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地府旅行团(上)
番外篇 地府旅行团(上) (第2/2页)“干的很好。”一人欣慰道:“小娃娃很有志气。”
“能把炮搞出来,肯定是攻城比占村更合适,尤其这一手夜袭,选的不错。”
分明是正史康熙的时代,然而好像成了他们的主场。
但看看光幕上发生的事情,殷灵毓的一言一行,众人好像也没法儿说这和他们的年代没关系。
就连大秦嬴政也想到了他当时所拥有的秦军。
虽然比不上,但在殷灵毓的坚持和指导下,其实也隐隐有些他们的模样。
也对,她本就来自那里。
光幕播放到东北起义军攻下城池后的安抚和处理,播放着殷灵毓用很大力气提前做出的药物又毫不犹豫分润给伤员和弱势群体。
还有在击退清军的反击之后,再次将黑龙江吞并,随后明智的休养生息。
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强调着民生,关注着手下们的思想状况,不厌其烦的去为百姓医治,看望慰问贫困家庭,注意军备更换……
她说,东北起义军没能让人信任,是她的错。
随后用加倍的努力,去兑换百姓的信任,去树立新势力的公信力。
可能是看出身边的大清康熙的不解,那位姓杨的将军顺口解释道:“一个政府,如果不被百姓信任,逼得百姓宁可自己去讨还公道,那是这个政府的耻辱。”
“但这不是小同志的问题。”旁边的人温声补充:“本来就是山匪出身,百姓总是不信任的,再加上时间太短,还没能在根据地里建立起有效的军民情。”
“但总体思路很正确,至少思想很正确。”杨姓将军笑笑。
正史李世民看看他们,又想想当年的自己,点点头。
是啊,百姓不相信官府,那是官府的错。
大清康熙虽然在日后和殷灵毓有相处,也有了解,但对于根据地早期的情报,还真是知之甚少,于是专注的看着光幕上那个少女是如何积蓄着日后惊天动地的力量。
看着那些贱籍,奴籍,那些青楼女子,得到了和起义军的战士们一样的医药和饮食待遇,得到了一样的尊重,甚至在养好身体之后,可以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自己的长处。
他当时居然还想,说东北没有那么多的人,华夏和大清耗不起。
他那时候还不把他们当人。
现在看来,愚昧的可笑。
东北起义军改称华夏,并于关外开始大举垦荒,种地,建造基础设施,眼看着是越过越好。
而关内动荡不安。
江南之地常年有人竖反旗,西南的土司也一直不安分,还有西北,蒙古,正史上也一直此起彼伏的叛乱不休。
这下子关外有了个最大的反了朝廷的华夏,吸引着清廷的火力,还给他们提供了希望的曙光,更是一个比一个积极。
再加上大清康熙的高压政策和文字狱,不堪其扰的百姓时不时就被挟裹着或自愿的成为了反贼中的一员。
大清胤禛一看这一段都开始条件反射性的头疼。
天知道他那段日子拆东墙补西墙的各种调配兵丁,粮草,盔甲,战马,到底是怎么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