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夜战,突袭红军营区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夜战,突袭红军营区 (第2/2页)“这个范围如果有大批量敌军进入,不可能发现不了。”
“根据这些消息,红军藏兵的位置,无外乎就在二连站,集宁南站,鼓赫浩特站,桑根达站,塞汗塔拉站,粟尼特作旗站,西屋旗站和西林浩特站等等。”
陈默三言两语,就几乎拨开云雾,点明了红军藏兵的大概地区。
在场的干部,听得皆是双目一亮。
知道人在哪,那就真的好办了啊。
陈默没有理会在场人的表现,他目光扫过众人,神色严肃道:“命令!”
唰!
原本正散乱似的站在周围的干部,听到“命令”二字,当即列队,立正。
“命令!装步连,立刻前往最近的二连站附近,展开地毯式搜索。”
“一旦发现敌人踪迹,立刻剿灭,红军长距离藏兵不可能携带大口径武器,也大概率不会集中在人多的地方。”
“命令,坦克连,炮连,前往集宁南站附近,展开地毯式搜索,同样是发现敌人后,立刻剿灭。”
“侦察连,出动所有银剑机群,针对这些车站提前布控,搜索敌军踪迹,实时传输。”
“我倒是想看看,红军送来这么多的主力,拿什么跟咱们打。”
“若是这么多主力被消耗一部分,明天他们的战车又有谁来操控。”
“好了。”
“全体都有,执行命令!!”
“是!!”
会议解散。
所有干部开始行动。
啪啪啪啪啪.
营区内,楼道灯,道路灯,车炮场灯,不分先后的统一打开。
“哔哔哔”的哨子声,响彻营区。
战备期间,哪怕休息也是衣不解扣,随时出动属于常态。
没过多少长时间。
一辆辆92式装甲车,63式装甲车,142运输车,一辆接着一辆的驶离营区。
银剑机群分散不同的方向,每架携带四枚导弹,眨眼间便消失在夜空。
王松合这次布置藏兵原本并没有疏漏,也可以说是奇兵。
但他唯独没有考虑两点。
一是铁甲团编制早就编入了特战小队,这种小股作战部队,对于庞大的北方甲种摩步师来讲,自然算不上什么。
正面战场上连炮灰都算不上。
可特种作战小队的作用,本来就不是用在正面战场,他们擅长的是化妆,隐匿,渗透能力远超一般的侦察兵。
能通过各种手段混到机动队伍当中,若是不破坏,那就是搞情报了。
第二点最容易忽略,同样也是最致命的。
王松合只知道铁甲团配备了新型无人机,却压根不知道,银剑相比原来的ASN-206机型,性能已经远远超越。
206无人机巡航最大距离,也就一百公里左右。
再大的话,先不说操控,连电力也支撑不了那么久。
但银剑不同,已经转化为油料供能,那么庞大的机身携带的油箱,有了更好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载弹量。
科学院和兵工厂的技术员,都呆在铁甲团三个月了,迟迟不愿离开。
原因就在于,新型无人机功能方面确实大幅度提升。
但在使用当中也有很大局限性。
需要更加复杂的维护,包括定期更换机油,清理空气滤清器等。
连科学院的人都还没具体搞懂,这新型无人机在极端天气下的极限飞行距离和飞行高度,还需要在这记录。
那就更别说是在国防大学,进修了几个月的王松合了。
他知道个蛋啊!
铁甲团深夜突然出动,惊得导演部一帮人,也起床跑到窗户口查看。
同时,安排战场观察员,跟随蓝军的部队,出动侦察机实时监督战场。
徐鸿披着军大衣,望着消失在地平线的蓝军营主力,以及早已腾空的银剑机群。
他微微摇头笑道:“早就说了藏兵的手段不适合现代化作战,侦察手段太过先进,藏不住的,金城军区已经吃过一次大亏,怎么还会犯这种毛病。”
“红军恐怕有大麻烦了。”
听到徐参谋长的结论,徐武安副导演,也就是47军总指挥一阵默然。
但他并不担心。
红军这次藏兵的主力有三四千之众,本来也就没打算一直藏下去。
更何况,铁甲团总共才多大的体量?
