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 带着ds来看病
741 带着ds来看病 (第2/2页)“医学虽然也面临ai的挑战,但总归好一些,毕竟有您,有我在么。即便ai能替代医生,制作ai的人也肯定是我。”罗浩道。
话让罗浩的说的……
沈自在觉得眼圈有点湿,差点没说让沈一飞认个干爹。
“以后世界就不一样了,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完全不一样。”罗浩很认真的说道,“我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但现在已经看到一点端倪。”
“什么端倪?”
“无人工厂,黑灯工厂,已经到了突破点,马上就要全范围铺开。要不是担心失业率的事儿,早都全部黑灯工厂了。咱医院也差不多,无人医院的效率比我家协和急诊科都不差,甚至更强。”
沈自在无语。
“所幸的是咱是集体主义,下限靠集体,虽然提升缓慢,但您是有感受的。至”
“是,我年轻的时候冬天吃口青菜都吃不到。菜篮子工程当年看就是个笑话,谁知道几十年过去了,竟然变成了现实。”
“上限呢,要看个人。”罗浩笑笑,“也不用很担心,学医是提升一飞的上限,其实什么都差不多。”
那能一样么!
沈自在年轻的时候就犯过很多错误,靠着气运走到这一步。回忆过去,要是当年长辈能给一些指点,自己会少走很多弯路,到现在怕是已经有资格竞争副院长了。
“咱是集体主义,不一样。Ai的无人工厂下面,人的意义已经不大了。我听马壮说,南北美那面卖血都快卖疯了。不光是血,什么零件之类的也早都成了流水线,产业化。二毛,那面不是在打仗么,代孕竟然成了国家生产总值第三的产业,真是有够离谱。”
说着,罗浩的表情忽然神秘起来。
“你要说什么?”沈自在警觉。
“本子那面的风俗店,包月,不限次数。一折合人民币的话,要是铁肾,大约去一次就100多块钱。”
“……”沈自在是万万没想到罗浩会跟自己开车。
一向严肃的罗浩开起车的速度是真快。
“真的假的。”沈自在还是惊讶的反问。
“真的,人没什么用了,或者说大部分人。学医,我强烈建议。也别想着出国的事儿,南方已经开始有政策说出国留学人员不能考公考编。”
沈自在还真没注意到这方面的新闻。
“就在我家协和念到博士,要是自己有本事,我给联系带组,要是不想自己闯,在我医疗组里一辈子衣食无忧。”
沈自在真想跪下给罗浩磕一个。
他认识罗浩以来,这位年轻人说话就像是遭遇过无数次重大医疗纠纷的老阴比一样,从来就没个准信。
谁知道关于孩子的议题上,罗浩竟然说的这么仔细。
“要是我这面遇到了上限,可以跟小庄一起。”
“!!!”
“不过呢……”
见罗浩终于说到了转折,沈自在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不过什么小罗!”沈自在紧张兮兮的问道,“是今年的杰青有问题么。”
“不是,是在杰青之前要拿【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奖】。”
啊?
沈自在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个奖。
吴文俊是谁,怎么能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奖项呢?估计是研究了一辈子ai的老前辈吧。
“这么讲吧,图灵奖和SuperAILeader是国际上有关于ai最大的奖项。”
“咱……哦哦哦,无人医院属于ai。”沈自在马上醒悟。
没想到搞医疗的人竟然也能和这种高端的科技有联系。
沈自在看了一眼手机上的deepseek界面,心中有些茫然。不过茫然很快被欢喜冲淡,他拉着罗浩问东问西,想要给儿子谋取一个好出路。
罗浩给沈自在讲解了一番后,见沈自在还是有些担心,便安慰道,“主任,我倒是觉得ai上线是个好事儿。”
“怎么讲?无人医院,医生都下岗么。”沈自在用自嘲的口吻问道。
他最担心的是沈一飞学成以后没有工作。
“南方从前某top3的头部医院,最近落寞了,您知道为什么吧。”罗浩忽然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啊?”沈自在一怔,“我知道,他们瞎特么弄。”
“对,瞎特么的弄。前天,群里面说有个患者体检发现肝部血管瘤,按照咱们的治疗是应该让患者来介入科会诊,咱们确定患者需不需要手术以及后继的一些问题。”
肝脏血管瘤现在都是介入科负责,手术小且创伤极低,术后治疗效果满意。
放从前,是要开刀的。
“那面说是恶性的,把患者胆囊切掉,里面留了门脉化疗泵。”
“艹!”沈自在骂道,“术中没做病理么?”
