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祭天(2)
第九百四十五章 祭天(2) (第1/2页)《祀记》曰:兆于南郊,正阳位也。
自古以来,南郊就是最高级别的祭天典礼之一。
南郊之祭坛,号为寰丘。
所谓寰丘,寰者像天之寰也,丘者,自然之丘陵也。
大宋立国后的乾德元年,便开始在汴京南熏门外,寻找阳位之地兴建,并最终选定了汴京南熏门外正南方九里的一处吉地,将之作为寰丘。
不过,在开国之初的草创阶段,有关南郊寰丘的典章制度,还不完善。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寰丘中除了每三年冬至日祭天启用前,有司会来寰丘,认真的检查一番,修葺一遍,以供皇帝祭天外。
其他时间,寰丘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的空白状态。
于是,附近百姓,经常进入寰丘附近甚至寰丘之内,樵采放牧。
特别是夏秋之交,此地经常性的牛羊成群。
这就让士大夫们难受的很。
每次有人路过寰丘附近,看到农民的牛羊,在这祭天的神圣之地,随意的啃噬着青草,甚至到处排泄的时候。
这种难受,达到了顶点。
所以,在仁庙天圣六年的时候,士大夫们再也忍不了。
上书章献明肃,请求禁止百姓在寰丘及其附近樵采放牧。
朝廷自是从善而流。
于是,下诏在寰丘外围,设立三壝(wei),并在壝外设立短垣,同时在壝内用青绳做标记。
从此,寰丘就成为了庶民禁地。
元丰元年,再次下诏——寰丘等天地五郊祭坛,三百步内不得埋葬,壝外三十步内不得樵采,壝内不得行人及樵牧。
进一步的强化了相关祭天场所的神圣性。
同时,相关礼制也从国初的俭朴,一步步的发展到了如今的繁琐、冗长。
若是国初,太祖、太宗那会。
每三年一次的冬至南郊,前后用时不会超过一个时辰。
三更出宫,五更就能回宫。
而现在,五更才是开始!
赵煦端坐在这青宫内,专门给他休息用的斋殿中。
眼皮子多少有些打架。
好在,童贯时不时的会献上煮好的茶汤,给他提神醒脑。
这才没让他睡着。
终于在这斋殿之中,一动不动的静坐了许久后,童贯来到他面前,低声禀报着:“大家,五更快到了……”
“宰臣们都在殿外,已上表乞大家起驾,前往寰丘!”
赵煦站起身来,活动一下筋骨。
“另外宰臣们的青词,皆已写好……并依故事,放入了备好的玉匣之中……”童贯接着说道。
“恩!”赵煦点点头,道:“走吧!”
他现在依然有些发困,只是在强撑着精神而已。
赵煦走出这座名曰:端诚的斋殿,在燕援率领的御龙直簇拥下,自端诚门向东,至青宫东方的祥羲门。
赵煦走到此门的时候,青宫中的鼓声随之响起。
五更了!
……
皇城,五更的鼓声,在宣德门上响起。
保慈宫中的向太后,听到鼓声,望向南方,她在心中想着:“六哥当已出祥羲门了吧?”
她身边的尚宫张氏,从殿外走进来,悄然的来到她身边,凑到她耳畔,低语起来。
向太后听着,瞳孔微缩,看向庆寿宫方向,低声问道:“果真?”
“安仁保佑夫人言,有多位庆寿宫中的女官,言之凿凿……”
安仁保佑夫人,是先帝的乳母,也是这皇城中地位最高的女官之一。
当然,其实际权力在先帝驾崩后,就已经基本消解。
但她在宫中十几年,经营日久,有着属于自己的人脉。
所以,先帝驾崩后,向太后依旧允许其留在宫中。
这几个月来,很多事情,向太后都是通过安仁保佑夫人在做。
而庆寿宫中的女官们,也都纷纷私下搭上了安仁保佑夫人的线。
没办法!
这大宋朝的高级别女官,大半都在宫外有着自己的家庭。
许多甚至有着丈夫、子女。
其父兄、丈夫、子女,都仰赖于女官们在宫中的地位。
如今,眼看着庆寿宫的船要沉。
这些女官中的聪明人,自然开始用脚投票。
向太后听着,却是双手合十,悠悠一叹:“阿弥陀佛!”
“此必是小人欲离间天家骨肉至亲!”
但,张氏却分明看到了,自家娘娘的眼中,闪过一丝怒意。
显然,庆寿宫这次的失言,让娘娘很生气。
但张氏知道,自家娘娘是个体面人。
不将其逼到墙脚,她是不愿也不想撕破脸皮,去和人到泥潭打滚的。
所以,张氏问道:“娘娘,此事该如何回复安仁保佑夫人?”
向太后念了声佛号:“我佛慈悲!”
然后看向张氏:“告诉夫人,叫那些人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到处去传!”
张氏低下头去:“诺!”
她侍奉向太后二三十年了,在向太后还在闺阁中的时候,就已侍奉在左右。
所以,张氏很清楚,自家娘娘的意思——不要让人知道了,消息是庆寿宫放出去的就行。
……
赵煦自出祥羲门,再次登上玉辂车,然后在燕达父子所率的禁军仪卫扈从下,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沿着一条专门为了祭天而修建的御道,向着寰丘而行。
走了大约一里后,寰丘的外围短垣就映入眼帘。
宋之寰丘,沿袭汉唐之制。
尤其元丰改制后,就彻底的走上复古之路。
这寰丘祭坛,自也不例外。
当赵煦抵达寰丘时,东方的天际,已露出鱼肚白。
但,气温依然很低,几乎是呵气成冰。
赵煦坐在玉辂车中,看向被篝火照亮的寰丘。
赵煦知道,寰丘之中的篝火,皆是设在所谓的燎坛上的。
所以,这寰丘也就是看着火光映照。
实际上,进入寰丘之内后,依然很冷。
好在……
他摸了摸自己身上穿着冕服。
连北极圈的因纽特人,都喜欢穿的海獭皮,其保温性能毋庸置疑。
有着这身冕服,别说汴京的冬夜了,就算是半岛上的寒冷冬夜。
他也可以直面!
……
数千里之外。
辽,上京,南郊。
因为辽国的天文观测技术以及漏刻计时技术的落后。
所以,尽管辽在北方,但辽人的五更比之汴京的五更,还要快上一二刻。
所以,此刻辽国的冬至祭天仪式进度,甚至比汴京的赵煦还要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