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连中四元,天下无双!【求月票!】
第353章 连中四元,天下无双!【求月票!】 (第2/2页)许许多多的名字被念了出来。
这些人或许不能如这届的名人们那般能在《宋史》中立传,但毫无疑问,他们既然能出现在千年龙虎榜上,那就绝不是无能之辈。
所以,陆北顾并未小觑于他们,而是认真地努力记住每个人。
而期集所的这些仪式,正如同一条条无形的丝线,将这群来自天南地北、年龄各异的士子紧密联结在一起。
“同年”二字,自此便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众人结束了在期集所的仪式后,继续步行走到同样位于东大街的大宋最高学府国子监,去谒谢至圣先师。
阳光正好,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得绿襴袍愈发鲜亮。
陆北顾走在最前,腰间的金荔枝带随着步伐微动,流光溢彩,引人侧目。
国子监内早已得了消息,自判国子监事杨安国以下,学官、胥吏、监生上百人,皆整齐列于庭院之中,屏息等候。
以前可没这么整齐过.看着太学的人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
所以往年呢,国子监也就是把门一开,放人进去拜孔夫子,然后再喝顿酒。
甚至全程大多数环节都是胥吏在操持,最多有个助教出来当做礼仪引导,不会有什么国子监的正经学官露面。
但今年就不一样了。
今年是国子监十余年来所取得最好的科举成绩,一名状元,两名三甲进士。
这种成绩,让长期衰落的国子监上下,可谓是振奋不已!
见新科进士们抵达,杨安国率先迎上。
这位紫袍大员今日特意收拾得精神矍铄,雪白的长须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色。
他目光灼灼,最先落在陆北顾身上,笑容瞬间绽开,朗声道:“恭迎诸位新科进士!今日我国子监双喜临门,一贺诸位进士金榜题名,二贺我监生陆北顾大魁天下,连中四元,此乃千古未有之盛举!”
话音未落,身后众人已齐声贺道:“恭贺陆状元!贺我国子监!”
这祝贺明显是事先排练过的,声浪震得庭中老树都枝叶轻颤。
众进士面面相觑,没料到还有这一出,更没料到陆北顾这么有排面。
按照规制,新科进士需先至孔庙谒谢至圣先师。
而国子监作为大宋最高学府,不管如何衰落,在官方角度上讲,这里的孔庙依旧是唯一能够代表朝廷的孔庙。
众人被引至大成殿前,整肃衣冠,依序入内。
殿内孔子及四配像庄严肃穆,香烛高燃,烟气缭绕。
以陆北顾为首,三百余进士跟着负责引导的学官,齐刷刷躬身行礼,感念先师教化之恩。
而整套仪式其实相当繁琐,不过因为全程都有引导,所以倒也没什么难的,只是有些熬时间。
仪式礼毕,他们便来到堂中休息,有胥役抬出早已备好的数十坛“闻喜酒”。
这场闻喜酒宴,按照惯例,是需要由知贡举官“押宴”的,当然如果知贡举官有事或者不想来,也会有其他考官负责“押宴”。
不过欧阳修本来就好酒,再加上也出身国子监,根本就没推脱,很爽快地就来了。
同时呢,朝廷的馆阁学士们,不管是否参加了本届科举,也都会来参加。
而杨安国本来就是馆阁里地位数一数二的学士,哪怕是为了给他个面子,馆阁学士们也不好推脱,故而此时人来的很整齐.除了梅尧臣、王珪、韩绛等陆北顾能叫出名字的全都来了,旁边还有很多他叫不出名字的馆阁学士也都来了。
今日欧阳修看起来心情极佳,也不等胥役拿,自己亲自动手抱了坛酒过来,然后熟稔地启封,酒坛泥封甫一拍开,浓郁酒香便弥漫开来。
随后,欧阳修竟是自己先尝了一口。
“不错,这酒有年头了!”
见梅尧臣、王珪、韩绛等人都有些发愣,欧阳修哈哈大笑道:“等什么呢?喝吧!”
