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233章:翻墙阁老殷正茂:五万两银花出五百万两的气势

第0233章:翻墙阁老殷正茂:五万两银花出五百万两的气势

第0233章:翻墙阁老殷正茂:五万两银花出五百万两的气势 (第2/2页)

“杨监正,将祖陵迁于何处,你说了算,但以何等规模安置,你不能定,殷阁老与本官定下的是,此事若成,则在明年五月,麦收之后,迁祖陵,迁泗州之民。你觉得要复刻祖陵之原样,时间够吗?朝廷有那么多钱吗?”
  
  “是……是下官多言了,下官有错,此事应由陛下定夺!”杨宏亮朝着沈念拱手。
  
  当时,规划迁祖陵、迁泗州之民时,殷正茂与沈念是做过预算的。
  
  明祖陵,非皇帝陵墓,又是衣冠冢,若迁到顺天昌平(明皇陵聚集地),一切从简地修建一座陵墓即可。
  
  若复刻原陵,至少要拿出二百万两白银以上,且在半年之内,根本不可能完工。
  
  当年,嘉靖皇帝修陵用了七年,耗银达八百万两,建成了仅次于明孝陵的永陵。
  
  隆庆皇帝死得仓促,其陵墓乃是拿着嘉靖皇帝为其生父准备的寿宫改造而成,规模很小,时间仓促,据说耗费了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小万历非常爱面子,且是个非常愿意为皇室花钱的皇帝。
  
  若钦天监建议复刻原陵,他还真会大兴土木,重建祖陵,这对当下的国家财政而言,是极大的消耗,殷正茂自然不同意。
  
  就在这时,殷正茂来到了茶室。
  
  其一进门,还不待沈念与杨宏亮拱手行礼,便瞪眼看向杨宏亮,道:“杨监正,上天何时示意你,要以原有规模复刻祖陵?”
  
  殷正茂说话向来如此,谁做的不对,他满嘴都是火药味。
  
  “下官知罪!下官知罪!”杨宏亮无奈拱手,然后道:“殷阁老,若陛下召我,问询应以何等规模重建祖陵,下官应如何回答,户部的预算是多少呢?”
  
  殷正茂缓了缓,伸出一个巴掌。
  
  杨宏亮面露难色,想了想后,道:“五十万两虽说有些少,但若将祖陵迁移到昌平,石像、城墙、地砖等都可与诸多皇陵共用,外加日后亦可再进行修缮,下官便依照这个数额,以备陛下问询!”
  
  五十万两,也在沈念的接受范围之内。
  
  近十年来,每次泗州水患,朝廷少则拨银五万两,多则拨银十余万两,仅仅是保护祖陵,就消耗了一大半。
  
  如此比较,迁陵无疑是更省钱的,五十万两,已经很划算。
  
  殷正茂微微摇头,一脸认真地说道:“不是五十万两,是五万两!”
  
  “啊?”
  
  杨宏亮甚是惊诧,直接朝着殷正茂拱手道:“若是五万两,那下官便不在奏疏中撰写规模大小,陛下问及,下官也只能称难以定夺了!”
  
  “不行,陛下更信钦天监之说,你做事必须做全面,迁陵之后,吉壤由钦天监定,陵墓设计由钦天监与工部一起定,预算需要你有一个大致估算。”
  
  听到此话,杨宏亮的脸上满是委屈。
  
  “殷阁老,依照常规,钦天监确实应参与陵墓设计,但五万两的预算,最多修个墓穴,下官要敢这样说,不是逼着陛下不孝吗?”
  
  “殷阁老,五万两,着实太少了!您是不是有别的想法?”沈念开口道。
  
  殷正茂微微一笑,道:“知我者,子珩也。”
  
  “待陛下确定迁陵后,接下来便是要选择吉壤,吉壤定然是在昌平群山之中。”
  
  “杨监正,老夫且问你,如何为祖陵选吉壤,与陛下的吉壤相比,要做到有何差异?”
  
