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利在千秋
第214章 利在千秋 (第1/2页)林萧看着两人激动的样子,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却摇了摇头。
“德全叔,富安,光有这纸,还不够。”
“啊?”李德全和张富安都是一愣,这么好的纸,还不够?
李德全疑惑道:“林萧哥,这纸又白又滑,还不洇墨,比那金贵的麻纸强了百倍,咋还不……不够啥?”
林萧走到那堆刚造出来的、还带着湿气的纸旁边,拿起一张,对着阳光看了看:“纸是好纸,可你想想,就算有了这好纸,要把一本书抄出来,得费多少功夫?找多少个识字的先生,一笔一划地写?”
李德全顿时明白了过来。
他想起那些藏在县衙书库里的卷宗典籍,大多是手抄本,错漏之处不少,而且数量稀少,金贵得很。
“这……”李德全脸上的兴奋劲儿退了不少,愁容又爬了上来,“林萧哥说的是,这抄书,确实是个大难题。一本《论语》,怕是得抄上好几天……”
张富安也挠了挠头,他虽然不识几个字,但也知道抄书的辛苦。
林萧嘴角微微勾起:“所以,光有纸不行,咱们还得让印书的速度,快起来。”
“印书?”李德全眼睛一亮,“林萧哥,您是说像盖印章那样?”
“差不多,但更进一步。”林萧胸有成竹,“咱们不刻整版的书页,咱们把常用的字,一个个单独刻出来,做成像小印章一样的东西。”
他捡起一根小木棍,在地上比划着:“比如这个‘天’字,刻一个木块;这个‘地’字,也刻一个木块。把成百上千个常用的字都刻出来,想要印什么书,就把需要的字按照顺序,一个个捡出来,排列好,固定住,刷上墨,再把咱们这新纸盖上去,一压……”
林萧抬起头,看着已经听得目瞪口呆的两人:“你们说,这样印书,快不快?”
“快!太快了!”李德全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满脸通红,“如果真能这样,那印一页书,不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印个几百几千本,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啊!”
张富安也反应过来了,结结巴巴地道:“萧……萧哥,您的意思是,这些小木块字,还能……还能拆开,重新排别的书?”
“当然。”林萧点头,“一套字模,可以反复使用,印无数种不同的书。这叫‘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李德全和张富安的脑海中炸响!
李德全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冲头顶,脑子里嗡嗡作响。
他也读过一些书,深知书籍和知识传播的艰难。
千百年来,知识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是因为书籍太昂贵,太稀少!
可现在,林萧不仅拿出了远超麻纸的雪白竹纸,还要拿出这种……这种能够让书籍变得像流水一样印出来的“活字印刷术”!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知识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意味着最普通的农家子弟,也有机会读上书,识上字!
“富安,这活儿,还得你来。”林萧看向张富安。
张富安激动得浑身发抖,猛地挺直了胸膛,大声道:“萧哥!您吩咐!上刀山下火海,俺也给您办了!”
“没那么严重。”林萧笑了笑,“这活儿,需要耐心和细致。咱们得选上好的硬木,比如枣木、梨木,纹理要细密,不易变形。然后,把木头锯成统一大小的小方块,打磨光滑,最关键的,是在这小木块上,刻上反字。”
“反字?”张富安有些不解。
“对,就是左右颠倒的字,这样印出来才是正的。”林萧拿起木棍,在地上写了个反着的“人”字,“就像这样。每个字的大小、高低都要尽量一致,这样排版印出来才整齐。”
林萧详细地讲解着刻字的要点,如何运刀,如何保证深度一致,如何处理笔画的连接。
张富安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全是敬佩。萧哥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懂这么多门道?
说干就干!
张富安立刻找来了村里几个手艺最好的木匠,又挑选了上好的梨木。
林萧亲自指导,先从最常用的一百个字开始刻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