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章 民间炸了,百姓沸腾,欢迎新官家!
259章 民间炸了,百姓沸腾,欢迎新官家! (第2/2页)然后,四省易帜的消息传来,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大宋气数已尽,支撑不住了。
这些报纸称赵朔,就开始不顾及宋国朝廷的态度了,对赵朔称“北方圣人”,或者称“北方赵官家。”
等到赵昀弃临安而走,报纸上有对赵朔称“王上”的,有称“官家”的。
到了今天,赵朔驾临临安的日子已经定了下来,所有报纸已经统一了对赵朔的称呼——“官家”。
官家就是官家!
普天之下只有这么一个官家,不需要任何修饰。所谓“王”的称呼,根本不足以形容赵朔的尊贵!
虞小九估计,哪怕那天赵朔露出点口风来,这些报纸就要口称“陛下”了。
“诶!小九!你过来!”
忽然间,一个虞小九熟悉的声音,在一家店铺门外响起。
虞小九当然知道是谁在喊他,此人姓陈,名有财。原来是临安城内的一个小乞儿,眼看着要饿死了,被“老顺祥”布坊的掌柜救了,就留在店铺里当了伙计。
这陈有财颇有经商的天赋,“老顺祥”因为他的缘故,生意越来越好。老掌柜没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干脆在陈有财长大成人后,将女儿嫁给了他。
如今,老两口已经亡故,陈有财夫妇和顺,将“老顺祥”经营地越发壮大,成了“线绒巷”中数得着的店铺之一。
当然了,陈有财的生意再想做大,就完全不可能了。
大宋三十里就有一个税卡,还有层层官吏的敲诈勒索。
陈有财无权无势,哪里能和那些有官面上照拂的人竞争?现在这生意规模,就是“老顺祥”的极限。
陈有财还有一个不如意处,就是乞儿出身,并不识字。
但是,他还特别关心天下大势。每日里拿出三十文钱来,让虞小九给他念报纸,算是虞小九难得的一份固定收入了。
虞小九随着陈有财进了“老顺祥”的里间落座,又有伙计端上茶来。
虞小九道:“陈掌柜今天想听哪份报纸?是想知道,现在还该不该收交子?还是棉布接下来的行情如何?这里还新出了一份《临安风月报》,那上面的内容真是过瘾,要不要我给您读读?”
“你小子再贫嘴,这银子可就别想要了啊!”
啪!
陈有财将一小块银锭放在了桌子上,约莫能有半两重。半两银子,能价值七八百文铜钱!
“这……这么多?”
虞小九重重咽了口吐沫,道:“陈掌柜今天不是想听报纸?您到底想让我干什么?”
“给你你就拿着。官家要来临安了,我高兴。咱们今天不说报纸,就闲聊几句。”
“好!谢陈掌柜的赏!”
虞小九赶紧把小块银锭收到袖兜里面,道:“陈掌柜,您想聊什么?”
“我就是想知道,官家来了,真的就没有那么多税卡了?我们商人,就能普天下随便做生意了?”
“那是自然!”
虞小九道:“官家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愿与华夏人和蒙古人共天下。在北方,一件货物,只需要交两次税。一次是生产出来,工坊里面交的。另外一次,就是交易的时候交。不交易,不纳税!都实行多少年了,到咱们江南了,能例外?”
“这都不算什么新闻了,我之前给您念过多少回了?您怎么还不信呢!”
“不是不信,实在是不相信这么好的事儿,能落在我陈有财的头上啊!”
陈有财道:“要是真的那样,就太好了!不是我姓陈的自夸,论做生意,恐怕整个临安没几个能比得上我的。为什么我的生意做不大?还不是那各种名目的税收,还有那些贪婪的小吏!”
“如果官家说话算话,甚至能有一半算话。我陈有财的生意,能做到汴梁去!能做到草原去!能做到撒……撒……”
“撒马尔罕!”
“对,能做到撒马尔罕去,能做到大马士革去!”
“还有世子新收的开罗,也能有陈掌柜的布坊。以您的才干,能把老顺祥的布匹生意,做遍全世界!”
“借你吉言啊!”
陈有财虽然不识字,但胸中有着大韬略,要不然,能每天花三十文钱,听虞小九念报纸?
想到天下大城中,都有自己的布庄的身影,陈有财的眼中简直能放出光来。
顿了顿,他又向虞小九看来,道:“小九,咱们俩也认识这么多年了。你是什么人,我非常清楚。我陈有财是什么人,你也知道。卖小报总不能卖一辈子,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我的布庄做一个伙计?只要你用心做,我保证,不出三年,让你做一个店铺的掌柜。”
“呃……多谢陈掌柜的好意,但还是算了吧。”
虞小九摇了摇头,道:“其实,我们报坊的掌柜,也跟我说了这事儿。临安城内的小报越来越红火,三位宰相拿不定主意,请示了官家。官家已经下旨,不必干涉。只是来日会出一个《报业法案》,加以正常约束。”
“我们报坊,准备把小报不局限于临安,要卖到普天下所有大城去。我们掌柜想让我随孙先生汴梁,给孙先生做副手。做的好了,再去其他大城,做正式掌柜。您看,这做生不如做熟,我还是觉得这小报行业更适合我。”
“好吧,人各有志,我也不强求、”
以陈有财的眼光,也觉得虞小九留在报业,未必就比加入布业的前景差。
他说道:“我再问你一件事。你说,官家三天后,就要到临安了。我是关了买卖去和百姓们一起迎接好呢?还是继续开门做生意好呢?”
虞小九毫不犹豫地道:“如果是寻常百姓,当然是迎接官家为好。但是,您是做买卖的,我建议,还是继续开门做生意的好。”
“为什么?”
“这是上讲究的,‘王师所至,耕不释耒,市不易肆’。也就是说,王师到了,农夫不放下农具,继续耕种。商人们也丝毫不受影响,正常交易。陈掌柜你把买卖关了,去欢迎官家,那就不是让官家的脸面有光,而是有碍了。”
“我明白了,三日后,我要开门,正常做生意,给官家长脸。不光如此……”
顿了顿,陈有财下定了决心,道:“我还要半价卖出五十匹……一百匹棉布,不但让街坊邻居们都高兴高兴,而且要为官家贺,为新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