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唐古拉山 > 第四章 拉错发现佛祖墓冢 卓玛擒住流窜劫匪

第四章 拉错发现佛祖墓冢 卓玛擒住流窜劫匪

第四章 拉错发现佛祖墓冢 卓玛擒住流窜劫匪 (第1/2页)

清晨,莲花谷像个害羞的少女,脸庞上遮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起来飘飘渺渺,十分迷人。几头牦牛在河边喝水,树上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拉错在小河里洗脸、漱口,整理一下衣服。
  
  太阳出来了,大雾渐渐散尽。拉错见大峡谷东西长,南北窄,呈椭圆形。他顺着小河畔往西走,河畔上有石头垒成的一陇一陇的框田,因多年荒废长满了青草。拉错走了三四里地,峡谷也慢慢变窄了,河畔上只剩下狭长的草甸。拉错顺着小河走到了峡谷的尽头,河水流进了有两个篮球场一样大小的水塘里不动了。
  
  拉错回到盆地中央,太阳把草甸上的露水蒸发了,牦牛们三五成群在草地上吃草。拉错重新审视这块世外桃源:紧挨草甸的树林是碧绿色,往上一点树林就变成了墨绿色了,再往上是白茫茫的雪山。脚下是软软的绿草,清澈的河水哗啦啦地流淌着,半山腰上,苍老的石屋冒着袅袅的炊烟。拉错看着眼前的草甸、框田、小河、牦牛、炊烟、树林,还有雪山和蓝天汇集与一体的景色,他感叹道:如此绝美的景色就是画家也想象不出来的。
  
  拉错顺着小河畔逆流而上,河谷两岸全是清一色的草甸,再往后走,草甸开始缓慢爬坡了,地上的小草也变得稀疏了,小河也变得喘急了,前面是一片大冰川,冰川下有一个大水湾,是小河的发源地。
  
  拉错从小河的源头往回走,听到噶木叫声:“哎!拉错!吃饭了!吃饭了!”他双手圈成喇叭状喊道:“知道了!知道了!”拉错顺着小路回到院子,见噶木正在清除地上的杂草,他看见拉错兴致很高,问道:“拉错兄弟,怎么样?莲花谷景色不错吧?”拉错兴奋地说:“何止是不错,简直是人间天堂,我敢说全世界,再也找不出这一方净土了!”噶木也自豪地说:“那当然!如果不是净土,六世佛祖的衣冠冢也不会选在这里,我们的祖先也不可能在这里落地生根。”拉错也和声道:“是啊!这片诗一样的净土,也只有他老人家才配的上!”这时,屋里的噶发叫道:“哎!你俩还吃饭不,我可饿了。”
  
  小炕桌上,盘子里摆着青稞烙饼和刚出锅大块牦牛骨头,小汤盆里是用牦牛肉、蘑菇和青菜做的烩菜。拉错见汤盆里有青菜就问道:“噶发哥,这青菜是哪来的?”噶发舀了一勺汤说:“就在小河里,我们叫水耳朵,是水里的野菜。它和干蘑菇、干牛肉放在一起煮味道非常鲜。”拉错给自己舀一碗,细细地品尝着:汤里有青菜的淡香,蘑菇的清香,牦牛肉的肉香,三香合为一体,让人回味无穷。噶发和噶木见拉错眯着的眼睛慢慢睁开了,兄弟俩会心地笑了,拉错说:“这汤真鲜啊!虽然青菜有点淡淡的苦味,但回味时,让蘑菇和牛肉的香味带走了,就像?”拉错一时间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比喻,他扫了一眼杂物架的青稞酒时,才眼睛一亮,说道:“就像青稞酒的辣,对,就像青稞酒的辣,青稞酒的辣让人觉得有点冲,但回味醇香,真是人间美味。”拉错说完迫不及待地又喝了一口,逗得噶发和噶木哈哈大笑。
  
  拉错一边吃一边把草甸的景色说了一边,他说:“莲花谷的气候湿润,非常适合人居住,还有迷人小河、幽静的草甸,真是难得的洗礼之地呀!”噶发:“雪域市的海拔是三千多,这里比雪域还低六百多度,低了六百多度,空气的含氧量就比雪域高了不少,还有紫外线也比雪域弱。”噶木插嘴道:“我听人家说你们雪域,‘日晒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紫外线强度高的原因。”拉错见这兄弟二人对气候和地理的研究,不亚于他这个专业登山救援人员,说道:“二位大哥的气候和地理知识,比这个专业的救援人员还专业,佩服!佩服!”噶木不好意思地说:“兄弟说笑了,我们都是听我阿爸说的,他是在六十年代时期,县上派来的专家说的。我们上学时,老师讲的地理、气象、海拔和紫外线的知识。噶木继续说:“至于我们上学时压根就没好好学,直到和我阿爸翻了几趟莲花谷后,才知道地理和气候的重要性,只好再翻原来读过的书,都是逼出来的。”
  
