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创业在晚唐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兮

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兮

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兮 (第1/2页)

乾符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冤句城外。
  
  大战后的第二天,天空压得低沉,冤句东北郊的荒地上,已经满是突起的坟头,这是昨日死在城内乱子里的曹州灾民。
  
  这些人刚刚被保义军从那些人屠口里解救出来,还没养几日,就在昨日的坊区暴动中,被那些草军内应给杀了。
  
  他们这些坑都是他们所属的民都帮忙挖掘的,因帮忙的人多,这些人走得稍微还体面一点,有一件裹身的白布,一张草席,还能有一个单独的土坑。
  
  而在那边不远处,则是五六座巨大的土封,里面埋着的都是这次保义军歼灭的草军无头尸体,而他们的首级早被清点好装了一车又一车。
  
  本来城内灾民们是不乐意给这些人挖坑的,虽然只是编都几日,这些人也是相互有了一点认同,现在自己都的人被草军的内应残杀了,他们还给这些人挖坑?
  
  偏叫野狗把他们给吃光!
  
  可赵怀安还是命令这些人挖坑,就单独挖个大坑,将这些尸体一并埋着坑里就行。
  
  之所以如此,一个就是为了预防疫病。
  
  现在还是晚冬,天气冷,还看不出问题来,可后面到了二月进入春天,这些暴露于野的尸体就会成为滋生疫病的温床。
  
  而另一点就是,赵怀安要培养这些新编民都的服从性。
  
  这些人从大灾中走出,又参与过大规模的守城锄奸活动,所以已经是有一定的军事经验的了。
  
  后面等这些人养起来,很容易就补充进保义军的三重军事架构中。
  
  所以越早将军府的命令贯彻到他们的活动中,越能树立军府的威权。
  
  此时广阔的东北城外,寒风吹着沙尘,空中卷起一道道纸钱,那是民都的人给各自都内的死者祭拜用的。
  
  漫天的纸钱越飞越高,直到无力地再抛入人间,飘到了北面。
  
  在那里,一架架木棺内,躺好了一具具收殓好的尸体,他们的身上用白布覆盖着,面容惨白却安详。
  
  而在木棺的旁边,站着一个个保义军吏士们,他们是来给袍泽们送最后一程的。
  
  昨日的那一战,保义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其自身的损失也是微乎其微,除了出阵的两都衙内武士战死十八人,其他各队就再无伤亡。
  
  这就是披甲的厉害,极大地提高了武士们的战场生存能力。
  
  可在东城战场,情况却不同了,布置在城头的千余寿州县卒和数百保义军附军们,直接战死三百六十二人,伤二百二十人。
  
  那些主攻此城的曹州草军的确善战,而是更善于撤退。
  
  当北边战场卷起漫天烟尘时,这些东城的草军就果断鸣金收兵,并往东撤退。
  
  虽然最后已经攻上城的数百草军老卒被丢弃在了城上,但其主力却成功摆脱追兵,顺利向东边的曹州城退却。
  
  甚至此部还在过程中,又接收了几支濮州草军的突骑,一边撤还一边收拢残卒。
  
  可即便如此,一开始奔来的王进和霍彦威依旧打算衔尾追击,纵是追到曹州又如何?旷野之上,追数千残卒,那不是手拿把攥?
  
  但赵怀安却制止了二将,只令他们收拢和击溃北面战场之草军,而不对已撤走的曹州草军发起追击。
  
  说白了,赵怀安很清楚自己攻击的限度在哪里,养寇自重只是常规的手段,最深层的原因还是,他需要草军这样一股破坏力量,只要他们将中原各藩打得七零八碎,他才能在犁好的土地上重新耕种。
  
  而另外一方面,保义军野战鏖战日久,也并不适合再追击,毕竟战场风云变化,谁晓得附近会不会有其他地方的草军赶到?
  
  先将嘴里的肉吃到肚子里才是真的。
  
  虽然寿州县卒的关系依旧在寿州,但赵怀安依旧给这些人一笔抚恤,不仅他们的衣袍、刀剑会被收好,寄送回去。
  
  而且还专门为他们举办一场盛大的葬礼。
  
  赵怀安就是让那些难民们看到,只要跟着他赵大干,不管你是不是编制属在保义军,那就是他赵大的人,他就给你体面!
  
  现在,赵怀安就在举行唐时最盛大的五礼之一,凶礼。
  
  礼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从呱呱坠地到娶妻生子,再到生命的尽头,其中尤其是葬礼对唐人最为重要。
  
