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不甘心的和黄前任大班韦理先生
第758章 不甘心的和黄前任大班韦理先生 (第1/2页)此刻,韦理沉默了。
电话那头的描述,在他脑海中钩勒出一幅清晰的画面:
年轻的和记黄埔新主人端坐在主位,一言九鼎,弹指间将一个不自量力挑战权威的高管扫地出门;
昔日并肩的同僚在职业死亡的威胁面前,瞬间倒戈,争先恐后地表忠心;
而被抛弃者,只能在保安的“护送”下,狼狈地离开他曾经掌控的权力核心……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
没想到,林浩然年纪轻轻的,居然深谙此道!
此时此刻,韦理内心是很震惊的。
谁敢想,对方居然只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难怪短短三年时间,就能打下这么庞大的基业。
他这一手,不仅彻底粉碎了李察信试图建立的“管理层自治”幻想,更是在一瞬间瓦解了原本可能存在的抱团对抗心理,以最直接、最暴烈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代价可能很大?
短期的混乱肯定会有。
但长远看,这种快刀斩乱麻的魄力,避免了日后无穷无尽的扯皮和内耗。
这个年轻人,手段之狠,效率之高,远超出他的想象!
比李加诚那种既要控制又要维持表面和谐的虚伪做派,不知痛快了多少倍!
“他就不怕你们集体撂挑子,导致和黄瘫痪?”韦理问出了关键。
“林生后面说了,他说:‘和记黄埔能有今天,确实靠的是在座各位的努力,但更是依靠这个平台!脱离了和黄,你们以为你们手里的资源和人脉,还能有多少价值?’
这话……虽然难听,但在那种情境下,真的让人没法反驳。
而且他紧接着就让马世民先生接手,负责过渡期的稳定,且咱们即便离开,他们也可以随时从置地集团那边调动相关领域的高管过来。
我们,我们就算有想法,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去赌啊。
林生说了,既往不咎,但绝不纵容勾结李察信的行为,要求大家以后团结一心,为和黄拼搏。”
韦理再次陷入长长的沉默。
林浩然的话虽然残酷,却一针见血地点破了职业经理人与平台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拥有绝对股权的老板面前,以及拥有更大资本的后台,以“集体退出”为威胁,本身就是极其脆弱的筹码。
林浩然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敢下重手。
他有足够的资本承担短期混乱的风险,更有足够的自信和手段迅速稳定局面。
这份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和敢于承担风险的魄力,让韦理感到一种久违的刺激。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将林浩然与自己曾经的老板李加诚进行对比。
李加诚也强势,但更习惯于幕后操控,温水煮青蛙,慢慢渗透和排挤,充满了算计和谨慎。
而林浩然,则是锋芒毕露,如疾风烈火,讲究的是以力破巧,一击必杀!
同样的目标都是掌控公司,林浩然的路径更短,更直接,也更符合韦理这种做事雷厉风行、厌恶掣肘的“救火队长”的胃口。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韦理心中翻涌。
是对李察信愚蠢行为的不屑?
是对林浩然雷霆手段的震惊与一丝钦佩?
是对和黄未来命运的担忧?
还是一种被压抑已久的、渴望再次大展拳脚的冲动?
当年他离开和黄,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理念不合和老板的猜忌。
他渴望的是一个能够充分放权、让他施展才华、真正将企业推向更高峰的老板和平台。
李加诚给不了他,他只能黯然离去,因为他知道,继续留在和黄,也只会暗度光阴。
如今,这个叫林浩然的年轻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入主和黄。
他敢于当场炒掉CEO,敢于直面任何挑战,展现出宏大的战略格局,再结合对方旗下的那些职业经理人的情况,这样的老板,这样的舞台,会是他韦理苦寻的答案吗?
