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道衍
第四十九章 道衍 (第1/2页)“这倒也是,不过,也不必太过担心,船很结实,海图也很详细,不会出问题的。”殷灵毓道。
朱棣缓和了不舒服的感觉,也就点点头,又八卦的凑近了一点,压低了声音道:“殷姐,你这次出来,是不是想挣国公啊?”
朱元璋秉承着刘基那个标准,给殷灵毓封的是富民伯,对比起殷灵毓的功绩来说,其实低了一些,朱棣这么猜也正常。
“不是。”殷灵毓叹口气。
因为这几年一直是保持着一个对大明缝缝补补的状态,不知不觉她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她这次一出海,少不得有人揣测。
朱棣点了点头,没再追问。
事实上,过了最开始的那一两年后,骂她的恨她的大臣基本上也都偃旗息鼓了,他们在那儿骂得欢又算什么,殷灵毓那是直接对着陛下贴脸开大,比不起不说,还有一些人自己都是被她从陛下手里就回来的,到最后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参奏无趣。
她还真就是……对得起他们给她取的那诨号。
清冷透彻,坚如寒冰,不动摇,不迷茫,不弯腰。
无论对谁。
可又含着悲悯与同理心,会阻拦朱元璋的怒火,会尽可能为民做主,也会为他们争取他们应得的回报。
很难一直去敌视这样的人。
楼船够高够大,不算颠簸,选的人手又大多是经历过水战的,基本上没什么人出现不良反应。
带的蔬菜水果和淡水也足有不少,还有提前用玻璃做的太阳能提取淡水的装置,补给上同样很是充足。
船队晃晃悠悠,春日的这片海没有过多的风暴,自然是更容易的到达了彼岸。
中间还扫平过几伙儿小股的流窜的海盗和倭寇,常遇春和殷灵毓等人机枪都没有用出来,一发大炮下去,对面基本就是船毁人亡。
当从望远镜里远远看到了久违的土地,常遇春兴奋的高呼一声。
“那儿!看那儿!有岛!”
朱棣拿起自己的望远镜一看,也喊道:“殷姐!我们好像到了!”
殷灵毓于是拿过望远镜去看,远处的岛屿轮廓逐渐清晰,贫瘠,搭着草棚,冒着炊烟。
岛屿不大,但有个简易的码头,停着两艘不算小了的倭船,看样子,还未到主岛,他们就摸到一处据点。
殷灵毓下意识摸上自己的剑,却没开口,而是看向常遇春。
常遇春先是高喝道:“传令各船,降半帆,缓速前进!”
船只略微减速,常遇春和殷灵毓朱棣趁此时机开始商议战术。
朱棣一想到这些倭寇时不时偷着去大明的沿岸去烧杀抢掠,就心头火起,道:“咱们不如直接拿火炮轰平他们!”
常遇春微微摇头:“四殿下莫急,那海图上你也看了,这一带小岛礁石诸多,要打,就该一网打尽,火炮声音还是大,周围的倭寇听了就跑了,咱们还得多费心思。”
“用枪。”殷灵毓提醒道:“枪的声音虽然也不小,但比起火炮小的多,白刃容易有伤亡,还是枪最合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