  拉错听噶木说‘都是逼出来的’,这句话时自己也笑了,他说:“我也和你们一样,上学只顾贪玩调皮,出了社会才知道自己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后悔当初上学时,不该贪玩调皮。”接着拉错又问:“二位哥哥,我刚才看见小河流进水塘里就不动了,这水去哪了?”噶木放下手中骨头说:“你说的那是入水潭,水流进潭里,但水潭的水不涨了,是吗?”拉错嘴里正吃着烙饼就点点头。噶发觉得噶木的话有问题,说道:“拉错兄弟刚夸你几句,你就露馅了,如果涨水,早把莲花谷淹了,还敢说你学过地理?”噶发对拉错说:“听老辈人说,这个莲花谷是青藏高原的心脏,小河的水就是心脏流出去第一点血,当然,这可能是个传说。但从入水潭的水位,常年不升不降来看,在水潭的底部应该有暗河。还有盆地很少下暴雨,就是偶尔下次暴雨,水潭也是稍微涨涨,过两三天就降到原来的位置了。”
  
  拉错心想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的中心,说这个莲花谷是青藏高原的心脏也不为过,毕竟在这白雪皑皑的雪山中,存有一块温暖小天地,或许就是上天给青藏高原造就的一颗心脏吧!拉错突然想起那座喇嘛庙,问道:“我把莲花谷转了遍,就是没有看见喇嘛庙?”噶木见哥哥不语说道:“喇嘛庙在山上,我们吃过饭就去。”
  
  中午,三人带着青稞酒、酥油、香火、茶水和糌粑和些简单的登山装备出发了。三人来到小河源头大水湾。拉错见大水湾的水面上有热气,崖壁上挂着巨大的冰舌说:“这冰舌好大,好漂亮啊!”噶发:“冰舌是水汽和冷气交换时慢慢形成的,看它像不像挂着一块的纱巾。”拉错笑道:“呵呵,不知是哪位仙子把纱巾落下这里了。”噶木听了两人对话说:“肯定是洗澡的仙子,忘拿晾晒的纱巾了。”三人笑了一阵。
  
  三人换上登山鞋,手持雪杖爬上了冰川。冰川的坡度较缓,偶尔有一段裸露山石。大约爬了五六里来到冰川的一个高台上,拉错四下观看,台上除了有些矮小的树木并没有喇嘛庙。噶发兄弟俩继续领路向前,拉错也在树林里一边走一边寻找喇嘛庙。又走了一个小时,拉错看见前面有一座巨大冰山,叫道:“哇!这冰山也太高了!太壮观了!”噶木说:“这冰山叫金刚碑,看见它,喇嘛庙就快到了。”拉错听说喇嘛庙快到了,高兴地叫道:“六世佛祖!我来了!”叫声在冰山间形成了回音,一个劲说:我来了,我来了。噶木吓得赶紧说:“这是雪山,会引起雪崩的。”拉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连忙点头。
  
  金刚碑越来越高了,仿佛就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三人上了大斜坡,在金刚碑脚下有一个很小的房子,噶发指着房子说:“拉错兄弟,看见了吗?那就是喇嘛庙。”拉错看着那间连石屋都不如的房子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喇嘛庙,心里失望极了。在他脑海中,喇嘛庙应该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群,就算在雪山中也不应该连石屋都不如啊?见拉错的脚步明显放慢,噶发说:“拉错兄弟,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吧?”拉错苦笑地摇摇头说:“何止是不一样,差十万八千里呀!这看上去不如我们住的石屋,他可是仓央嘉措啊?!”噶木说:“兄弟,就这房子也是清晚期才盖的,原来的喇嘛庙比这个还小,人根本就进不了房子里。”“这是为什么?难道他老人家没有资格吗?!”拉错听原来喇嘛庙连人都进不去,非常气愤。“他老人家没有资格,那谁还有资格?兄弟你误解了。”噶发见拉错神情凝重赶紧解释说:“这里不是山下,工匠们根本进不来,就这个房子是我爷爷的爷爷们一点一点盖起来的。”听了噶发的话,让拉错后悔的直拍脑袋。
  