  事死如事生,葬礼不仅仅是给逝者一个体面,更是给生者一个怀念他的最后时刻。
  
  而对于赵怀安来说,给为他战死的兄弟们一场严肃的葬礼,不仅是他的承诺和交代,更是将保义军的义理之魂注入所有人精神的一个重要抓手。
  
  所以当赵怀安昨日要给死难的兄弟们准备一场庄严的葬礼时,全军就开始准备起来了。
  
  由老道士朴散子负责主持,一切活动的典仪和物资,都由他全权负责。
  
  这种事别人都插不上手,因为礼这种事情整个流程都非常复杂,需要专业人来弄,不然弄得不伦不类,你以为是创新,在别人眼里,这却是轻佻草头班子。
  
  而主持过光、寿、庐三州十余场大型告祭,百余场社会知名人士送葬活动的朴散子,无疑称得上是一句“白事大师”。
  
  此外,保义军这边也不是没有人才的,赵六和丁会都是经验丰富的,他们没有老道士那种全局控场能力,却可以帮他一并组织丧事。
  
  再加上,由赵怀安亲自参与,再加上豆胖子作为奔走,一个以他们五人为核心的治丧组织就这样成立了。
  
  这里面有几类逝者是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家中有子嗣的,尤其是妻子已死的。
  
  因为按照现在的传统,军府需要让人属名送丧信回家,让其家人迁坟回去与他们夫妻归葬。
  
  此世归葬之风盛行,尤其是让父母同葬被视为孝道的一环。
  
  所以即便山高路远,家贫体弱,也要替父母完成这道最后的生命仪式。
  
  为此甚至去借贷、乃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但赵怀安岂能让这些人去借贷移棺?这里面寿州子弟虽然不是他治下的,却是他的乡党。
  
  他们每一个人背后就有数十人的人际网络,那数十人又会传到百人。所以他赵怀安对待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都会通过这件事而传回家乡。
  
  虽然此世军中就是给阵亡将士葬在战死地的,那些希望尽孝道的子女迁坟都是自己的选择,所需花费也要自己承担。
  
  但赵大却不是那种刻薄寡恩的人,虽然他不帮助迁棺是本分,可他自己却晓得,这些人是为他赵怀安战死的。
  
  现在想迁回祖宗坟茔,让子女四时有个祭拜和念想,然后你赵大还让人阵亡将士的子女去借高利贷去干?这说出去,不是打他赵大的脸吗?
  
  所以赵怀安让军中书手审查了阵亡吏士们的军册,凡是有家人还在的,都专门选了出来,然后由保义军军府统一调配船只运回寿州。
  
  此世阵亡在外的将士要迁葬回乡的核心不在于防腐,主要是为了保存尸骨,好全尸回乡,全子女的思念之情。
  
  但即便如此,赵怀安还是让人找来了石灰覆尸,用桐油封棺,再加上现在是冬季,也能延缓尸体的腐烂。
  
  此外,赵怀安已经让快马坐船回寿州,向寿州幕府传报这一次阵亡吏士的名单,让他们的子女到寿州城内集中,统一接收他们父亲的棺木。
  
  做到这些赵怀安已经是尽了,至于他们的子女能不能再看到一眼父亲的面容,那真的就是看天命了。
  
  赵怀安的这些心思,大伙都看在眼里。
  
  说实话,人都是感情动物,他们这些生死走出的丘八们,感情会越来越淡漠,但在死亡这件事上却更加敏感。
  
  他们真心觉得,使君这人真的能跟,他把兄弟们真当是兄弟。
  
  于是,这一刻,保义军的吏士们丝毫不觉得那些阵亡的寿州县卒是外人,都在老道士的安排下准备葬礼。
  
  而那些活下来的寿州县卒们什么都没说,只是望着赵怀安的眼神,那是深深的敬服。
  
  赵怀安的威信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中深入人心了。
  
  至于那些寿州牙兵,他们这一战不仅无人战死,还收获了军功和赏赐,平日他们也是看不上那些县卒的,只当他们为仆隶去使唤。
  
  可在赵怀安这般对待阵亡者后,这些人也没了往日的那种歧视,倒真有了一种,此刻大家都是寿州人的情绪了。
  
  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
  
  在这个时代,一个优秀的领导真的可以靠自己的操行就能移风易俗。
  
  ……
  
  此时,老道士带着小徒弟冲虚,穿哀衣,身后芦篷后站满了军中的军乐班子,这一刻他们无缝切换成了吹白事的乐手。
  
  在前的老道士唱着《度人经》,小道士冲虚则在后面和唱着,每诵唱一卷后,老道士就开始踏着罡步,向天祈祷,直到念诵整整七遍才停。
  
  老道士口干舌燥,喝完徒弟递来的水,便来到一处案台上,案上供着太乙救苦天尊,三官神位,悬挂长九尺,象征九天《度人经》幡。
  
  刚刚老道士诵唱的经文就密密麻麻写在这面幡,此时随着寒风的吹拂,将经意传播各方。
  
  然后在坛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是由张龟年碑帖的碑文“乾符三年正月,为国战死寿州子弟三百一十二人碑”。
  
  在墓碑的后面还有一块更长的石碑,除了要送往家乡安置的有子女者,剩下三百一十二人的名字全部密密麻麻雕刻在上面,字以小楷镌刻,庄严肃穆。
  
  其实换句话说,这么多人中竟然只有数十人有子女,可见民间婚娶之艰难啊。
  
  这些人还是县卒,已经不算是最底层的了,而更底层的阴阳失调有多严重,就更见一斑了。
  
  石碑两侧各放了两个水瓮,上面漂浮着莲花灯,预示照亮这些阵亡将士前往冥土的道路,在案台的四周,又布置了香炉、烛台,还有稻、黍、稷、麦、菽这些五谷。
  
  老道士来到这里后,先是对神龛三拜,便开始了净坛科仪。
  
  他手持“净天地神咒”,以桃木剑虚空画符,用朱砂水喷洒坛场,再焚以沉香、檀香等合制的“五香篆”,中间夹杂着各种咒语和手势,神圣庄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