这一刻,韦理内心中莫名出现这种情况。
他虽然没有和林浩然打过交道,可实际上也了解林浩然对旗下企业的处事方式。
看似他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在夺权,实际上,韦理知道,林浩然鲜少会过多插手企业的管理权。
在此前他淡然和记黄埔董事会主席的时候,林浩然便已经崛起了。
当时,他便通过和记黄埔的情报部门调查过林浩然的性格、经历等。
“韦理先生?韦理先生?”电话那头夏伯殷的呼唤将韦理从纷飞的思绪中拉回。
“嗯,我在听。”韦理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但内心波澜远未平息。
“林生最后还说,他会尽快找一位新的、有能力的行政总裁执掌和黄,我这次给您打电话,便是希望韦理先生您能够回归和记黄埔,带领我们继续创造辉煌。
韦理先生,我和韦彼得先生等人,都期盼着您能回来。”夏伯殷小心翼翼地补充道,声音中充满了期待。
他们都是和记黄埔的老员工,但更多的是韦理带出来、又或者是提拔上来的高管。
可以说,韦理在他们的心目中,就如同师傅一般。
如果韦理能够回归和记黄埔,那么他们的处境就不会那么尴尬。
而且,相比李察信,他们也更相信韦理的能力。
有韦理在,和记黄埔必定会发展得更好,而作为高管,公司发展得更好,奖金自然也就更多!
所以,这其实就是夏伯殷此次打电话来的目的。
既然林浩然在寻找新的行政总裁,如果说,整个香江谁最适合这个职务,那无疑便是韦理了。
韦理闻言,皱了皱眉头,说道:“我拿什么理由回去?我决定离开和记黄埔,就没想过要再次回去,更何况,我与这位林浩然先生并不熟悉,即便我有心,对方也不一定有意!”
“韦理先生,在会议结束后,在林浩然先生与马世民先生私下交谈的时候,我无意中听到,好像提到了您的名字,好像他们把您列入和黄新任行政总裁的潜在名单中。”
韦理的瞳孔猛地一缩。
林浩然居然想到了他?
还是马世民向他推荐了自己?
一股热流不受控制地从心底涌起。
是了,马世民了解他的能力,也了解他和黄的故事。
实际上,韦理与马世民也打过不少交道。
毕竟,此前他是和记黄埔大班,而马世民则是怡和洋行的执行董事,两大巨头企业之间,有着不少的合作项目。
而且,双方都是香江顶级职业经理人,所以马世民与韦理实际上关系也算不差。
因此,马世民对他非常了解。
林浩然在解决了内部的刺头之后,必然要寻找一个真正能驾驭和黄这艘巨轮、能实现他战略意图的强力舵手。
看来,马世民把他的名字递了上去。
“我知道了,Simon。”韦理的声音依然平稳,“谢谢你告诉我这些,安心做事,这个林先生,不简单。
好好为和记黄埔工作,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未来大有前途,至于我是否回和记黄埔,这是以后的事情。”
“明白,韦理先生,期待我们还有一起共事的一天。”
挂断电话,韦理久久地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和记黄埔大厦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宏伟。
曾几何时,那是他的战场,他的王国。
将一家濒临资金链断裂甚至有破产危险的和记黄埔经营起来,让它重回辉煌,韦理那几年时间里,绝对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所以他离开时,带着遗憾和不甘。
如今,一个新的、更年轻、更强势、也更难以捉摸的主人已经入主。
李察信的结局,清晰地传递出林浩然的治下之道:绝对的权威,不容置疑的掌控,以及对背叛和挑战的零容忍。
这很危险,但也充满了巨大的可能性。
一个敢于如此行事的老板,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魄力去支持真正有能力的人开疆拓土。
他会像李加诚那样猜忌、掣肘吗?
还是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决心,给予真正的信任和空间?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赋予马世民、陈寿麟、崔子龙、伯顿等等旗下职业经理人极大的企业管理权力,这般大气魄、大格局,着实远超李加诚那略显狭隘的行事风格。
他与不少华人企业家打过交道,这些企业家,大部分其实都和李加诚一样。
倒是像林浩然这般舍得放权的华裔老板,并不多见。
如果能执掌和黄,在这个框架下施展抱负……
韦理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了。
一种久违的、属于战士的渴望在血液中苏醒。
他渴望一个强大的对手,更渴望一个能让他放手一搏的舞台。
现在这个百宝利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的董事长,自然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即便让他执掌鹰君集团,他其实都不满意,鹰君集团在香江地产界有一席之位,可和长江实业、新鸿基、新世界等地产巨头相比,鹰君集团终究差了一个级别。
而和记黄埔在香江商界的地位,甚至还领先于长江实业、新鸿基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