  说话间三人来到喇嘛庙前。拉错见喇嘛庙宽三米,高两米四五米,深三米,全部用方木搭建而成。三人站在雪地上向喇嘛庙拜了三拜,然后推开了庙门。庙的正墙上挂着一幅仓央嘉措的画像,画像下面是一张非常简陋的供桌,两面墙边有四个木质经桶。整个庙里庙外除了那幅画像外,再没有一件雕刻的物品和绘画的墙体,可以说简陋的不能再简陋了。噶发把供品依次摆在供桌上,噶木给两盏酥油灯填满酥油,摆好供品,拉错拨动了四个经桶,噶木把香和酥油灯点着,三人跪在地上拜了三拜。
  
  拉错见供桌只有两个酥油碗和一个香炉,心里的期望值彻底跌倒了谷底,他说:“噶发哥,庙里就没有一件六世活佛的遗物?”噶发摇摇头说:“没有,听我阿爸说,庙里一直就这三样东西,画像、供桌和经桶,哦,还有两盏酥油灯和香炉了。”拉错心里非常不甘说道:“不是说这里是他老人家衣冠冢吗?这和记载的完全不一样啊?”噶发非常理解拉错此刻的心情,他说:“兄弟,记载的那个人,他就没有进过莲花谷,他在传记里把这里写非常神秘,是为了敬仰六世活佛!”拉错觉得噶发说的在理,莲花谷是神秘地方,一般的老百姓是无法进入,更别说物资了。可拉错觉得视乎还缺点什么东西,就是想不起来,他看见噶木拨了一下快要停下的经桶时想起来了,问道:“就没有一本经书吗?”“经书?”噶木看着拉错反问道。噶发说道:“经书有,还不止一本,但不在这里,在家里。”噶木也连忙说道:“对对,有经书,一箱子呢,我们每一次进盆地,都要把经书拿出来晾晒一次。”拉错听见有经书,心里顿时好受了许多。
  
  夜暮降临,卓玛、桑培和刘伟来到西都市茶马广场。广场上,音乐喷泉随着乐曲节奏或高或低,或喷出水花,或喷出雨雾,顽皮孩子们穿梭在喷泉的水柱间嘻戏打闹,市民们围在喷泉旁边跳起了舞蹈,一排排霓虹灯将一幢幢高楼装点五彩斑斓、美轮美奂。夜景下,美丽的澜沧江静静地流过这片古老而传奇土地。
  
  三人沿着滨河路观看澜沧江夜景。一只虫子飞进了卓玛的眼睛,卓玛用矿泉水冲了一下眼睛,又用湿纸巾擦干了眼睛,这时,一辆摩托车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于职业敏感的卓玛立即叫住桑培和刘伟,卓玛说:“刚才摩托车坐着一个人,好像是野狼会的一个小混混。”刘伟:“卓玛,俗话说夜不观色,你准看了没有?”桑培也说:“刘伟说得对,是不是看错了,一样人多的是?”卓玛说:“我记得非常清楚,这混混就住在拉错家附近,在野狼会没有覆灭前,我去拉错家的路上碰见几回了。”经卓玛一提,桑培和刘伟都想起了,在拉错家附近住着一个嘴唇上翻的小混混。刘伟说:“是哪个嘴唇上翻的混混吗?”卓玛说:“对,就是他。”桑培:“我记得,这个人有点外乡口音,你听见他说话了吗?”卓玛说:“没有听见他俩说话,但他的脸我记得再清楚不过了。”
  
  卓玛立即把这个事报告给了当地公安局,然后,三人赶往公安局和值班民警,用天眼查看这俩摩托车的落脚点。不一会儿,西都特警队队长巴桑拉姆和两个特警也来到了天眼值班室,巴桑拉姆问桑培:“你们怎样发现这个人的?”正在看监控的卓玛把刚才看见混混的事给巴桑拉姆说了一遍。这时,屏幕上一俩摩托车在十字路口等红灯,卓玛指着后面坐着的人说:“就是他。”民警立即将屏幕放大让卓玛再次辨认,就在卓玛辨认时,这个混混好像在说话,卓玛见他说话时嘴唇一翻一翻的笑了,她指着屏幕说:“他不说话我还有点疑惑,现在他张口了,从他嘴型上看,肯定就是他。”
  
