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章 先前:赵朔辱我大宋太甚!现在:赵朔辱轻了!
258章 先前:赵朔辱我大宋太甚!现在:赵朔辱轻了! (第2/2页)但是,不劝赵昀投降,难道豁出全家性命去,和赵朔抵抗到底不成?
不好意思,大家对赵昀对大宋,都没那么忠心。
良久,赵昀才长叹一声,道:“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啊!赵朔不但调兵遣将,两路伐宋。而且,拒绝了朝廷的求和,其他人皆赦,唯独不赦免朕。你们说,朕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吏部侍郎范钟道:“赵朔的八旗军太过强大,朝廷万不可力敌。依微臣之见,不如迁都,迁到福建或者广南东路去。岭南湿热,赵朔的大军未必受得了。”
“不可!圣驾离京,何等的兴师动众?一日能行三十里就不错了、赵朔的大军衔尾追杀,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祖宗陵寝在此,陛下怎能轻弃?”
“万万不可啊!臣从未听说过,迁到两广地区者,有能复兴天下的。此计不过苟延残喘而已,断不可为!”
……
范钟此言一出,很多人出言反对。
很简单的道理,迁都不仅是要迁皇帝本人,还要迁大臣,迁财物,迁皇帝、大臣乃至于天子亲军的家眷。
别说这时候了,就是太平时节都不是容易事。
在历史上,蒙古大军攻来,有人建议迁都离杭州不远的海宁,就是这个原因。不是不想远远的迁都,而是做不到,或者说即便做到了也得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恐怕得不偿失。
迁都广东,开什么玩笑呢?
几千里的道路,会发生多少变故?
即便强行迁都成功,也得留下大部分的财物和家眷,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大理司直丁大全道:“如果迁都不可行的话,依微臣之见,不如陛下带着数百忠臣,以及无数金银细软,避居东海的小岛之上。只要注意保密,天大地大,赵朔还能找得着陛下?”
“此言有理!”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此为万全之计!”
“不可啊!荒僻的小岛上,驻扎数百人,需要大量的给养,如何能够保密?肯定会被赵朔发现的。”
“时间久了,怎能保证那些人的忠心?”
……
群臣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赞成的人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希望赵昀快走,别耽误大家投降赵朔。
反对的人,则是出于忠君爱国的理念,确实为赵昀着想了。
不过,当朝首相郑清之听了这些议论之后,却是勃然大怒。
他高声道:“怎么?有建议迁都的,有建议避居小岛的。我大宋养士近三百年,难道就没有愿意和赵朔决一死战的吗?”
杜范不以为然地道:“大家当然想要和赵朔决一死战,但是,这不是打不过吗?难道要白白送死不成?”
“白白送死又怎么样?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郑清之深吸一口气,道:“我承认,赵朔堪称一代明君。他来统领华夏,再建新朝,很可能会比我大宋更好。”
“但是,赵朔实在是辱我大宋太甚!他在《告江南军民百姓书》里面对我大宋的士大夫充满鄙视,就差没指着鼻子说大宋士大夫都该死了。他对于我大宋皇帝,更是毫无敬意。其他人皆可赦,唯陛下不赦!”
“为了大宋的荣耀,难道我们不该和赵朔周旋到底?”
“现在,我们在临安城池内,还有十万大军。殿前禁军世受国恩,对大宋忠心耿耿。甚至有女真人组建的巴鲁营,他们和赵朔仇恨似海,势必不会妥协。还有各路勤王兵马,虽然不多,也足见对大宋的忠心。临安百姓,动员二十万壮丁守城,并非难事。”
“我们依靠临安坚城,难懂不能让赵朔付出足够的代价?”
“我们要让他明白,我大宋也有独到之处,不是他想象中那么不堪,不容他如此轻辱!我大宋有愿意死节士大夫,也有愿意死社稷的君王!
“如果我大宋还有天命在,临安保卫战定能成功。纵然我大宋失了天命,临安城破,吾等君臣也将千古流芳!”
“当初,金虏面临国破族亡之境,尚且死守边汴梁,不惜一战。我大宋尚且不如北虏蛮夷乎?”
顿了顿,他向着赵昀微微躬身,道:“请陛下下旨:从现在开始,谁再敢言迁都,或者陛下迁居海岛者,斩首!”
这是郑清之的心里话。
如果说,面对异族,朝廷迁都广东,还有那么一星半点的机会的话。那么,面对同族还姓赵的赵朔,迁都是半点机会都没有的。
既然赵朔对大宋一点体面都不给,非要杀大宋的皇帝不可。
那么,就战吧!
就算要死,也要死个轰轰烈烈!
乔行简微微躬身道:“臣附议!
“……”
史嵩之告病,魏了翁死在襄阳,真德秀随着余玠投降了赵朔,如今大宋朝堂上硕果仅存的两位宰相达成了一致意见,说的又是正理,积威之下,谁敢反对?群臣一片鸦雀无声。
“呃……”
赵昀想了一下,道:“两位相公所言甚是。传旨,加封郑相公为魏王,加封乔相公为鄂王,全权负责临安城防之事,与赵朔周旋到底。”
“遵旨!”
群臣齐声答应。
接下来的日子里,郑清之和乔行简励精图治,动员民夫竭力加强着临安的城防,将无数金银财帛和甲胄兵器发下去加强着军士们的战力和士气。
虽然有很多百姓和基层官员、军士在背地里阴阳他们,说他们是如同王安石一样祸国殃民的“拗相公”,但二人尽皆不以为意。
大宋是和士大夫共天下,又不是和百姓共天下。
他们要为大宋的士大夫们,为大宋的朝廷争上一口气!
赵昀似乎对郑清之和乔行简的表现,也非常满意。
七日后,特意宣召他们入宫,赐御宴犒劳。
二人喝了几杯酒后,就沉沉睡去,直到第三天的早上才醒。
然后,郑清之和乔行简就发现天塌了。
皇帝走了,带着几个宠妃走了,将绝大多数嫔妃留在了临安。
女真人组成的巴鲁营,也跟着皇帝走了。
殿前禁军也带着他们的家眷,随着皇帝走了。
前来勤王的精兵猛将,更不用提。
他们这两个对大宋赤胆忠心的士大夫,被赵昀耍了个心眼,完全抛弃!
甚至,绝大多数士大夫也是赵昀的共谋。要不然,赵昀绝无可能在没有宰相附属的情况下,有如此巨大的动员能力!
乔行简面色苦涩地向郑清之看来:“郑相公,你以为现在的情况如何?”
“什么现在的情况啊?这大宋……一直都是这样烂。它若不完,简直没有天理……哇!”
郑清之再也受不了了,一口鲜血狂喷而出!
无耻的皇帝!
无耻的士大夫!
原来,郑清之觉得,赵朔辱大宋过甚。
现在他觉得,这大宋就该辱!
赵朔还辱轻了!
皇帝没有决战的勇气,只有逃亡的决心,毫无廉耻。士大夫们受尽了高官厚禄,有的愿意投降,不愿意投降的也只敢逃走不敢和敌人一战,同样无耻。
近三百年来,华夏就是这样被他们败坏的!
今天,不过是故事重演罢了。
不狠狠的羞辱这个朝代,不狠狠的羞辱大宋天子,简直对不住那些冤死的武将,对不起煌煌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