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文和,汝可试言之!
第三百二十四章 文和,汝可试言之! (第2/2页)不若赚之过来同殿称臣,将来也能继续并肩作战,共谋富贵。
当下也不再迟疑,张辽拱手而拜。
“陈先生所言假意言和,要求割地赔款,以安高顺之心。
实则今夜为我等打开城门,以攻克下邳,此计自无不可。
只是辽素知高顺为人,今夜城破之时,亦是高顺率陷阵营死战之刻。
义父有所不知,此陷阵营乃当世无双之精锐。
吕布所以敢留高顺守徐州,自领兵北上,所依仗者,唯陷阵营耳!
届时不说以陷阵营战力,拼死守御,我等破城,要付出多少伤亡。
辽甚至担心凭陷阵营之能,又有高顺亲自统帅,只怕即便陈先生打开了城门,吾等大军反被他杀退,遭其夺回城门,亦未可知。”
什么!
张辽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张文远,休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你的意思是,我等大军在内应打开城门的情况下,反会被他高顺杀退出来,抢回城门?”
“汝久在徐州,未曾见天下英雄,自以为他高顺的陷阵营天下第一,却不知我汉军自出寿春,所向无敌!”
“汝枉为汉王义子,今夜且看我等如何杀败这所谓的陷阵营,以彰汉军之威。”
“正面作战,陷阵营自然不是十数万汉军对手,可城门口的狭窄环境,一次才能挤进多少兵马?
陷阵兵马虽只八百,可这等于城门口小规模作战,正是其强项。
凭其精锐难当,杀溃入城先锋,重夺城门,并非不可能之事。
除非陈先生今夜能多开几扇城门,使陷阵营顾此失彼,否则辽绝非危言耸听。”
见众人不知陷阵营厉害,对自己指指点点,张辽说着忙将目光看向陈登。
陈登亦颔首曰:
“此事是我思虑不周,陷阵营确实是天下少有的精锐。
若高顺不顾一切,以之殊死守城,届时汉军即便破城,也难免损伤,也将彻底打没了这支精锐之师。
此前我所以不言者,因城中兵马,尽操高顺之手,偏偏此人对吕布又忠义非常。
以登之能,今夜私开一门,已是极限。
实在是无有不费一兵一卒,而取下邳破陷阵之计策耳。”
毕竟陈登如今的境遇,与魏续不同。
当时小沛城中,魏续执大义在手,逼得张辽自愿被监视家中,城中军队尽操魏续手中,自然是想开几门就开几门。
但目下下邳城中,高顺虽然信重陈登,想要他出谋划策,却也不可能言听计从的把兵马都交给他。
陈登遂笑吟吟打量张辽,意味深长。
“张将军既然觉得我之计策不完善,想必定有良策在怀,可助汉王轻取徐州?”
张辽:“.”
良策?
刚交头接耳的时候,还没讨论完呢,就被魏续推出来了。
此时此刻,他哪里还不知道,刚才魏续为什么要推自己一把。
张辽苦笑答之,“魏续有计,献予汉王。”
有张辽这个汉王义子顶在前面,帮自己扛住了汉营压力,魏续当仁不让,越众而出。
主要是他和张辽这些徐州来的,知道陷阵营厉害,可汉营众人以及汉王不知道呀。
没张辽这个汉王义子,顶住大部分压力。
魏续觉得自己这小身板,第一个跳出来说什么陷阵营厉害,担心汉军大优势之下还会打不过什么的。
不被大家认定为扰乱军心,说什么【请斩之】之类的才怪。
当下他已越众而出,在万众瞩目之间,朝汉王长施一礼。
“王上!您可能还不了解陷阵营的厉害,我久在.”
见魏续要特地给自己解释陷阵营如何厉害,袁术脸色就是一黑。
没有人比朕更知道陷阵营的厉害!
“魏卿不必多言,陷阵营之锋锐,朕早已尽知。
汝有何计策,直言便是。”
魏续:“.”
是谁?又是哪个通袁之贼,早早就把陷阵营的事,给汉王说了?
眼下也不是计较此事之时,魏续遂直言之。
“王上有所不知,此前高顺在吕布麾下,常遭受忌惮。
每每将陷阵营交由我日常统帅,临战之时,才交给高顺,以之迎敌,而每战必克。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陷阵营,此诚无坚不摧之利器。
此番吕布所以将我调至小沛,而非在徐州城中,继续替高顺统领陷阵营。
便是因为一旦小沛失守,那么就唯有亲自统领陷阵营的高顺,能替他守住徐州。
他这正是为了杜绝我会干涉高顺与陷阵营的可能,好让高顺发挥全部实力。”
魏续侃侃而谈,为众人言之。
“我代高顺统陷阵营久矣,吕布此前也一直让我暗中收服陷阵人心。
只需将我送入城中,不说节制陷阵,但在今夜破城之时,使之自乱阵脚,不能全力相助高顺足以。
而张辽将军,为高顺密友,若也能将之送入城中,收拢旧部,劝降高顺。
届时陈先生开城门,续盯着陷阵营不使其乱动,张辽将军劝阻拦着高顺。
则此城不攻而自破,陷阵营之利器,亦为汉王所得。”
听完魏续这番话,袁术亦颇为心动,问之曰:
“魏卿所言甚是,那么如何才能在高顺不起疑的情况下,将你与文远送入城中,实行这个计划呢?”
魏续仰首而拜,一脸憧憬。
“续萤火之谋,岂与皓月争辉?
王上智算天下,策定乾坤,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今可稍思良策,将我二人送入城中,而不使高顺生疑。”
袁术:“.”
你当朕许愿机呢?
让我来帮你出谋划策?
不过确实也不能指望魏续想出什么惊世谋划,看来不过是想提前跟张辽混进城去赚收降功劳。
直接让他俩藏在陈登随行人员中混回去肯定不行,高顺认识他俩,一见面就得穿帮。
就算侥幸躲开了高顺,城中和他俩熟悉的人也太多了,太容易走漏消息。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袁术决定问计于群贤!
他遂将眸光落在贾诩身上,“朕心中自有良策。
文和,众卿之中,汝最知朕心意。
今可试言之。”
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