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三合一疏
第292章 三合一疏 (第1/2页)殷士儋识破了苏泽白嫖的想法。
按照苏泽这么说,如果用礼部的进士去担任大书院的提学,那等于将礼部官员外派,根本没有增加礼部的官员数目。
起用致仕官员也是如此,朝廷甚至不用给致仕官员发俸禄!
但是进士出身的致仕官员,本身也已经功成名就了,如果说他们还缺什么,那就是缺名了!
很多致仕后的官员写书,不就是为了名吗?
去名满天下的大书院担任督学,这也是出名的事情,肯定很多身体好的致仕官员自愿去做。
也就是这书院督学都是占用原本的编制,根本没有增加礼部的官员数目!
殷士儋冷哼一声说道:“礼部的官员派出去,原本的事务谁来做?”
苏泽说道:
“大宗伯,礼部可以轮派官员去挂任督学,为期两到三年,返部后酌优提拔。”
“普通书院可以由当地学政兼任书院督学。”
果然是白嫖!
可这是个让殷士儋和礼部官员无法拒绝的白嫖!
派到知名书院当书院督学,这绝对是官员生涯中很好的履历,也是非常划算的政治资本。
特别是大明那些大书院,很多进士都是出自这些书院,在书院担任督学,等于提前掌握了这些政治资源。
而且将书院纳入到礼部的影响力下,对于执着于扩权的礼部来说,区区白嫖算什么。
殷士儋看到堂上的氛围,知道苏泽其实已经说服了礼部。
但是还有细节他要确认下,这次他解散了公议,而是将苏泽带到了自己的公房。
“高阁老怎么看?”
因为是私人场合,双方态度缓和不少。
苏泽老老实实的说道:
“师相那边苏某自然会去说,苏某也有九成把握,包括张阁老那边。”
殷士儋点头,高拱和张居正对于书院的反对,倒也并不是完全出于学术上的分歧。
而是他们作为强势的政治人物,自然而然对于书院这种在野读书人体系的不满。
书院是在野读书人的政治核心,高拱和张居正的很多政策,都会被书院的在野读书人反对。
前两次禁毁书院的效果,高拱和张居正也看到了。
官学的水平在这里,读书人会用脚投票,名义上的禁毁反而会让书院更壮大。
而苏泽的办法就比较容易实践了。
派驻书院督学,大书院好歹受控了,再不济也有了朝廷的眼线。
再设置巡学,可以重点打击那些不听话的书院。
取消书院学子的科举资格,这一招自然是釜底抽薪的。
所以苏泽说他有把握说服高拱和张居正,殷士儋也知道他不是吹牛。
“书院督学和巡学,需要由礼部拟定,不可假手吏部。”
苏泽说道:
“这个自然,但是考评之事还是应该在吏部。”
殷士儋点头算是同意这点,官员考核的权力是吏部的,这是《大明会典》上明确记录的,殷士儋也不准备争夺这个。
殷士儋又问道:“大书院的名单?”
苏泽如数家珍的说道:“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广岳麓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这四大书院自然要委派督学。”
“剩余书院,还要礼部详勘。”
殷士儋满意点头,这才说道:
“举人铨选的事情,确实是吏部的事务,本官会压着礼部官员。”
“但是书院的事情,也关系学政,子霖应该同疏上表。”
殷士儋也怕苏泽耍花招,所以要求苏泽将两件事放在一封奏疏上。
苏泽本身也有这样的想法,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
从礼部出来,苏泽只觉得全身都累。
但想到这大明的担子挑在自己身上!
苏泽又马不停蹄的前往吏部。
今日高拱来吏部坐衙处理公务。
听完了苏泽的话后,高拱皱起眉头说道:
“如此一来,礼部会不会通过书院督学,打压实学?”
苏泽说道:
“师相,如今实学可没有大书院。”
高拱点点头,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现在比较大的书院,几乎都是心学的书院。
当然,其中也有嵩阳书院这种程朱理学堡垒。
苏泽说道:
“礼部官员也不是上下一心的,心学内部派系的分歧,要比心学和其他学派还大。”
高拱听到这里,也是露出笑容。
苏泽这话倒是也说的没错,心学内部为了争夺谁是王阳明正统,早就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而心学各派拿着王阳明的《传习录》,互相攻击对方是伪学的也是常见招数。
向书院派遣督学,倒是也符合高拱的想法,他说道:
“这件事老夫会支持你。”
但是高拱又忧虑的说道:
“子霖你这些日子都忙着政务,实学的事情也要多上上心。”
也不怪高拱忧虑。
别看在报纸上,实学的声势浩大,似乎和心学五五开的样子。
但是高拱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实际上,在民间,实学根本没办法和心学竞争。
原因也很简单,实学没办法科举。
地方上的书院,基本上都是心学的天下,而剩下的就是教授应试的程朱理学。
至今为止,一座实学的书院都没有。
看着苏泽在折腾书院,高拱又是一阵烦躁。
对于这个,苏泽也没办法。
科举是国本,可不是随便改的。
别说是实学了,心学从王阳明创立这么多年,其实也没能染指科举一点。
现在科举的考试用的教材,还是明初钦定的四书五经大全,主要是宋代朱熹的注解。
也就是,如今大明科举用的教材,还是朱熹那一套注解。
心学书院再怎么推崇心学,最后课堂上讲授的应试技巧还是朱子理学。
而要修改考试大纲,心学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实学就更别想了。
就算是苏泽手握金手指,关系天下士人的考试大纲,需要的威望点也必定是个天文数字。
见到高拱着急,苏泽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高拱。
“这是?”
“师相,这是李时珍写给弟子的信。”
“李神医?”
高拱连忙打开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