“做了,没发现癌细胞,患者家属拒绝切肝,就切了胆囊,埋了门脉化疗泵。”
沈自在叹了口气。
肝脏血管瘤和肝癌的区分有一小部分是极难的,但可以用介入手术来诊断性治疗啊!
这里又涉及到肝胆外科对介入科的排斥。
可那是学术纷争,和给肝脏血管瘤的患者埋门脉化疗泵没什么关系。
这就是典型的心黑手狠。
“这也就是ai年代,患者家属回家一查,发现问题,回头就给医院告了。9级伤残,这事现在还没完,我倒希望直接把哪家医院弄的元气大伤。”
“……”沈自在的屁股坐的有点歪,没有罗浩这般纯粹。
“有了ai,医生看病的确要面对新的问题,但何尝不是一种监督呢。”罗浩笑道,“我从前在帅府的时候听一个老干部跟他秘书讲了几句话,说是要小人监督之类的。”
沈自在也笑了,虽然未必谁才是小人。
【俗话说男人至死是少年~~~】
罗浩手机里传来烟熏嗓的女声。
“方主任啊,怎么了?”罗浩接通电话。
……
……
一早,方晓来到医院。
他先给“小孟”开机,只是方晓总觉得“小孟”最近哪里不对劲儿,好像又机灵了一点。
或者是气质上有了改变?
“小孟,你最近更新系统了么?”方晓一边换衣服,一边随意的询问。
“更新了。”“小孟”如实回答。
“哦?更新的是什么?”
“不能说,签了保密协议的。”
方晓叹了口气,动不动就保密协议,这是扯啥呢。
算了。
“主任,有患者!”
走廊里护士喊道。
方晓穿着白服走出办公室,看见了一个60多岁的老年男性坐在轮椅上。
“小孟,去问病史。”方晓也偷懒,有ai机器人,省了自己好多口舌。
6天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腹痛,为脐周及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腹部CT考虑急性阑尾炎,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但患者因30余天前因右侧腹股沟疝于下级医院行腹腔镜右侧腹股沟疝修补术。
因为有既往手术史,所以患者家属拒绝手术,保守治疗阑尾炎。
用了抗生素后患者发热好转,可却不断地反复。
所以来到长南市进一步治疗。
类似的患者方晓见过不少,市级医院给下级县乡镇医院擦屁股的活干的不少。
“小孟”问完病史后方晓也没在意,喊来值班医生接患者。
但方晓注意到“小孟”似乎有话要说。
从前“小孟”可不会多事,患者诊断没问题,不行就做个ct等着手术呗。
方晓见值班医生把患者推进病房,自己也回到办公室。
“小孟,你有什么话要说?”方晓进门后径直问道。
“主任,没什么。”
方晓一皱眉,“小孟”怎么跟罗教授越来越像,也开始狗里狗气了呢。
“我看你想要说话来着。”
“有些预测,我建议您和罗教授联系,患者能转去省城是最好的。”“小孟”给了意见。
“???”
方晓一怔。
但他没怀疑“小孟”的诊断,无数次的经历已经让方晓心里有了数,“小孟”后面有庞大的数据库支持,不是自己这点贫瘠的临床经验能比拟的。
“行,我和患者家属交流一下。”方晓也没问所以然,直接应下来。
他让值班医生先别把患者收进来,又把患者家属叫进办公室开始讲病情。
但患者家属明显经济条件不支持,方晓也很无奈,不断地看“小孟”,等它给自己一点建议。
可“小孟”一点表情都没有,只是站在那静静的听着。
方晓觉得有些棘手,但也没慌,毕竟后面不是还有罗教授呢么。
再说,疝气手术都做了一个月了,也该长好了,哪怕冒点风险开刀切阑尾也行。
了解完后方晓放弃了让患者去省城的想法,他家的经济真是跟不上。
收入院后,方晓看着“小孟”问道,“小孟,你怀疑是什么情况?”
“不对,我的意思是说你为什么让我把患者转去省城,看起来病情虽然有些复杂,但也没那么复杂。”
“主任,患者反复发热,情况可能要比想象中更复杂。”
“比如说呢?”
“我怀疑患者有阑尾周围脓肿,甚至不排除还有其他病理生理改变。”
说着,“小孟”顿了一下,人性化十足。
“患者很麻烦,还是送去省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