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性命相逼
第530章 性命相逼 (第1/2页)赵基担忧朝中、国内生变,这是客观存在的隐患。
他前线军事不顺,可能会助长隐患,也可能让这些不稳定因素继续观望。
同样的,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前线越打越顺,有的人不敢妄动,有的人会风风火火迫不及待的作乱,生怕以后再无机会。
朝中是朝中,国中是国中,甚至军中也有类似的隐患。
说到底,赵氏崛起的太快,存在各种隐患是必然的。
哪怕让袁绍来,袁绍内部也会各种扯后腿。
现在回想起来,诛灭太原王氏,顺着姻亲关系血洗周围衣冠、豪强,实在是平生英明之举。
想到这得意手笔,赵基哪怕担忧后方生变,依旧忍不住嘴角翘起。
在他处于这种幸福的苦恼之际,南岸河阴附近驻屯的鲜卑王庭大军就不怎么快乐、幸福了。
对骞曼来说,魁头阵亡,核心王庭精锐覆灭,魁头的儿子也失去了跟他争位的底气。
所以幸福来得太快,骞曼稳稳抓住了机会,控制王庭软禁魁头的子嗣后,他就成了当仁不让的新国主。
可汉军来的也快,步度根那个没用的堂弟根本挡不住汉军的攻势。
原本双方携手,就能将汉军夹击。
哪怕不开战,也能持续对峙中得到各部的援军,兵力会越来越雄厚;而汉军打不开局面,粮草辎重消耗完毕之前,汉军必须撤军。
历来汉匈、鲜卑之间的战争,能限制汉军的就是补给。
可现在鲜卑人也定居在汉军遗留的城邑内,汉军又是冒雪而来,使得鲜卑各部迎战打不过,逃遁的话,天灾杀伤的人畜数量难以估量,所以只能依托城邑与汉军硬撼。
今夜黄河北岸处处烽火,甚至燃烧的草灰能被寒风吹刮到河阴大营内。
摆在骞曼面前的就三条路,要么响应军中的呼声,立刻渡河与汉军决战。
要么继续在这里等着,汉军的兵力有限,无法过度扩张;而随着汉军的破坏,越来越多保守的部落会在愤怒、趋利避害想法之下,来跟他汇合。
这样有更大把握击败并全歼汉军,只要击败汉军,以现在的气候、形势来说,汉军注定全军覆没。
可这样的话,每一个观望期间被破坏的部落,都将成为他的敌人。
战争结束后,这些部落肯定怀恨出走,大概率投奔步度根。
而第三种选择有些难以启齿,那就是与汉军停战……这样即便成功,保全了鲜卑各部的元气,可各部不会领受他的人情,反而会认为他的行为不配当伟大檀石槐的子孙。
所以不能为了保存部族元气而协议停战,这会严重打击鲜卑的部族信心;内部兼并的杂羌、匈奴人也会生出背离之心。
这些鲜卑之外的部族,当鲜卑不再那么强大的时候,这些人肯定会背叛,甚至反噬。
停战,是为部族长久发展而停战,受损最大的却是自己个人与自己的子孙。
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应各部首领、贵族的强硬呼声……与汉军一战!
要倒霉就一起倒霉,赢了的话,荣耀归于伟大檀石槐的子孙!
总不能委屈自己,为鲜卑人的大局牺牲,还要背负骂名!
骞曼思维落定,走出温暖屋舍,见有雪花落下。
他伸手去接,雪花落在手心立刻消融,触感清凉。
他低头看掌心之际,一名部族长老拄着鹿头杖走来,也抬头看雪花:“国主可是忧虑汉军?”
“是,这支汉军之强,非我能想象。”
骞曼对着长老躬身:“阿爷怎么看?”
“你也知道,这支汉军强在不怕死,你觉得要死多少人,才能杀死这些汉军?”
长老询问一声,骞曼不语,他感觉最少要死三万人才能击溃汉军,汉军崩溃后,到时候所有鲜卑人都会冒出来,一起围剿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