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红楼帝业 > 第285章 尤家姐妹,也来寄居

第285章 尤家姐妹,也来寄居

第285章 尤家姐妹,也来寄居 (第2/2页)

袁易听罢这前因后果,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沉静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半晌,他方开口,对尤氏道:“此事我已知晓。你与抱琴先且退下,在外头稍候片刻。”
  
  尤氏忙与侍立一旁的抱琴躬身退出了东耳房。
  
  房内顿时只剩下袁易与元春夫妻二人。
  
  元春望向袁易,眼中带着探询与一丝忧虑。
  
  袁易缓声对元春道:“既是如此情形,倒也简单。你即刻遣可靠之人,随尤氏一同去城外尤家,传我的话,让那尤老娘并尤氏的两个妹妹,收拾细软,一并迁入咱们府中后院居住。就在尤氏所居院落旁边,寻一所空置的房舍,安置她们。”
  
  元春闻言,微微一怔,秀眉轻蹙。
  
  虽说昨日是她主张让尤氏寄居郡公府,得到庇护,但如今要将尤老娘并尤二姐、尤三姐也接进来,她心中不免有些不愿,觉得这郡公府的后院,未免也过于便宜了些。
  
  袁易观其神色,知她心思,解释道:“那鲁科多如今身兼京营节度使与吏部尚书,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正是圣眷浓时。纵然是我,若非必要,亦不该轻易与这等人物结下仇怨。”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按我说的,将尤家母女接进府来安置。那鲁科多得知人在我郡公府内,自然明白这是我出面照顾之意。他若识趣,想来便不会为了一个女子,再与尤家死缠烂打,平白与我交恶。”
  
  元春担忧道:“如此一来,是否会对四爷不利?”
  
  袁易微微一笑,神色从容:“无妨,此等小事,尚不足以掀起风浪。你只管放心去办便是。”
  
  他心下自有计较。
  
  固然,也存在一种可能,即便尤家母女住进了他的郡公府,鲁科多仍不死心,继续纠缠。若真如此,那便是鲁科多主动要与他这位皇子郡公为敌了。
  
  然而,袁易判断此种可能性是小的。那鲁科多虽算不得多么精明之辈,但能在官场爬到如此高位,绝非蠢人。为了一个尤二姐,来开罪一位圣眷正隆、前途无量的皇子郡公,而且此番鲁科多本就犯下了以公谋私、意欲霸占民女的罪恶,这其中的利害得失,相信鲁科多掂量得清。
  
  而袁易之所以愿意出手相助尤家,一则是给元春体面,成全她庇护尤氏之心;二则,他觉得鲁科多此番做得过于不堪;这三则嘛……
  
  三则,根据原著中关于尤二姐、尤三姐的描写,二人皆是容貌出众的金钗,而且,袁易对此二人的性格,皆颇有几分欣赏之情。
  
  元春见袁易意决,且言之有理,便不再多言,点头应道:“我明白了,这便安排。”
  
  随即,她唤了尤氏与抱琴重新进来。
  
  尤氏进得屋来,神色依旧不安。
  
  元春对尤氏道:“你且宽心。四爷已然允准,庇护你尤家周全。你这就随封氏一同,再带上几个稳妥的下人,速去城外家中,将你母亲并两位妹妹接进府来。我会在后院备下与你所居院落相邻的房舍,供她们居住。你们母女姐妹住在一处,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尤氏不由心中一喜,没想到袁易竟如此大手笔,直接将尤家都接来郡公府寄居,如此大力地护着!
  
  她忙不迭地向着袁易与元春深深拜了下去:“多谢郡公爷!多谢夫人!如此大恩大德,罪妇与尤家,没齿难忘!”
  
  其实,她与那尤老娘只是继母女,与尤二姐、尤三姐更是毫无血缘,异父异母,往日情分算不得深厚。
  
  饶是如此,尤家母女三人,终究是她名义上的娘家人。在此刻她自身遭逢大难,家产尽失,又背负着难听罪名,声名扫地,倍感孤苦凄凉之际,能有娘家人来到身边,多少能给她带来些许慰藉,驱散几分蚀骨的孤独与失落。
  
  当下,元春又唤来了封氏,吩咐了一番后,尤氏便随着封氏出去了。
  
  元春望着尤氏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转而看向袁易,目光中带着依赖与复杂的情绪。
  
  袁易则对她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
  
  不知这郡公府的后院,因新来的尤老娘、尤二姐、尤三姐,又将添上怎样一番光景?
  
  “呃,我这府里的金钗真真是愈发多了,连尤二姐、尤三姐都要来了!”
  
  袁易心中暗叹。
  
  夫妻二人在东耳房内又叙了片刻话,袁易看了下时辰,对元春道:“林先生想必已在立身斋候着了,我这便过去。”
  
  元春忙道:“四爷勤勉,我便不打扰了。”
  
  她亲自将袁易送至立身斋外,目送着袁易步入立身斋,方才转身回去料理府中庶务。
  
  袁易步入厢房,果见林如海已在此候着,翻阅着一摞授课资料,神情专注,晨光映在林如海清癯的面容上,显得儒雅肃穆。
  
  见袁易进来,林如海忙放下手中的授课资料,起身拱手行礼:“四爷。”
  
  袁易还了半礼,随即引着林如海步入斋内。
  
  林如海道:“四爷昨日处理那般纷繁事务,今日依旧不辍学业,实乃勤勉,下官敬佩。”
  
  袁易摆了摆手:“先生过誉。昨日之事,不过权宜,学问根基乃立身之本,若非必要,一日不可荒废。今日还请先生继续授业解惑。”
  
  林如海颔首,也不再多言虚词,略一沉吟,道:“既然如此,今日便与四爷继续探讨此前未竟之‘水利’余绪,如何?”
  
  袁易正色道:“愿闻其详。”
  
  林如海从案头取过自己精心准备的一摞授课资料,铺陈开来。
  
  他先引经据典,回顾了大庆朝几位名臣治理黄河、疏浚运河的旧事,剖析其策略之优劣,成败之关键。讲到精微处,便辅以河道舆图,指点江山,将水文地理、工程难点、民夫调度、钱粮耗费等诸般情状,分析得条理清晰。
  
  袁易凝神静听,时而提问,时而沉思。
  
  林如海总结道:“故而,治水如治国,既需高瞻远瞩,明察大势,亦需体察入微,熟知下情。更需有坚韧不拔之志,与调和各方利害之能。非如此,不足以成此千秋功业。”
  
  袁易深以为然,点头道:“先生此言,真乃至理。徒有良法,而无善治之人,亦属枉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