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兰陵
第十四章 兰陵 (第2/2页)仨人走出去好几步了,远远喊了声好。
殷灵毓则是从一边的马背上摘了行囊,找出茱萸细细磨,帮着祝好准备下一锅的海鲜面。
余晖映照风习习,天色渐晚浪声声。
月牙儿悄悄升。
月色朦胧,凉风悠悠,吹动嬴政的碎发,他在月下难能可贵的发呆放空。
他还未加冠,更未亲政,虽然暗地里有了积蓄的力量,到底还是名不正言不顺,楚系外戚,嬴子楚的遗产,都是需要慢慢解决和理顺收服的东西。
他自然也听闻过“隐世玉珏”,他知道那是谁,知道她和自己同在一片月光下,同沐一缕清风中。
但他还算不得合格的秦王。
她的轨迹也离秦国越来越远,并未见折返。
他也渐渐明白,在他们分别很久之后,后知后觉。
以她的品格思想,影响了自己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她没有。
所以,她希望他成为嬴政。
那么,他也会努力,然后,赴约。
天上一弯月,朗照千万家。
次日殷灵毓一行人便踏上了去往兰陵的方向,只留下病好的渔民找不见他们,提着干海货心有不甘。
怎么报答的机会都不给呢?
真是的,好的让人心疼,不累吗?值得吗?
他们不过是些低微小民罢了。
兰陵。
这里曾经是荀子为官的地方,也是现在他养老的地方。
荀子老了,他在这里整理着自己的言论,著书立言,培养弟子。
他有一个弟子已经远游去了秦国,也不知是否诸事顺遂。
这样想着,荀子不由得揉了揉眼睛,人老了,年纪大了,难免精力不济。
“老师!老师!”新收的小弟子跌跌撞撞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见到荀子又立刻整理了一下外表,然后喘息着道:“老师!有人来兰陵…来兰陵,设了会友论学!”
荀子微微抬眼,手中的竹简轻轻搁在案几上,目光苍老却清明。
“哦?是何人?”
“是您说想一见的殷珏!”弟子终于喘匀了气,恭敬又替老师高兴。
荀子已然年迈,不便远行,殷珏又行踪不定,轻车简从,荀子也就一直未曾得见这玉珏一般的少年,然而的确念过两次,弟子倒是上心。
“他的论辩,是为何物?”荀子撑着桌案起身,弟子连忙上前来扶。
“此事,弟子便不知了。”
“也罢。”荀子就着他的力气站稳,随后拿起靠在墙上的手杖:“开坛会友,向来是盛世,我自当去凑一凑热闹才是。”
荀子原本的确是这样想的,到了他这个年岁,这个地位,亲自下场论辩,其实有以大欺小的嫌疑,虽然对方似乎也来头不小,但到底是少年人,阅历,思想都不足。
但等到了殷灵毓等人暂居的院子,荀子就改变了想法,
“与其说人性本恶,我更认可人性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