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艺术家
第九百二十七章 艺术家 (第2/2页)“我之前也是闲不下来,总觉得那些戏,我自己也想拍,而且,很多也都是早就答应了下来的,一部接一部,现在总算有时间了。”陆严河说。
刘毕戈:“我看你也没闲着,你最近这段时间经常开直播,不是看书就是在写剧本。”
“那都是没有压力的,以前那是要赶工。”陆严河说,“状态非常不一样。”
“今年影评人国际电影节,我也没有见你去出席。”
“本身也是影评人为主的电影节嘛,我去参加干嘛呢。”陆严河说。
刘毕戈:“我都被邀请去做一个交流活动了,你怎么还能这么闲着?”
“我之前去了好几次了。”陆严河说,“你就支持一下呗。”
“我已经答应了。”
“哦,你只是单纯地想要讨伐我。”陆严河问,“你晚上有约吗?没有约的话,在这吃个晚饭?”
刘毕戈点头,“行啊,思琦也在吗?”
“在。”陆严河点头,“等会儿我带你去《跳起来》编辑部转转。”
刘毕戈:“行,我还没有去过,你们这个杂志,我都订了,每期都在看。”
“在里面看有没有适合改编成剧本的啊?”
“都有。”刘毕戈说,“我和小月都喜欢看这本杂志。”
“对了,苗月呢?她今天怎么没有跟你一起来?”
“她今天约了出版社的人见面,出版社想要把她平时在《跳起来》上发表的,以及公众号上写的一些文章集结出版。”刘毕戈说,“对了,你可能还不知道,她又接了一部北极光电影的戏,正在给他们写剧本。”
“电影吗?”陆严河好奇地问。
“对,王霄专门约了我和小月一起吃饭,就是想要请她写一个剧本。”刘毕戈说,“跟郑希莫导演合作。”
陆严河有些惊讶。
苗月跟《钢琴家》的导演郑希莫合作……
陆严河对郑希莫并不了解。
但是郑希莫之所以会去北极光电影,是他和陈梓妍在其中的牵线搭桥。
当时郑希莫因为《钢琴家》的宣传导向问题,跟陈品河发生了很不愉快的冲突。
“郑希莫好合作吗?”
“小月没有多说,但我发现你们振华帮的人是真挺互帮互助的,本来我自己这边还在准备新的项目呢,小月直接让我自己准备,说王霄是她师兄,第一次跟她开口,必须要去帮忙。”刘毕戈说,“你们振华毕业的都这么团结的吗?”
“呃,说实话,如果真是振华毕业的,又是在学校就打过交道的,一般都肯定会帮忙的。”陆严河说,“我们入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样的传统,你像我做灵河的时候,很多师兄师姐都来递过话,需要投资,可以找他们。”
刘毕戈不无羡慕地说:“本来就是国内最高等学府了,还这么拉帮结派。”
“本来就是辛辛苦苦才能够进入的圈子,大家当然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互帮互助,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陆严河笑,“圈子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可以更加信任的关系,减少很多的沟通和试探成本,你和小月谈《暮春》的改编,还叫了我去呢,就因为我是演员,不也是基于对我的信任,那个时候其实我跟她也没有很熟,可我是她的同学,她相信正常情况下,我肯定不会忽悠她。”
刘毕戈点点头:“这倒也是,都在一个圈子的话,背叛成本也会增高,减少被人骗的概率。”
“那这跟不一定,小打小闹的那种欺骗不说,你要是那种性质非常恶劣的、金额巨大的欺骗,往往都来自于信任的圈子,不然你也不可能被骗。”陆严河说,“那些师兄师姐主动来跟我说可以投资,一方面是他们的投资额度都不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是明星,是公众人物,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信誉度,你换一个不是公众人物的振华毕业生,那也不是随便容易拿投资的。大家只是力所能及地互帮互助,不是拿真金白银当信任的试金石。”
刘毕戈:“好吧,我就是很诧异,国内这么多人找小月写剧本,她都拒绝了,王霄一找她,马上就答应了。”
陆严河无语地摇了摇头。
“你摇头是干什么?”
“我摇头是觉得你真的是个导演,是个艺术家。”陆严河说,“王霄除了是她师兄,还是北极光电影的负责人,她马上就答应,除了帮她师兄,也是为了帮你和她自己,你这都看不出来。”
“哈?”
“你以后拍电影,除了龙岩,除了灵河,目前你还有熟悉的、可以为你电影投资的吗?我不是说没有别的公司愿意投资啊,我的意思是,你可以信任的投资方,不怕被坑的那种。”陆严河说,“其他电影公司来找苗月,都是制作层面,她考虑的只是合作本身,但是王霄亲自找她,她考虑的是王霄可以掌舵的北极光视频未来能够跟你们合作的空间。”
刘毕戈:“……真的假的?还考虑到这个份上了。”
陆严河:“不然我不觉得王霄跟她的关系能够让她一口答应下来。我跟王霄是大学就很熟,她跟王霄并不是这样的关系,只是认识而已,苗月又不是什么小编剧,她怎么会随随便便就答应帮人写剧本。”
刘毕戈:“你刚才不还说了你们振华帮就是挺团结?”
“我说的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帮就帮,结个善缘,力所能及的意思是顺手帮了就帮了,不用付出太多的成本,真金白银是成本,时间和精力也是,写一个电影剧本这种事,好吧,对苗月来说确实是力所能及,是我用词不当——应该说,能顺手帮的就帮了,但要付出更多成本的就不在这个范畴,行了吧?”陆严河耸耸肩膀。
刘毕戈:“行吧。”
“什么帮啊圈子的,这也没有什么好羡慕的,真有合作的基础,没有圈子,通过别的方式一样能达成合作,没有合作的基础,在一个圈子里也没用。你刘毕戈今天想要做一件事,只要你让人知道,什么圈子的人,如果能顺手就帮了,都乐意帮你。”
“那也不能这么说,你看你自己现在也有一个圈子,多少人想要进入你的圈子,求而不得。”刘毕戈说。
“我的圈子?什么圈子?”陆严河浑然不觉自己有圈子。
“虽然你自己肯定觉得没有,但是你想想,李跃峰、王静、江玉倩、江军、严令羽……这些跟你有投资的公司都没有关系的演员,却能够频繁地拿到你的资源,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进入了你的圈子。包括刘泽凡他们几个也是。”刘毕戈说,“实际上,对你来说,我知道,是因为你跟他们很熟,他们也在合作过程中非常配合,所以,你后面有适合的角色就愿意找他们演,你觉得是非常正常的合作,但你必须承认,客观上,这就是一种圈子。别人不说了吗?李治百来主演《假死都不行》,都是你推荐的,在那之前,李治百都没有电影资源。”
“可拉倒吧。”
“确实拉倒,但我没有觉得他们说的有特别错误,我不是因为你推荐找的李治百,但我也是因为你才注意到李治百,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合作。”刘毕戈说,“就像我跟你的合作,如果不是因为苗月的关系跟你认识,让你对我有了一段时间的了解,你当时也不一定会答应来主演《暮春》吧,当时你主演这部电影的争议也很大,都说你脑子有病。”
陆严河:“事实证明是我眼光好。”
他沉吟片刻。
“可能是我把圈子这个概念,定义得比较世俗,我也不愿意接受这么世俗的事情。”
“嗯,理解,艺术家。”刘毕戈找到机会,马上反击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