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溃坝
第83章 溃坝 (第1/2页)西南,西部战区某空天军基地,任务控制中心内。
巨大的屏幕上闪烁着数个代表着正在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器的光标,而其中被重点突出的那一个,正在沿着一条精确的轨道,环绕着下方地图上那个被标记为“Z-01低温异常区”的红色圆圈飞行。
这片区域直径约五十公里,位于内华达州,限制器阵列项目基地北侧85公里处。
从屏幕右侧“天眼-24”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拍摄到的画面来看,在这片区域内,一团放射状的云气正在生成。
它就像一只纯白色的海星,匍匐在灰黄的地面上。
任务控制中心内的所有人紧紧盯着屏幕上那只“海星”,紧紧盯着它的“触手”延伸的方向。
“低温区距离基地后方指挥部8.6公里,目前扩散速率可控。”
“基地人员已经完成临时转移,预计10分钟后到达安全区域。”
“明白。准备建立地面信标。”
“收到,准备建立地面信标。”
“地面信标建立,目标区域已标识。”
“收到,目标区域标识。”
短促的指令声不断在控制中心内响起,所有人都在紧张地忙碌,而也就在这时,扬声器里,一道声音突然压过了控制中心内的所有嘈杂。
“控制中心,这里是青鸾-76022。”
“我已抵达目标区域上空6000米,进入预定侦察轨道,请求开始侦察程序。”
飞行员的声音平稳冷静,透过加密信道传来,没有一丝杂音。
“青鸾022,这里是控制中心。”
“权限已确认,开始执行侦察程序一。”
“请启动广域多光谱扫描,建立基准环境模型。”
指挥席上,指挥官声音沉稳,但长时间的连轴转,已经让他的喉咙略显嘶哑。
“明白。启动广域多光谱扫描。”
飞行员重复指令,随后,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标识着指令执行状态的绿灯迅速亮起。
“光谱扫描阵列启动,扫描范围覆盖Z-01全区及周边二十公里缓冲带。”
“数据链传输开启。”
屏幕上,瀑布般刷新数据流快速闪过。
红外光谱图像率先被构建,并清晰地显示出一个与周围荒漠环境形成刺眼对比的、边界模糊的圆形区域。
在这片区域内,地表温度比周边低了近40摄氏度。
“控制中心,收到初步红外数据。”
“确认低温区轮廓清晰,边界陡峭,温度梯度异常。”
“正在进行高光谱与合成孔径雷达扫描,以获取地表成分与微观地形数据,排除地表结构变化。”
“收到,数据流已接收。”
指挥官迅速回应,而当他抬起头看向指挥中心侧面那一小片区域时,坐在那里的、由十数名从各相关领域紧急集合而来的学者们已经开始了分析工作。
“给我初步的灾损判断!”
指挥官开口下令,仅仅几秒后,专家组中,一名头发已经完全脱落的中年男人开口回答道:
“核心区监测到最低温度63.15k,等价零下210摄氏度。”
“没有达到绝对零度!”
“明白!”
这个答案出口的瞬间,控制中心内的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而秃头男人的报告声还在继续。
“从低温核心向外,低温区影响迅速衰减。”
“零下210到零下150,半径15米;零下150到零下60,半径60米,零下60到0度,半径300米。”
“0度到20度,半径550米。”
“整体判断,Z-01低温异常区未造成实质性灾害。”
“明白。”
这一刻,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
最开始,但他们接到低温区产生的报告时,还以为这会是跟大规模雷暴一样严重且致命的灾害。
他们还以为,这片低温区至少会将整个Z01区域小镇范围内的全部生命全部收割。
但现在看来.
它只不过是声势浩大,但却是外强中干?
指挥官重重吐出一口气,而此时,来自青鸾的高光谱扫描报告也已经传回。
“未发现任何异常。”
“地形地貌未改变、土壤成分未改变。”
“地面发现大量活动目标,判断为当地平民。”
“低温云团正在消散,是否继续侦察,请指示。”
收到青鸾的报告,指挥官略微思索片刻,随后回答道:
“拉升高度,按照侦察程序二执行侦察。”
“明白,按照侦察程序二执行侦察。”
飞行员快速回复。
大屏幕上,代表着青鸾76022的信标旁的高度读数不断攀升,最终停留在了30000。
控制中心的工作重回正轨,指挥官站起身走向后方,接通了一个电话。
而电话那头,正是等待着最新报告的林序。
“林序同志,针对低温异常区Z01的侦察已经结束。”
“根据目前情况判断,此次低温异常现象并未造成实质性灾害,也未对限制器阵列建设基地造成影响。”
“目前基地周边环境安全,人员是否可以返回,请您决定。”
话音落下,电话那头,林序的表情也是终于放松下来。
“具体什么情况?物理组那边有解释吗?”
“还在分析中。”
指挥官回答道:
“预计20分钟后输出详细分析报告,但按照目前初步分析结果看,大概率是某种异常熵减导致的热力学影响。”
“这种影响呈不规律的一维点状分布,宏观影响有限,因此.”
“青鸾022报告!”
指挥官的话还没说完,控制中心的麦克风里,一个略显急促的声音突然响起。
他下意识抬起头,而飞行员则是继续报告道:
“发现异常低温区。”
“数据坐标已上传。”
“低温区坐标,36.01121,-114.74201。”
“转入侦察程序一。”
“真正进行广域多光谱扫描。”
“多光谱扫描完成,数据已传输。”
话音落下,指挥官的视线迅速转向另一侧的专家组,而那名秃头男人则是再次报出了结果。
“中心温度零下40摄氏度,无风险.”
“不是无风险!”
飞行员快速打断了学者的叙述,随后用极度紧张的语气、语速极快地报告道:
“那里是胡佛水坝!”
“我已经能看到水体大量结冰!”
“坝体出现裂纹!”
“这个坝”
“撑不住了!”
三分钟前,胡佛水坝下游。
内华达州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炙烤着科罗拉多河峡谷,但在大桥之上,一阵阵来自深渊的凉风却让数十名五年级学生感到一丝寒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