以为自己还在一年前进京的路上呢!”说着,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
戚瑶瑶说道:“姐,你快点洗漱,柔雅婶子正在等咱的一起吃早饭呢。”说完,离开房。
吃完早饭,戚琼琼向戚瑶瑶问道:“瑶妹,你知道今天咱们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吗?”戚瑶瑶答道:“帮你们整理左厢房呗!”
戚琼琼翻着白眼说道:“不!今天我要你陪我去逛街。我要看看京都的大街到底是不是金色的!已经一年了,我还验证您以前写的信的内容呢!”
戚瑶瑶想起以前写给姐姐的书信,曾说京都的大街是金色的,于是说道:“姐,那是文字艺术……”
戚琼琼瞪大眼睛看着妹妹:“姐管你艺术不艺术,如果是在骗姐,看姐如何收拾你!”
戚瑶瑶心虚,便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摇着戚琼琼的手臂,说道:“姐,妹子小时候不好好跟娘读书,写信常用错词语,上次写给你的书信估计是又用错词语了,别生气了,我今天在京都最好的酒楼请你作为补偿啦!”
戚琼琼已经梳洗打扮好,说道:“废话少说,快走吧!”
戚瑶瑶吐了吐舌头,陪着戚琼琼逛街去了。
下午散值之后,顾玉人骑马来到兵部大门口等待,想和弟弟顾玉生一起回家。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弟弟出来。进兵部一问,一位老史看了一眼顾玉人,见他身着徘袍,且如此年轻,问道:“大人是想见待郎顾玉生大人吗?”
顾玉人拱手施礼答道:“正是。”
老吏走前一步,声音响亮地说道:“我们顾玉生大人现在是赵原皇子的老师啦!他这个时候应该是在玉津园陪皇子殿下练剑,您到那边找他吧!”
顾玉人拱手告辞出来,骑马来到玉津园。顾玉生远远就看见哥哥,便出来迎接进去,一起来到赵原皇子面前,介绍道:“殿下,这是微臣的亲哥哥顾玉人,他现任刑部员外郎。您小时候也曾同他玩耍过!”
顾玉人连忙跪下,高呼:“皇子殿下在上,刑部员外郎顾玉人拜见皇子殿下。”
赵原走了近来,一边打量顾玉人,一边问道:“顾玉人,你这个刑部员外郎是刚上任的吗?”
顾玉人回答道:“启禀皇子殿下,微臣在阳州府军事馆官位上任满,转任刑部员外郎之职已经一年多了。”
皇子殿下点了点头,说道:“顾玉人,本王看过你的履历:前科同进士出身;前科武榜眼,文武全才!早就想约见你,如今不请自来,本王看了你本人,形象比想象的还要好──你小时候很黑!”
皇子殿下的这般话,顾玉人听了心里像喝了蜜糖水一样甜。但他是个老成持重之人,说道:“多谢殿下的厚爱!”
赵原又问道:“顾玉人,据说你现在的马上功夫很了得,能教教本王吗?”
顾玉人连忙答道:“微臣不敢言教!但能够陪殿下骑马使枪射箭,微臣感到荣幸万分!”
赵原皇子笑道:“既然如此,你还磨叽什么呢?──快起来吧,现在就陪本王练一练。”
“遵命!”顾玉人站了起来。
这一下午,顾玉人半教半陪赵原皇子先是练习马上使枪,然后是马上射箭。顾玉生看着哥哥的马上枪法确实出神入化,比自己更胜一筹,便向皇子殿下建议,让顾玉人来教殿下的马上枪法。顾玉人从谈话中知道,皇子殿下胸怀宽广,雄才大量;从陪练中也知道,皇子殿下的悟性极高,一点便会,且虚心好学,他很愿意教这个“徒弟”。而赵原感觉顾玉人的马上功夫确实比老师顾玉生胜出一倍,于是恳请养父──当今圣上恩准让顾玉人做为自己的马上枪箭助练。结果,皇上恩准了。
自此以后,顾玉人和顾玉生兄弟俩都成为赵原皇子的老师,顾玉生是前科文武“双探花”,主讲儒家经典和礼仪,并陪练娄氏剑法;顾玉人是前科武榜眼,专门教习马上功夫。而赵原皇子从小就跟随姑妈赵绰韵学习娄氏剑法,基础功非常扎实,如今经顾玉生兄弟一教,很快便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顾玉人在教习马上功夫之余,还教他兵法,提高他的统兵能力。赵原本是天潢贵胄,如今又被陛下册封为养子,说不定将来便是行军大元帅,因此必须提高统兵能力。也许是上天有意安排,赵原、顾玉人和顾玉生三人很投缘。他们虽然是君臣关系,但都是年纪相当的年轻人,小时候又是小伙伴,看问题的观点又一致,并且三人都有共同的理想──支持北伐,以解救在北真受苦民众为已任,为实现南汉南北统一而奋斗。
如今再说说淤泥湖水寨。
在荆南地区的西南角有一大遍洼地,洼地里长满了荷花。这遍洼地就叫做淤泥湖。而在这一望无际而密密麻麻的荷叶中藏着几十间茅寨──游泥湖水寨。寨里住着三四百个清一色的女子。她们每天种田、采莲、捕鱼,闲时便练武。她们称大寨主为大爷,二寨主为二爷,三寨主为三爷。她们的大爷就是失踪了二十多年的巴蜀群主赵绰韵。赵绰韵就是司马西的前妻,司马剑南的生母,眉州通判戚光的岳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