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
第二十九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 (第2/2页)叔孙通又是摇头一叹。
董翳不敢怠慢叔孙通,又行礼道:“晚辈会告知家父。”
直到叔孙通回到了村子里,章邯也没有得到董府的回话。
三天后,正在锄地种田的章邯得到了消息,董翳亲自带来了家书,两家于秋后举行婚事。
直到夜里,心中高兴的章邯在田地里拉着犁。
商颜山,山脚下,李由啃着一只杏子,手里还拿着一筐,见到张苍也分给他两只,“洛阳送来的。”
张苍接过杏,拿着也没吃,目光依旧看着前方。
李由看天色都要入夜了,西边的天色都只剩下一点点余光了,勉强能够看到天上的白云。
就这个时辰了,章邯还扛着犁,在田里干活。
李由问道:“张御史,我们是没牛了吗?”
张苍道:“有牛的,牛都休息了。”
李由深吸一口气,眯眼瞅着远处那朦胧的身影,“章邯将军还不休息吗?”
张苍双手背负,平静道:“他心里高兴,就让他多犁两亩地吧。”
李由又啃了一口杏子,使劲嚼着,看着还在犁地的章邯失语良久。
谷雨之后,关中的气温回升得尤其快,到了五月,午时就热得人满头大汗。
上林苑内,这里摆放着一个模型,这是西渭桥的模型。
嬴政穿着宽松的外衣,目光看着眼前的模型,沉声道:“需要征伐多少民夫,多久能够建成?”
站在一旁的冯去疾回道:“已准备了六十位工匠,五百人民夫。”
嬴政看着这座桥的模型,桥的侧面写着三个字,这三个字叫做咸阳桥。
扶苏觉得这是身为都水长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为这座桥取个名字。
父皇与右相正在谈着建设事宜。
扶苏手中摇着蒲扇,懒散坐在新做的竹椅上不想动弹。
“兄!”
听到一声满是稚气的呼唤,扶苏侧目看去,见到比自己还小七岁的弟弟高。
公子高如今九岁,穿着还有些显宽大的衣裳,一旁有两个内侍候着。
“兄,吃甜瓜。”高双手捧着半个甜瓜。
扶苏拿过甜瓜,吃下一口,点头道:“很甜。”
见状,公子高傻里傻气地笑着,坐在一旁很是高兴,“高听闻兄喜读书,高也想读书。”
注意到这个弟弟颇为崇拜的目光,大概他以为他的兄长是个很厉害的人。
扶苏嘴里嚼着甜瓜,咽下之后,道:“你去商颜山,寻叔孙通。”
“好!”
因今天很热,高的脸颊被嗮得通红,还有些干燥。
扶苏饮下一口凉水,吩咐道:“往后还有弟弟妹妹要读书,你都一并带去商颜山,拜师叔孙通老先生。”
闻言,公子高学着大人模样行礼,话语声还很稚嫩的回道:“高领命,父皇与兄治理天下,高会照看好弟弟妹妹。”
扶苏满意地笑了,这个弟弟很懂事。
父皇正听着冯去疾讲述,时而点头。
随后,扶苏见到冯去疾将监禄引荐,之后由监禄给父皇讲述水利相关的要点。
这一切都是在意料之中的。
扶苏又看向那个模型,监禄设计的桥梁还是很科学的,设计舟形分水墩,减轻水流冲击。
高捧着甜瓜一边吃着,抬首问道:“兄,父皇为何要修这座桥呀。”
扶苏道:“为了抵御匈奴人。”
高继续吃着点头。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咸阳桥连接渭河东西两岸,可以通行兵马也可以运送粮草,同时还能加强通商,商旅经过咸阳桥直抵咸阳,也会繁荣咸阳。
如果在这里设卡,还能起到防卫咸阳的作用。
建设这座桥的眼光,确实是高瞻远瞩。
如今的人们对地理,兵法,商业的运用以及扩张,丝毫不比后世的人差。
听监禄的话语,按照他所言,关中已到了枯水期,并且这个枯水期会持续到六月。
“扶苏,你要好好协助冯相。”
“扶苏领命。”
送别父皇离开了之后,扶苏继续发挥着自己这个都水长的作用,参与到桥梁地建设中。
翌日,随着民夫与工匠们的到达,咸阳桥的建设开始了。
这是扶苏第一次主动地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一座横跨西渭河两岸的桥梁,就要在自己的参与中诞生,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咸阳桥就要出现了。
这如何不让扶苏觉得振奋?
后世的杜甫在咸阳桥写下了战争苦难的诗篇,后世的王维在咸阳桥写下了离别,温庭筠在这里写下了关中烟雨。
关中的夏季很炎热且漫长,穿着麻布衣裳的民夫们赤着脚踩着泥泞的河床。
扶苏每一次见到劳动群众的力量,心中都感到尤为的热血。
河床边,传来了人们颇有力量的大喝声,“一!二!拉!”
随着一声高喝,一根根绳子捆绑着那根巨大的柱子,它从泥泞地河床陡然拔地而起。
人虽弱小,但愚公能移山,这片大地的人们拥有着最有力量的双手。
刚到六月的时候,下起了一场雨,建桥的工程暂时停下了。
贤明的公子扶苏提着一盆刚出炉的饼,将饼分给正在草棚下躲雨的人们。
人们拿了饼纷纷行礼,还有的要行跪拜大礼,扶苏忙将人扶住。
在河边还有御史府的官吏,他们站在河边记录着公子扶苏的言行,而这些言行很快就会在御史府的御史们之间流传。
扶苏吃着饼,看着这座建设到关键阶段的大桥,已有两月没有见到了丞相李斯,最近也没有回咸阳,一心留在了西渭河边。
好在这场雨并不大,第二天就停了。
扶苏坐在一间刚搭建的小屋内,田安站在屋外,蹙眉看着刚恢复晴朗的天空。
屋内,扶苏先是看了看章邯让人送来的急报,都是如今商山的近况,除了多了一个公子高,没有别的变化。
扶苏沉下心,继续看着监禄的工程规划,低声与一旁的临时工室令兼御史的老师张苍商量。
工事规划好之后,需要让人交给右相批复。
待午时,酷暑的阳光再一次照在大地上,河床上的淤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发白,开始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