  九点半,在西都市公安局会议室里,局长普布和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康国庆,巴桑拉姆、卓玛和桑培开了个临时案情分析会。会上桑培把雪域市打击野狼会的行动中,跑了两个人犯罪嫌疑人做了说明,桑培:“这两个人,一个是野狼会二号人物叫贡布积攒,一个是小混混叫旦增尼玛,他们两个在我们收网的前一天离开了雪域,我们以为是走漏了消息,后来证实是贡布积攒的母亲病了,他和这个混混才回的老家。今天在滨河路发现的小混混丹增尼玛就是贡布积攒的亲信,所以,我们断定贡布积攒很可能流窜至西都了。”卓玛又将两个人特征做了详细介绍,她指着大屏幕的人说:“这就是贡布积攒,当英县人,在七八岁时父亲遇车祸早亡,那时没有监控,肇事车辆也没有找到。他上初中时和同学打架被学校开除了。一开始他给人家训练牦牛,在一次训练牦牛时,他把牦牛给训残了,牦牛主家要他家赔钱,是他母亲四处借钱把这个事了了。从此以后他性情突变,开始仇恨社会,纠集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成了当英县一霸。虽然此人心狠手辣、刚愎自用,可我们从当英县了解到,村里的人们对他印象非常好,说他讲义气,为人豪爽,对他母亲也非常孝顺。最近这几年他和雪域的野狼会合并,成了野狼会的二号人物。”大屏幕又翻出了丹增尼玛的视频,卓玛介绍道:“丹增尼玛,雪域人,因他的嘴唇上翻,所以外号叫‘嘴子’他虽然是雪域人,但他和贡布积攒走的非常近,是贡布积攒最可靠的人。”
  
  这时,刘伟和一个民警走进会议室,民警说:“从监控找到了这辆摩托车,他们从滨河路经过西都医院、邦达商场、天津广场、澜都宾馆、过了桥,停在了西都一中附近的欧家酒店门口,摩托车走了,他一人进了酒店里。”康国庆指着大屏幕说:“从地理上看,就说明犯罪分子非常狡猾,他们选择背靠大山的酒店,就是便已逃跑。”普布局长听完大家发言说:“今年国家对黑恶势力采取最严厉的打击,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以高压态势,坚决清除危害一方的黑帮团体和黑老大。我们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将辖区内的黑恶势力进行严厉打击,把黑恶势力彻底干净地从西都清除出去,还老百姓一个太平祥和的天地。今夜,雪域野狼会成员现身西都街头,从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二号头目贡布?”普布局长忘了贡布积攒的后两个字。刘伟赶紧补充:“贡布积攒。”普布局长:“对就是这个贡布积攒,他很可能就住在酒店里。正如刚才康局长讲的,他们选择这个酒店绝非偶然,而是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酒店离市一中非常近,我觉得正是这两者,才使他们选择了这个酒店。”普布讲到这里看了看会场说:“我就说这么多,现在请大家讲讲,我们如何抓捕这两个人。”
  
  特警队长巴桑拉姆说:“犯罪分子既然选择了背靠大山和市一中,说明他们就是想利用学校和大山的特定条件让我们投鼠忌器。现在,我把我的抓捕方案给大家讲讲,一,利用犯罪分子熟睡之时进行抓捕,好处不惊动学校和市民,坏处是夜晚视线不好,犯罪分子便宜逃跑。二,在白天实施抓捕,好处是容易控制犯罪分子的逃跑路线,坏处是万一犯罪分子跑到了学校,我们就非常被动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我们首先要在一中这块严格布控,防止他们狗急跳墙,流窜至学校里。”康国庆听了巴桑拉姆的两种抓捕方案,他觉得两方案都可以用,说道:“既然两种方案都有利弊,那不如两种方案都用,因为一个在晚上,一个在白天,这互不干扰。”大家都觉得两种方案都可以。普布局长出于礼貌对卓玛、桑培和刘伟说:“三位都是咱们藏区警界精英,谈谈你们看法。”三位赶紧推辞。康国庆见三人推辞,说道:“我们都是吃保老百姓平安这碗饭的,你们又来自雪域,处理的案件比我们多,而且,你们来我们这里目的就是技术交流,都说说么。”桑培见推辞不掉说道:“既然两位局长要我们发言,那我就说说,因为这两个人是从我们手里溜掉的,我们有不可推卸责任。”巴桑拉姆见桑培太客气,说道:“桑培队长,说这话的太见外了,怎还把地域给扯进去了,国家不是说了,全国一盘棋么。”桑培赶紧赔笑说:“口误,口误,我就晚上抓捕罪犯,说说我的看法,”两位局长点点头。桑培继续说:“就是晚上叫房门时,一定让给他开房的服务员叫,如果换人他们就听出来,还有就是要在重要路口布控便衣警员,我说完了。”普布局长又让卓玛讲讲。卓玛:“贡布积攒非常狡猾,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惊动他,我觉得半夜查房不妥,可以用其他办法,比如火警什么的,把他逼出来。”刘伟的建议是利用酒店和社会上的监控,严密监控他们的行踪。普布局长听了后笑着说:“你看,有了你们的方案,这案子,不就有了眉目了吗?”普布局长最后说:“巴桑拉姆队长,你们的人把酒店监控室看住,紧盯酒店里的人的一举一动,再在犯罪分子住的那一层造个假火警现场。”
  
