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百一十一章:受禅仪典

第二百一十一章:受禅仪典

第二百一十一章:受禅仪典 (第1/2页)

何谓“禅”,举贤也!
  
  何谓“让”,让贤也!
  
  上古之时天下为公,尧舜禹禅让帝位,其中尧舜二帝更是被列入五帝之中,被冠以“圣君”之名。
  
  尧舜禹的禅让,倒是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条天子尚存之时,合法转移皇位的途径。
  
  然而两汉之时,学界还流行着一派驳斥“禅让说”的思潮,认为尧舜禅让之事不过是后人捏造的历史,尤其是在王莽篡逆后达到了顶峰,而这一派的理论则是源于颍川荀氏。
  
  嗯,就是这位巴不得他明天就受禅登基的荀爽的老祖宗,倒是颇为玩味。
  
  荀子是“禅让说”的坚决驳斥者,以至于荀子的几位弟子也受到其影响,尤以韩非子为甚。
  
  韩非子在书中以“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概述这几段权力交接的过程,将之描述成“人臣弑君”的结果。
  
  当然了,无论谁私下里质疑“禅让说”,都不可能当真站出来反对太子受禅登基这件事。
  
  站在国家层面,大汉官方是绝对不能将尧舜禹打成“人臣弑君”的逆贼的。
  
  你把五帝中的两位以及治水有功的禹王都打成了逆臣,那韩非子口中的周武王你又该如何处置?
  
  要知道,大汉可是不承认秦这个王朝的。
  
  两汉五行学说的最终版本是“五行相生论”,以周为木德,将秦这个大一统王朝一脚踹开,木生火,故自诩火德,也因此大汉被称作炎汉。
  
  也就是说,汉祚是从周王朝手中继承而来的!
  
  你把周武王都打成了乱臣贼子,继承周王朝国祚的汉王朝又该如何自处,举义克秦的太祖高皇帝在你眼中也成了乱臣贼子不成?
  
  况且,若上古非亲非故的圣君能行禅让之举,王莽这样的篡逆者也能受禅称帝,那么贤明的太子殿下,又怎会没有资格从亲生父亲手中受禅登基?
  
  你这哪里是驳斥“禅让说”,分明是认为太子殿下没有资格受禅登基,更是污蔑太祖高皇帝是乱臣贼子!
  
  你政治不正确!
  
  扒了官服,流放交州!
  
  不过面对任何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诱惑,刘辩略作犹豫,修长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桌案。
  
  良久,他还是选择了推辞,神色凝重,沉声道:“还是先将禅让仪典的细节敲定了,再着手筹备相关事宜吧。”
  
  倒不是刘辩故作矜持,这些古文学派的大儒们都会下场替他辩经,他也想当皇帝了,而刘宏也急切着想要当太上皇,在太子党这个小团体内部,他还有什么矫情的必要?
  
  他是真觉得完全没必要这么心急。
  
  项目计划就新建了一份文档,确定了项目名称和类别,除此以外连一个字都没动,这时候去采购项目所需物资?
  
  禅让的流程、规制,这些细节或许是由于上古时代过于久远,亦或许是始皇帝和项羽的两把火彻底将其付之一炬。
  
  古文学派二百余名士人分别进入东观和兰台进行了细致的考据,却都没有在古籍中找到任何有关尧舜禅让的仪典描述。
  
  有人提出赵武灵王禅位于赵惠文王和燕王哙禅位于燕相子之的先例,但郑玄却认为这并不能为他们设计受禅仪典提供任何参考价值。
  
  实在是这两位的受禅仪典太过寒碜,甚至可以说是仓促禅让,这不符合天子之礼,因此这件事也一直被耽搁了下来。
  
  初闻此事之时,刘辩也有些哭笑不得。
  
  这局面,就好像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谋朝篡位的权臣,因为没有前辈留下的攻略,所以不得不自己去一点点摸索篡位的流程,最终成功篡位也为后世的同行们留下了一份攻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