这么安排主力出动,真打一夜的话,等后续红军真正的主力抵达。
他们拿什么去跟红军的主力硬碰硬?
没错!
红军就是欺负铁甲团人少。
一旦藏兵被发现,铁甲团驻地空虚,红军其他地区隐藏的主力,会同时朝着珠日河发动进攻。
面对红军绵延不绝的攻势,蓝军外出的主力和留守的主力,兵不能合一处,还有多少战斗力?
一万多人,拼消耗,硬拼一千多人。
这场仗哪怕用最笨的方式去打,蓝军也没有胜利的可能。
从整场战局来看。
蓝军确实不占优势。
但别忘了,陈默这种人,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他既然敢把三个连的主力,差不多五百人安排出去,就自然有安排的底气。
不怕红军突然进攻营区。
导演部这边,随着蓝军出动,开始安排专人跟着记录。
陈默则是拨通了边防巡控基地的电话,协商由地方边防单位,前往其他车站,针对红军主力进行排查。
地方单位肯定没有进攻的权利。
但他们胜在机动足够便利,可以最快抵达珠日河数百公里外的那些车站,展开地毯式排查。
不用动手。
只要把红军休整的具体坐标传输过来,蓝军基地就有把握,针对红军的先头部队展开猎杀。
1月31日凌晨一点。
时间来到大年二十五,沿途的小镇居民早早进入梦乡。
军演的通知,也早就通过地方部门传达到千家万户,避免突然的枪声和炮击,引起民众恐慌。
一辆辆步战车,配着重机枪,排成长队在漆黑的道路上机动,漫天的黄沙席卷,战车的车灯,犹如塞北荒原的巨龙睁开锐目。
一架架银剑撕裂云层,朝着目的地飞行。
营区内,预警雷达开到最大范围,全力守护整个草原。
侦察干扰车分散到三个方向不断转动,敌人还在几百公里外。
整个铁甲团驻地就拉开了决战的架势。
除了出动的步战车之外,全团所有坦克,榴弹炮,高射炮,远程炮统一进入战备,随时准备出动。
昏黄的路灯,伴着黄沙,折射出主战坦克那复合装甲的冷光。
同一时间。
远在集宁小镇的红军指挥部内。
王松合在平房里侧搭了个行军床,屋里烧着煤炭取暖,老王躺在床上养精神。
61师师长秦辉,参谋长林一峰两人坐在火盆前一边伸手烤火,一边抽烟值班。
大部队正在机动。
他们呆在集宁指挥部,必须保证主力明天安全抵达之后,才能重新部署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从天水,陇西,平吉堡,青龙峡,吴忠等地赶来的主力,每半个小时就要汇报一次机动详细报告。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指挥部必须有主事的首长执勤。
秦辉和林一峰两人正小声聊着战局,协商天亮后的进攻计划时。
突然一阵破空声,从高空划过。
几人都是老干部了,哪怕银剑机群的动静很少,外面又是大风。
依旧逃不过他们的警觉。
“怎么回事?”
王松合被细微的动静惊醒,从行军床上起身时,秦辉和林一峰两人已经走到平房外,身着一身便装,仰头看向夜空。
“应该是蓝军有什么行动吧,听着像是直升机,但速度又太快,没看清楚。”
林一峰微微摇头,没有太当回事。
毕竟,这里距离珠日河足足二百多公里,他就不信蓝军有那么大的能耐,把侦察范围扩大到这种程度。
但王松合却不相信什么巧合。
他脸色严肃的盯着夜空,看了好一会也没看出什么猫腻。
当即开口道:“不能大意,在这附近四十公里外,就有183团三百多名我方主力在驻军。”
“联系他们,今晚加强防备,防止蓝军突袭。”
“是!”
