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秣陵有天子气?朕当修寿陵居之以镇!
第二百九十三章:秣陵有天子气?朕当修寿陵居之以镇! (第2/2页)武将席位中,听得王立所言,游击将军孙坚不由微微一惊。
他是吴郡富春县人,吴郡就在丹阳郡隔壁,幼年时关于秣陵天子气的传说可没少听。
年岁渐长后,他本已将其视为乡野妄谈,不想今日竟在庄严朝堂之上,由太史丞亲口证实?
不仅是他,殿上所有籍贯在扬州的文武官员,尤其是丹阳郡乃至秣陵县出身的官员,此刻无不心惊肉跳,额角渗出冷汗,唯恐天子因这虚无缥缈的“天子气”而迁怒于他们,大肆杀戮或是流放贬谪,最轻也是从此不受重用。
御座上,觉察到扬州籍官员不安的刘辩看着王立的奏本,眼眸微动,细细地阅览着这封奏疏中的内容。
天子气一事是有所了解,并授意王立开口提起这件事,却未曾料到这件事不仅并非凭空杜撰,甚至背后竟真有如此详实的典籍依据。
良久,刘辩将竹简交给高望,示意传给卢植等重臣阅览,他则是坐直了身子,面色肃然,声音低沉道:“朕知之矣,然则卿有何良策可破此天子气?”
“臣有二法!”王立立刻答道。
“其一,断其风水龙脉!昔日始皇曾凿断‘龙颈’方山,然秣陵左右尚有二山拱卫,气运未绝,当凿之!”
“一名钟山,有龙盘之相;一名石山,有虎踞之概,此‘龙盘虎踞’之地乃是帝王之宅,必当破之!”
“其二,效仿始皇帝,以重器镇压!铸金人、铜兽等物,深埋于地脉之节点,以镇此天子气!”
随着王立的话音落下,群臣若有所思。
荀爽、郑玄、服虔等几位博学大儒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都隐隐觉得此事透着蹊跷。
他们侍奉这位天子的时日虽不算长,但若说天子对此事毫不知情,他们是断然不信的。
卢植默然端坐,脸色却有些发青。
他想起不久前还曾感慨天子本质不似始皇帝那般刚愎激进又急于求成,此刻只觉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他怎么就信了这个竖子呢!
“国家!”事先并不知晓内情的郭图愤然起身离席,手执板笏,眼中闪过一抹厉色,道,“窃以为太史丞所言二法,尚不足以彻底镇灭秣陵妖氛!臣斗胆进言,当废黜秣陵县,迁秣陵百姓于别县安置,并划秣陵百里为禁地,违令擅入者者族诛!”
刘辩瞥了郭图一眼,这厮应该是认真的。
不管秣陵天子气是真是假,这都不影响郭图表忠心,甚至将秣陵天子气称之为为“妖氛”。
郭图这一带头,立刻有不少官员纷纷出言附和。
无论这天子气是真是假,此刻表态效忠,踩一脚扬州籍官员总是没错的。
而扬州人失去的利益,自然会被分配在其他十二个州的士人身上。
一时间朝堂之上,整个扬州仿佛都成了孕育叛逆的贼窝,扬州籍官员们的脸色也愈发苍白。
“众卿所言,甚合朕意。”听着百官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陈词,刘辩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淡然的弧度,起身离开御座道,道,“不过,朕要稍作修改!”
刘辩令内侍抬来一幅扬州舆图,行至舆图前,取过一支紫毫笔,饱蘸浓墨,百官的目光都聚焦在他手中的笔上。
却见刘辩手腕一沉,笔尖重重落在秣陵县的位置上,画了个圈,脸上竟露出一丝令人发寒的狞笑,环视群臣道:“依朕看,不如尽屠秣陵方圆百里内的黔首百姓,再凿其山,燔其城,众卿以为此法如何?”
殿内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绝大多数官员都听得目瞪口呆,被这血腥至极的提议震得说不出话来。
这手段……何其眼熟!
四百年前的某块陨石附近的百姓,似乎也享受到了同样的待遇?(注1)
但依旧有少许朝臣急于谄媚表忠心,在短暂的惊愕后,竟然真的开口附和天子所言。
“尔母婢也!当真是禽兽不如的东西!”刘辩勃然大怒,将紫毫笔狠狠掷向附和的其中一人,也不管笔尖蘸着的墨水撒在了多少人的身上,厉声怒斥道,“尔等欲亡大汉乎!朕岂可因此事而行此强迁屠戮百姓之暴举?如此与暴秦何异?”
怒斥声在殿内回荡着,那几个附和的官员吓得面无人色,匍匐在地不敢抬头。
“天子气?自当以天子气镇之!”
刘辩胸膛起伏,深吸一口气,旋即猛地一甩宽大的袖袍。
图穷矣,匕自当现。
刘辩朗声道:“太史丞既言钟山、石山有‘龙盘虎踞’之相,乃帝王之宅邸,那朕便于此处修寿陵为宅,为后世儿孙永镇之!”
(3501字)
——
注1:《太史公记》云:始皇帝三十六年庚寅(公元前221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后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PS:呱,今天周五了,事情忙得差不多了,快要告一段落了,顺便准备去吃个烧烤再洗脚按摩放松放松!!!
所以今天心情特别好,加个2000字的小更。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20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