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朱标:父皇也知道雄英还活着?
第271章 朱标:父皇也知道雄英还活着? (第1/2页)这一番话!
自然是带着深意。
别说满朝文武都是面带不解之色。
刘璟自己也都是愣住了。
“还请皇上明言。”刘璟恭敬一拜。
“你刘家女不是别人,正是冠军侯之妻,沈玉儿。”
朱元璋笑了笑,目光落在了朱应的身上。
这一次。
朱应恳求让自己妻子认祖归宗,朱元璋自然是极力促成的。
虽说朱元璋不在乎沈玉儿身份如何,但在大明的主流下,重农轻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为卑贱的。
沈玉儿挂着一个沈家养女的名声,于现在而言,影响不大。
但未来朱应恢复了身份,如若皇长孙妃是一个商贾出身,这就对于皇族有些影响了,所以朱元璋才会极力促成。
“冠军侯的妻子是刘伯温的孙女?”
“这倒是有意思啊?”
“冠军侯之妻为沈玉儿,之前不是说是沈万三的女儿吗?”
“如今看来,不是这样啊。”
“原来竟是刘伯温的孙女。”
“不过,冠军侯与沈家的联系并不密切,似乎是因为其妻虽然是在沈家长大,可是在沈家却并没有什么照拂,反而是如同婢女一样,没有丝毫恩泽。”
“当初刘家将女寄养在这商贾之家,当真是错的,商人逐利,的确是太过了……”
听到这个消息,自然也是引起了朝堂上不少议论来。
而刘璟听到这,目光也是立刻看向了朱应,十分惊讶。
“此事。”
“吾也是凑巧得知。”
“在吾妻身上有一块随身而带的信物。”朱应笑了笑,对着刘璟抱拳道。
“是不是半块图录?”刘璟急忙问道。
“正是。”朱应笑着点头。
“那就对了。”
“那图录乃是我刘家祖籍所在,并不算什么重要的东西,但昔日大哥曾说过,一半交给了我,另一半则是给幼女随身携带,他日可认回。”
“没想到我那侄女竟有这般造化,能够嫁予冠军侯为妻。”刘璟一脸激动的说道。
“并非是玉儿造化,而是我遇到了她才是造化。”朱应笑着回道。
昔日微末之时。
为了救自己,为了给自己报信。
沈玉儿舍生忘死。
这些朱应都不会忘记的。
哪怕现在得势,这些情谊都丝毫不会变的。
“冠军侯。”
“不知这些年玉儿在沈家过得可好?”
“昔日我父对刘家有几分恩情,所以大哥才会选择将女寄养在沈家,想来应该不会薄待吧?”刘璟关切的问道。
对于此问。
朱应也没有顾忌此刻是在庄严的朝堂上,而是带着几分厌恶的道:“沈家!根本未曾恩养玉儿,虽在其府上认玉儿为女,但实则玉儿在沈家为婢,劳苦度日。”
听到这。
刘璟的脸色瞬间一变,也是浮起了怒意:“我刘家对他沈家有恩,他沈家怎敢如此啊?”
“或许是人心吧。”朱应带着几分看透的道。
随后。
又对着刘璟抱拳道:“如今既已确认,希望叔父能够找个机会,让玉儿认祖归宗,不再背负这所谓沈家之姓。”
对此。
刘璟自然不会有丝毫犹豫,当即道:“玉儿是我的亲侄女,自不会让她流落在外,理当认祖归宗。”
“如此就有劳叔父了。”朱应也是抱拳道谢。
“无需如此。”刘璟立刻回道。
见此!
朱元璋也是十分满意的点头一笑。
此番让沈玉儿认祖归宗,也算全了他一个心思了。
至此。
自己孙媳妇在身份上也就没有任何短板了。
“刘璟。”
“咱听说你在谷王封地处置政务十分了得,也是被万民所敬的一个好官。”
“此番将你调入应天,除了是朱应的请求外,咱也是要依政绩对你进行晋封。”朱元璋笑了笑,又道。
“臣,愿誓死为皇上效力。”刘璟当即跪地一拜。
“礼部如今事物繁忙,正好礼部右侍郎空缺,你就去礼部担任一个侍郎吧。”朱元璋想了想,然后直接下旨。
听到直接晋升礼部侍郎。
刘璟一脸的激动感激,当即叩首道谢:“臣定不会辜负皇上期望,定恪尽职守,报效皇恩。”
“吕卿。”
“刘卿能力出众,你要好好带着,正好这段时间礼部事物诸多。”朱元璋又看向了吕本,缓缓开口道。
但语气根本听不出一分心思来。
吕本当即一拜:“老臣领旨。”
此番将刘璟安排入礼部,吕本看着平静,实则是心思翻滚了。
毕竟这个时间点太过凑巧了。
而且这刘璟竟然还与朱应是亲家,原本他在应天无权无势,更没有任何人可以依仗,但与朱应是姻亲,这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臂助了。
“刘伯温这家伙运气倒是好啊。”
“这么多年过去了,孙女竟然遇上了雄英。”
“罢了罢了,以前的恩怨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至少玉儿没有在刘家长大,而且胡惟庸也已经死了。”
看着眼前的刘璟,而且沈玉儿是刘家女,蓝玉心底也是感慨莫名。
在曾经。
刘伯温可谓是淮西的大敌。
当然。
这个淮西并不仅仅是以蓝玉这些武将的淮西,而是那些在朝堂独霸的淮西文臣,李善长,胡惟庸等。
当初的朝堂之上,便是以淮西独霸。
不过现在。
在朱元璋父子的多年运筹下,朝堂形势自然也是迎来了大变了。
“运气好啊。”
别说是蓝玉此刻有此想法,沐英,徐辉祖的心底也同样是如此。
刘伯温。
他们自然是见过的,的确是有大才。
不过不偿命,被胡惟庸给害了。
但如今他的孙女竟然成了朱应的正妻,未来还会成为正妃,甚至是皇后。
想想都是有些造化弄人吧。
朝议进行着。
很快。
便已然到了尾声。
“好了。”
“今日的朝议就此结束吧。”
“散朝。”
开年第一朝,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该决策的都已经决策了,接下来自然就是施行了。
随着朱元璋一声散朝。
文武百官全部一拜后,也是纷纷退离了大殿。
不过。
今日朝议之后。
有人喜,有人忧,更有人陷入了忐忑不安之中。
文渊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