林一峰回应一声,快速返回指挥室。
王松合则是继续盯着夜空,眉宇间闪过一丝担忧,他太清楚蓝军营那小子的指挥能力了。
蓝军营装备本就厉害,如今又有了新型无人机加入,这东西具备撕裂传统战场的能力。
大意不得啊。
确实不能大意,王松合也绝对谨慎,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谨慎,彻底摧毁了红军在集宁南站汇合的183团主力。
要知道。
银剑无人机不光有侦察,投射导弹的功能,在1500米高空以下,每小时飞行速度能达到260km,跟战斗机肯定没法比。
但这玩意,还具备红外热源感应,在不超过1500米高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方圆30平方公里的信号覆盖。
若是平时,这项功能可能有些鸡肋。
毕竟战场上只是会搜索附近信号源,作用并不大,雷达也可以做到,并且更精确。
可在集宁就极为致命了。
一架银灰色的银剑从低空掠过,围着集宁南站周围二十公里内搜索一圈。
并且通过热源感应,除了周围的居民都在家休息,并未发现有数百人集合的地方。
就在侦察连远程控制台这边,都打算前往更偏远的地区实施侦察,为地面部队提供突袭坐标时。
王松合安排的电话,突然在集宁南站,四十公里外的一处荒原亮起。
这可是大半夜啊。
并且在2000年,手机并不常见的地方,突然发现陌生信号源。
侦察连负责操控无人机的士官,只是带着好奇,从终端操控银剑朝着信号源亮起的地方出发。
不到十分钟。
地面搭建的土灰色军用帐篷,一排排的出现在无人机视野内。
“找到了!”
“找到红军的位置了!!”
老士官神情激动的起身。
这突然传来的动静,把陈默和汪建斌,程东全部惊动。
陈默快步来到操控的终端跟前。
看着营区附近巡逻的战士,明显开始汇聚,像是接到命令即将转移。
陈默目光一凝,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快,把这附近100公里内的无人机,全部调过来,来不及等地面机动的人了。”
“调集空中所有火力,给我干掉这支红军营地。”
“是!”
侦察连,又有九名士官大声回应。
银剑机群都有野狗指挥系统联动定位,相互操控的距离都有显示。
大概过去十几分钟,又有六架银剑抵达红军营地的上空。
而此时,地面红军部队已经分散,正在针对帐篷覆盖隔绝热源感应的伪装帆布。
六架银剑,加上原来的一架,共计七架,携带二十八枚空对地导弹。
尽管这些导弹,不足以摧毁一个数百人分散的营区,但也足够让他们溃不成军了。
陈默没有再犹豫,反正还有三架正在赶来。
“下降到低空发射。”
“放!”
嗖嗖嗖嗖嗖.
命令下达,七架银剑从高空俯冲向下,几乎同时对着地面发射导弹。
轰轰轰!!!
地面红军营区的战士,有些人正在搬运地面器材伪装,有些还在拉着帆布,都没明白怎么回事呢。
周围无数的爆炸声响起。
黄色的粉尘随着爆炸声瞬间弥漫整个营区。
噗噗噗噗
一个又一个激光模拟器被触发,冒出白烟。
一轮轰炸。
红军其中一处主力五去其三,而带队的营长看着漆黑的夜空,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己方就伤亡惨重。
他哆嗦着嘴唇,再次拨通了指挥部的电话。
恰在这时。
从远空支援过来的三架银剑,其中一架从红军指挥部高空路过时,再一次锁定指挥部的信号源。
出于警觉。
侦察连的老士官,操控无人机,调转方向,朝着指挥部的方向前进。
紧张刺激的消灭战。
就此拉开帷幕。
。。。。。。。。。
。。。。。。。。。
ps:这两天放假,本来应该爆更,但家里一直下雨,要抢收庄稼,只能抽空更新,不能让粮食烂在地里。
等干完这两天的农活,一定爆更,还望读者大佬海涵。
不过这更的也不算太寒酸,八千字,差不多够二合一的标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