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日用之道?
第059章 日用之道? (第2/2页)东南倭乱的起点,就是倭寇在宁波争贡。
反正对言官来说,他们只需要考虑自己坚定的对敌立场就行了,但是户部兵部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居高不下的军费,因为战争糜烂的九边,言官们可以上疏开疆,可军队能不能打出去,打下来的地盘能不能占住,打完仗以后得犒赏和抚恤谁出,这些都不是言官需要考虑的事情。
反正如今谁提俺答封贡,谁就是汉奸投降派!
我大明就是战死,饿死,也不能因为外藩蛮夷的逼迫,就和他们开贡市!
其实王崇古在给内阁的私信中,也提出过想要在宣大开贡的事情。
内阁中,高拱其实也支持封贡,解决西北军费居高不下的问题的。
但光是高拱张居正支持没用,这个话题实在是太过于敏感。
张居正放下了王崇古的奏疏,拿起了苏泽办的《乐府新报》。
第一版就是邸报新闻摘抄,就是简单介绍最近邸报上的大事,这倒是方便基层的官员和百姓知道朝廷的动态。
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其实大明也一直在提倡政务公开,太祖朱元璋设计的县衙,其中一个职责就是在县衙外的宣谕亭张贴朝廷的最新政策,朱元璋还规定县令还要派遣乡老在乡野宣读政策。
当然,这项制度执行得怎么样,还要看基层的情况。
对于大部分县令来说,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让这些百姓知道了朝廷政策,官绅胥吏还怎么利用政策的信息差来盘剥百姓?
张居正很清楚基层的德性,如果《乐府新报》能发到所有的州县,是不是就能杜绝官绅盘剥百姓?
张居正摇了摇头,自己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了,这报纸能在京师发行都困难,别说覆盖全国了。
但是这种新闻简报的形式不同,要比邸报上的长篇大论来的有意思,可以很快了解朝廷的大事。
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和内阁票拟一个意思?
只是票拟是给皇帝看的,而这个简讯是给报纸读者看的。
第三版是罗万化的八股文,张居正看完十分的满意,准备将报纸带回去给自己的儿子当做范文。
张居正轻笑一声,苏泽当真是人精,有了这第三版,《乐府新报》就有人看,就是考过了科举的官员,谁还没个备考的子侄呢?
这样一来,被强行订报的户部,议论声应该小上不少。
第四版的戏文和笑话也有趣,张居正准备回家好好读一读。
因为是随手翻的,张居正最后才翻到了第二版。
恩?日用之道?
这苏泽什么时候投了泰州学派?怎么搞起日用之道了?
张居正最不喜欢朝野的讲学之风,他看了一眼赵贞吉,难道苏泽向赵贞吉投降了?
《两小儿辩日解惑》?
张居正深入的读了进去,怎么感觉不是赵贞吉那一派的心学理论,反而在谈论什么“光学”,用的论证都是《周髀算经》和《梦溪笔谈》里的东西,这还是心学说的百姓日用之道吗?
张居正撇向赵贞吉,不知道赵阁老现在是个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