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化学染料
第297章 化学染料 (第1/2页)苏泽这才想起来,自家妻子在京师城外还有几处嫁妆田产,但是苏泽一次都没去看过。
去年赵令娴本来要去巡庄,但正好怀孕所以作罢。
从秋天之后,妻子就要拉着苏泽去巡庄,都因为苏泽的公务繁忙而推迟至今。
想到这里,苏泽也觉得亏欠,连忙说道:
“那我今天一整日都交于娘子,全由娘子吩咐!”
听到这里,赵令娴脸上露出高兴的表情,又让侍女账房准备相关的账册资料,两人乘着马车就向城外而去。
说起来婚后苏泽也不知道自家到底有多少产业。
他只是知道,赵家为了赵令娴出嫁,准备了一大笔的嫁妆。
苏泽也同样对理财不感兴趣,从东宫获得的分红,也都交给妻子打理。
不过苏泽也知道赵令娴打理整个府邸也是不容易的。
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府邸,也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而维护这座豪华府邸,同样需要花费不少银元。
而婚后以来,赵令娴也从没有让自己为家事操过心,苏泽的友人也都赞赏赵令娴持家有方。
今天是休沐日,马车都要排队等着出城。
苏泽看着前方长队,无奈的说道:
“每次休沐出城都这么挤,也难怪有言官上书要拆了城墙。”
赵令娴连忙说道:
“这把城墙拆了,京师城防怎么办?”
苏泽笑着说道:
“怎么可能拆,就是不打仗,这城墙也有别的作用。”
赵令娴想了想说道:“夫君说的是收税吧?”
苏泽看向妻子,他也没想到枕边人竟然能一下子想出城墙的用法。
赵令娴说道:
“前些日子顺天府商税又严了,城外田庄庄客都抱怨,东西送进城都要交税。”
苏泽皱眉问道:
“收得多吗?还是有官差乱征?”
赵令娴回道:
“倒也不是多不多的问题,这城外税卡实在太多,咱们家的庄客进城,都要经过好几个税卡。”
“每个税卡排上半天队伍,这一天的时间就没了。”
苏泽看着排队的人群,过了好半天才到了自己的马车。
顺天府的吏员简单检查了一下,因为是官宦人家的打扮,简单检查确定没有夹带货物,就放苏泽出城了。
“停车。”
苏泽下令停车,在城门附近看着进出京师的人流,看着吏员检查登记收税。
果然,吏科试刚刚推行,“吃拿卡要”这些事情还是少数,这个时候的吏员队伍比起旧吏队伍无疑是上进纯洁很多。
当然,这种良好的吏治能维持多久,还要综合其他的因素。
明初的吏治也很清廉,除了明初的法律森严之外,明初吏员也有上升空间。
现在实行六等吏制度,吏员也能看到升迁的机会,自然没人愿意为了一点小利,放弃未来的前程。
但是日后就不好说了。
官场是个金字塔结构,永远越往上职位越少。
更好的位置必然会逐渐填满,等到了那时候,那些基层升迁无望吏员就会萌生别的心思。
这时候就需要监察机构发挥作用了。
目前来看,京师人流淤塞,确实不是吏治的问题,而是京师人流量太大了。
这座本时代最庞大的城市,维护城市运转需要的物资都是海量的,再加上京师又是北方贸易中心,拥挤自然是正常的。
但是排队这么久,就已经是影响到正常商业活动了。
紧接着苏泽家的马车继续出发,没走出多远又见到了一个税卡。
同样是吏员上来检查,也没有出现什么拦路索贿的情况,就是简单的查了一下就放行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税卡,又让马车的速度慢下来,就这样一路过了三个税卡,整整一个时辰过去了,马车才走了不到十里地。
“需要这么多税卡吗?”
苏泽有些气愤的说道。
妻子赵令娴安慰道:
“夫君,这些税卡也没有为难咱们,这些税卡主要是为了查漏那些逃税的人。”
税卡是户部设计的,为了避免重复征税,户部设计的是在顺天府内任意税卡交税后,就可以获得一个交税的凭证。
商人手持这个凭证,就可以通行其他的税卡免税。
等进入京师,入城的税吏会再次查验这个纳税凭证和货物,确认无误后就会收回凭证,给货物盖上完税的印章,这样就能在京师销售贩卖了。
“可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的税卡?”
赵令娴说道:
“听庄客们说,还是逃税太严重了,税司完成不了差事,所以才不断设卡缉私的。”
苏泽这下子知道了,顺天府每个月商税增长,“形势一片大好”是怎么来的了。
可是这样下去,对于商业活动也是相当不利的。
官僚系统都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有疲劳松懈的时候。
长期高压下来,系统也会慢慢崩溃,或者滋生腐败来代偿辛苦。
这也是新吏改革的红利期才能这么搞,但是顺天府也不可能一直招收新吏。
终于到了自己的田庄了。
庄子的庄头和庄客排成一列,小心翼翼的迎接了苏泽的马车。
下了马车,妻子又换上另外一幅面孔,冰冷的扫过庄头,吓得这个赵家陪嫁来的庄头全身一颤。
苏泽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见过这名赵庄头,那是他来府上送来田庄产出的时候。
那时候苏泽觉得这个赵庄头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妻子对他的态度也十分客气。
苏泽在来的路上也补了课,苏府在京师城外大概有三座庄子,这座庄子的规模不是最大的,也不是距离京城最近的,但是妻子却先来了这里。
又看到刚刚妻子的态度,看来这赵庄头有问题啊。
果不其然,妻子在田庄内坐下,就让贴身侍女捧来账本开始查账。
苏泽偷偷从系统的仓库中,掏出一片【测谎树叶】,将叶子塞在了舌头下面。
赵令娴拿着账上的问题提问,大概都是田庄减产的问题,而这个赵庄头却总能拿出理由来。
虽然赵令娴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赵庄头也是老狐狸了,加上赵令娴是大家闺秀,对于农事也不是真的了解,一番问答下来,竟然没有抓到马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