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纵横(二章合一)
第598章 纵横(二章合一) (第1/2页)有句老话说得好:路线错了就会垮台,人再多也没有用。
一个正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前提。倘若目标错了,譬如一个聪明人想证明太阳其实是方形的,哪怕花上一百万年,也是做无用功。
商叶初转着笔,盯着纸张思索着。
她的目标是什么?改变娱乐圈。可她为什么要改变娱乐圈?因为她想让五花肉那样的编剧不再受欺压,像齐老师那样的演员有更多选择,像……最重要的是,让她自己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不用再像大海捞针一样挑选剧本。
一个百世流芳的演员也许也会拍许多烂片,但一个只拍烂片的演员绝对无法百世流芳。好剧本和好作品是伟大演员的基石。
她缺剧本么?不缺的。古偶、现偶、仙偶剧本子堆满了青凭娱乐,但电影剧本很少有找上她的,就算有,也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剧本,狗血淋漓的故事。
她想拍好故事,好电影,好剧。增加自己的选择,也增加自己爱的那些人们的选择。让自己、杨唤宜和齐鸣这样的老中青三代女演员,都有多种多样的戏可拍;让简晓君这样的编剧成为影视制作的中心,而不是边缘化的存在;让骆尧这样有才华的导演,能得到更多支持。
可这,是她的根本目标么?
商叶初从未主动思索过这个问题。直到昨天。
商叶初忽然想到:如果那个女演员是苏歌呢?
问题的答案一下子明晰起来:商叶初绝不是想为苏歌这样的演员而奋斗。哪怕有一天苏歌落魄得只能喝西北风,全靠商叶初救济;商叶初也绝不会把她塞进自己的剧组里混饭吃,而是会找些别的营生给她做。
思维一旦开闸,马上就会决堤。商叶初紧跟着想到了第二个问题:编剧成为影视制作的核心,生杀予夺都交予编剧,固然有利于创作,可如果那个编剧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弱智呢?
月薪三千在海城租120平公寓,用火烧的方法销毁鸦片,在侵略战争影视作品中不去刻画被侵略人民的苦难,反而刻画侵略者的“痛苦”、“人性”和“反思”……文艺圈中,此等编剧可不在少数。如果前两者只是缺乏常识的清澈愚蠢,后一个就是完全的恶毒和软骨病了。
至于导演、中心制,更是早就显露出了弊端。数不清的片场暴君和潜规则证明了这一点;好莱坞的红沙发已经成为潜规则的代名词。烂导演把好剧本改得七零八落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
一处通则百处通。商叶初顿时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想要改善这些人的处境,根本目的其实想是创作更多好作品。
倘若情况倒转一下:齐鸣是个戏油子,杨唤宜在拍摄《安娜多丽雅》时仍旧轧戏、不敬业,简晓君写的是一堆平庸的狗屎,骆尧选择在《安娜多丽雅》中掺杂一些莫名其妙的色情戏博人眼球;在这种情况下,商叶初还想扶持她们在娱乐圈发展,岂不是把一堆文娱垃圾捧到了观众眼前?这又和强捧苏歌的迈塔影业有什么区别?
这样一想,商叶初就明白过来了。
今日敬业的演员,明日可能为了向上爬而轧戏;今日尊重编剧的演员,明日可能因为其他艺人改剧本而忍不住效仿加戏;今日公正的导演,明日可能会因为歧视喜剧演员而把剧情拍得像喝多了。
如果她想做成一件事,根本目标不应当以某个人或某一小群人为中心,因为人是瞬息万变的生物。她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对他人人性的信任之上。
与其扶持一群她心目中的“好演员、好编剧、好导演”,让他们向上爬,掌控娱乐圈,然后因为人的易变性,成为新一代的山头和门阀;不如创立一种机制,让所有人——无论是好演员还是戏油子,好编剧还是蠢编剧,片场暴君导演还是窝囊废导演,都不得不遵从一定的规章制度,不敢任意妄为。
与其指望他人因为道德和感情而不会做某件事,不如让他人因为规则和制度不能做某件事。
想到这里,商叶初蓦地想到了四个字:
电影工业。
所谓电影工业,就是把电影当成工业产品来做。以现代化、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流程来做电影。电影人在这一流程中的定位如同流水线工人,既然是流水线工人,那就没什么不可代替的。一旦失去了唯一性,作妖的概率就会减少很多,毕竟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就出版过《国外电影工业资料》一书,并在扉页引用了一句相当豪迈的壮言:“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近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国内的现代电影工业正在缓步发展,但国产剧的“工业”,反而倒退得厉害。
烂剧横行,逻辑全无。偶像剧换乘恋爱,固定几张脸撑起市面上所有剧本。抠像P图已是微不足道的缺点,替身多得赛头屑,不但武戏要替,文戏也要替。资方塞人,加戏咖横行;演员带着私人编剧进组,还没等研究剧本,就先联系编剧改戏加戏。题材同质化严重,套路高度僵化。明明已经烂得出奇,还要大肆推广营销,骗观众进去啃馊饭。
如今国产剧市场已现颓势,但由于有《天半》《胡霁传》《飞花逐月令平生》《云倾记》这样一批剧撑着,乍一看还勉强能夸一句欣欣向荣。但这样的剧,如今一年至多出一两部,与早些年国产剧每年群英荟萃的盛况根本不能比。
商叶初记得,几年后短剧兴起,而国产长剧仍然是这副死样。长剧市场就这样被冲得七零八落,一片待死之状。直到那时,国内的长剧片方仍不肯反省自己,不但不觉得是自己的种种取死之道害得长剧完蛋,反而去责怪短剧抢占了长剧的市场……
为观众带去好作品,不仅仅包括电影,当然也包括剧集。
电影工业早已起步,商叶初已经加入了它,并与同伴一起推动着它。可这样是不够的,剧集同样是文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剧集能攫取更广泛的路人缘,能为电影市场输送新人新血。可笑的是内娱资本执着于粉丝经济,宁可在粉圈中培养一个个庞然大物,也不愿意制作真正破圈的优质作品。最终只能养出割韭菜的流量艺人,养不出扛票房的电影咖。
最重要的是,电影工业化需要一条河那么多的真金白银,无论是青凭娱乐还是商叶初,现在都只能加入,而谈不上“撑起”。可剧集制作规模就要小得多,商叶初和青凭娱乐,还是有能力主导的,并且现在就能主导!
商叶初望着纸上那行字。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在确立了真正的目标后,这个问题终于可以解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