国子监胥吏们赶忙给众人倒酒,先给馆阁学士们倒,然后给进士们倒。
一般来讲,这“闻喜酒”其实就是走个形式,因为接下来还有琼林宴呢,故而每人喝一杯意思意思就行了。
但美酒在前,欧阳修这位“醉翁”可没打算走形式。
欧阳修直接便与众人畅饮起来,不管是馆阁学士还是国子监的学官,亦或是新科进士,只要端着酒来敬酒,统统来者不拒!
而新科进士这三百多人里,当然也有好酒之徒。
于是哄闹之间,你一杯我一杯,竟是真有不少人痛快喝上了。
因着国子监也大方,提前准备了数十坛,故而众人敞开了喝也无妨。
酒过三巡,欧阳修已是满面红光,兴致勃发,自顾自地捧起一坛酒,仰头痛饮,引得满堂喝彩。
不多时,他便酒力上涌,步履微晃,被身旁的梅尧臣笑着扶去歇息了。
闻喜酒宴虽然结束,但国子监出了“连中四元”自然不会这么简单就完事了,杨安国还另有安排。
而杨安国方才虽然也没少跟欧阳修喝酒,但他酒量很不错,起身连摇晃都没摇晃。
随着杨安国击掌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只见几名身强体壮的仆役,吃力地将一座蒙着大红锦缎的石碑抬至院中醒目处。
杨安国整了整紫袍,走到碑前,声音洪亮:“嘉祐二年,文星璀璨,尤以我国子监广文馆生陆北顾,连夺监元、解元、省元、状元,成就‘连中四元’之旷古佳话!程颐、程颢二位监生亦高中进士!今日,老夫便为嘉祐二年国子监进士题名碑揭彩!”
说罢,他亲手抓住红锦一角,用力一扯。
红锦滑落,露出青石打磨光洁的碑身,上面以工整楷书刻就“嘉祐二年国子监进士题名碑”字样,其下赫然便是“陆北顾”,紧接着是“程颐”、“程颢”,字字深刻,填以金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因为殿试不黜落人,所以这碑在礼部省试之后就开始雕刻,前几天就已经完工了。
众人见状,惊叹羡慕之声不绝于耳。
仪式至此已近顶峰,杨安国却似意犹未尽,他含笑看向陆北顾,招了招手示意上前。
随后,一名胥吏立刻躬身捧上一个更为精致的紫檀木托盘,上面覆着绸缎。
杨安国揭开绸缎,刹那间,一抹温润光华流转而出,竟是一块玉牌。
那玉质细腻无比,洁白无瑕,宛如凝脂,在日光下竟似有微光内蕴,懂行的一看便知这是极其珍贵的和田羊脂白玉。
此玉华贵非凡,价值连城,因为产出稀少,比黄金都要昂贵许多。
而大宋玉器工艺冠绝天下,加工技巧自然也不同凡响,只见玉牌上方镂空雕出云纹环扣,下方主体则用阴刻之法,琢出“连中四元,天下无双”八个遒劲大字。
“国子监广文馆生陆北顾。”
杨安国双手捧起玉牌,郑重递出。
“——‘连中四元,天下无双’,你当之无愧!”
陆北顾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双手接过。
玉牌入手温润沉手,那八个字灼灼其华,重若千钧。
他清晰感受到此时周遭投来的无数道目光,羡慕、赞叹、嫉妒.真真就是如芒在背。
陆北顾随后定了定神,抬头朗声道:“学生陆北顾,谢杨学士厚赐!谢国子监栽培之恩!学生以为,此荣并非学生一人之荣,乃我国子监上下同心、文风鼎盛之见证!”
这话说的很令杨安国满意,他闻言,抚须大笑,连连称好。
在场众人无论真心假意,皆纷纷上前道贺。
程颢、程颐亦向陆北顾拱手致意,神色间颇有感慨。
阳光透过古柏枝叶,洒在少年状元手持的无双玉牌以及腰间的金荔枝带上金光玉韵交相辉映,映照着他在历经风波后更显沉稳毅重的面庞。
恍然之间,众人竟是觉得陆北顾有种登临绝顶、一览众山之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