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当代书法泰斗启功
第五十七章 当代书法泰斗启功 (第2/2页)主持《清明上河图》《平复帖》等国宝级文物鉴定,提出“书画鉴定五准则”(笔性、时代性、材料、印章、流传),奠定现代鉴定学基础。
提出“书法三境界说”(形似、神似、化境),著《论书绝句百首》以诗论书,如“透过刀锋看笔锋”揭示碑帖转化精髓。
反对“唯技**”,强调“学问是书法的根底”,其《古代字体论稿》从文字学角度解构书法演变。
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书协**期间,主张“书法教育应从识字始”,编订《书法概论》教材,培养出秦永龙、张辛等学者型书家。
“人民书法家”的公共书写:题写“中国税务”“中国海关”等国家机关标识,将传统书法注入现代视觉系统。
公益题字遍及全国,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城市文化记忆。
启功的作品雅俗共赏,真迹拍卖屡破千万,但生前坚持“书法不应天价”,大量作品捐赠国家。
赝品数量惊人,幽默的启功先生笑对伪作:“写得比我好,我要学他;写得不如我,活该他卖不掉。”
文人气节的现代表达:拒为权贵题字,却为市井小店欣然挥毫,曾为修车老人题“铁肩担道义,妙手补乾坤”。
启功先生即便经历苦难,也化为风趣:“写大字报,比谁的毛笔字写得好,我的毛笔是写大字报练的……”他弯弯的月牙眼里溢满了智慧和幽默。
启功先生一生幽默豁达、淡泊名利,留下了许多令人捧腹轶事,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启功晚年曾为自己写下一段著名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短短数语,诙谐自嘲。将人生坎坷化为谈笑,尽显文人谦逊。
晚年求字者络绎不绝,启功不堪其扰自嘲道:“我现在成了‘熊猫’,天天被人围观!”
有人敲门,他问:“找谁?”
答:“找启功。”
他应声:“启功不在,去动物园了!”
有人称他为“爱新觉罗•启功”。
他笑:“姓爱新觉罗?那和姓‘赵钱孙李’没什么区别!若真靠这个姓氏吃饭,我岂不是早该饿死?”
他一生坚持只用“启功”二字,以学问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