  此话一出,杨宏亮顿时愣住了。
  
  往昔,吉壤的选择都是钦天监负责风水的官员筛选,最后皇帝实地考察后确定。
  
  依照大明祖制,皇帝登基后便可选择吉壤,介于先帝的早逝,为小万历择吉壤就在这两年。
  
  钦天监为祖陵选罢吉壤,若声称乃是当下昌平群山之中,龙气最浓郁之处,那接下来小万历的吉壤如何定调。
  
  为祖陵选最好的吉壤,是对小万历不忠,为小万历选择最好的吉壤,是让小万历不孝。
  
  主要因为这两处吉壤的选择时间过于接近,故而产生了这个两难局面。
  
  “殷阁老,烦请您为下官解惑!”
  
  殷正茂轻捋胡须,道:“二陵合一,为祖陵与陛下挑选一处吉壤即可,将祖陵置于陛下之陵的外围,庇佑陛下。”
  
  “曾经,先帝之陵乃嘉靖皇帝为父母修建的寿宫改造,形成了‘祖陵孙用’之特例,而今完全可以开启祖孙共用一方吉壤之特例!”
  
  “如此,五万两即使不够,也不会多出太多,待为陛下修建皇陵时,再继续修缮祖陵即可。”
  
  “这……这……这……陛下会同意吗?我朝从来没有这种二陵共用一处吉壤的说法啊!”杨宏亮甚是不解,感觉此策不可行。
  
  “你要直白讲,陛下或许不会同意,但换种方式,陛下一定同意!”殷正茂提高了声音说道:“我朝有定制,后世帝王陵墓之规制不得超越前代帝王陵寝之规制!”
  
  “但是,先帝因驾崩过早,陵墓较为寒酸,陛下必不愿自己的陵墓规格低于先帝,而此举就是支撑此策的理由,你在奏疏上朝着这方面去写,然后再与工部协作,拿出一份看上去要消耗五百万两的陛下陵墓工程图纸,并表示迁祖陵之后,随着陛下陵墓之开建,再完善祖陵规模即可。”
  
  “至于以后,陛下之陵墓要不要消耗五百万两白银或者更多,就看国库有多少钱了,若新政成功,国库充裕,拿出一千万两都没有问题!”
  
  “妙啊!用五万两办成五百万两才能办的事情,且有里有面!”沈念忍不住感叹道。
  
  当下的大明,就缺殷正茂这种不讲规矩、老谋深算的官员。
  
  为皇帝画饼,他是第一个,且这个饼画得非常大,非常圆。
  
  “有道理!有道理!”杨宏亮也附和道,但心中生出的想法是:与人打交道要比与老天打交道复杂多了!
  
  随即,为了保障杨宏亮奏疏中的措施恰当,沈念亲自帮他润色了起来。
  
  近午时。
  
  小万历看到了杨宏亮的奏疏,然后唤其召对,讨论迁陵于何处,规模如何定。
  
  杨宏亮依照殷正茂的交待回答,使得小万历甚是高兴。
  
  午后。
  
  小万历召内阁、礼部、户部、工部,议迁祖陵与迁泗州之民之事。
  
  在殷正茂与张居正、申时行提前通气的情况下,讨论非常顺利,小万历决定将为祖陵与他的皇陵共选一块吉壤,先迁祖陵安葬,而后再进行修缮。
  
  ……
  
  五日后,小万历拟旨宣告天下,迁祖陵,迁泗州之民。
  
  时间定在明年五月之后,即泗州百姓收完麦子、豌豆、蚕豆、油菜等主要农作物。
  
  迁祖陵主要由工部与户部负责。
  
  迁泗州之民则由兵部配合地方衙门进行,经凤阳府地方官员们的计算,凤阳可吸收一部分泗州百姓,迁移的人数大约只有四万人左右,而非最初设想的近十万之众。
  
  即便如此,面对诸多安土重迁的百姓,迁移的难度依然非常大。
  
  朝廷将出动军队,分散迁移,并为百姓提前准备好临时住所,免除赋税,并给予金钱与粮食补助。
  
  此举虽然非常折腾。
  
  但为了治河,为了未来的漕运畅通,黄河安澜,势在必行,且是完全值得的,也能让河漕上的官员看到朝廷治河的决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