  时间来到了十点半,西都市公安局连夜把警力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警力围住宾馆,一部分保护学校,一部分隐蔽在大山里。桑培和巴桑拉姆带领特警队赶往酒店,卓玛和刘伟带了一个特警进驻酒店监控室。酒店监控室里,卓玛和刘伟在监控上发现小混混丹增尼玛上了酒店四层。酒店工作人员提供这两人的信息,他们住在四楼紧靠大山的418房间,但登记名字不是贡布积攒和丹增尼玛,卓玛调取四楼的视频画面时,发现这整个四楼监控全是黑影。刘伟又查看整栋楼的监控,发现一二三四楼的监控都坏了,可保安说监控白天都还好好的。卓玛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桑培,桑培问服务员一二三四楼住宿情况,服务员说整栋只有一楼没有注满,其余的房子都是满员。桑培看了一下时间是十一点,他让服务员拨通416房间电话,让416房间里的客人换房。
  
  凌晨四点多,桑培和巴桑拉姆带领全副武装的民警悄悄地上了四楼。民警们迅速占领楼道口和各个客房门,桑培、巴桑拉姆和四个民警围在了418房门口,杜树庭打开了416房间,点着了一颗***,烟雾迅速在房间里弥漫开来。一个女民警叫道:“着火了,着火了!”听到着火声,首先打开房门的是415房间,负责守房门的民警立即冲进了415房间,客人见警察进来了吓得不敢说话,民警赶紧解释说:“不要怕,我们是警察,在抓捕逃犯,你们不能走出房间,配合我们抓捕逃犯。”接着又打开房门的是410房间、412房间和417房间,每打开一间房,民警快速进去把客人安抚好,其他民警在楼道装着逃跑的样子,边跑边喊叫道:“快跑呀!着火了!快救火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418的房门终于打开了,桑培和巴桑拉姆一齐冲了进去,大喊一声:“不许动,警察,奉命搜查。”两个客人见四五个警察端着黑黝黝的枪吓傻了,战战兢兢地说:“警,警察同志,我们啥也没干,啥也没干。”桑培一看这两个都上了年纪,问道:“你们是哪的人?来西都做什么?把身份证拿出来?”两人边拿身份证边说:“我们是云南的,来西都进干货的。”巴桑拉姆看了他们的身份证,对桑培说:“没错,他们是云南的。”接着巴桑拉姆问道:“你们怎住在这个房间了?”一个客人说:“我们本来住的是一楼,楼道碰见一个老头说,他的老伴腿不好又晕电梯,要和我们换房间,”说着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钞票说:“还,还多给了我们一百,给你们,我们错了,错了。”巴桑拉姆赶紧把掉包的消息告诉了康国庆局长,然后迅速带领民警冲到一楼。
  
  话说贡布积攒在雪域打击黑恶势力的前一夜,接到老家邻居打来的电话说他母亲病了,于是,他和丹增尼玛开车回到了当英县,第二天中午,他才知道雪域警方把将野狼会一网打尽,他和丹增尼玛成了唯一的漏网之鱼。贡布积攒觉得当英也不安全了,他给邻居一些钱让照顾他母亲。安顿好了母亲,他和丹增尼玛连夜跑出了当英县。
  
  贡布积攒和丹增尼玛不敢走大路,他们沿着小路北上羌曲,然后一路向西,边走边打听,经过比如县、边坝县、丁青县来到西都境内类乌齐县。两人在类乌齐的住了几个月,把身上带的都钱花光了,于是,贡布积攒来西都准备弄点钱再逃亡云南。他们为了不暴露自己,在街上找了两个闲杂人员,给这两个一人一百元,让这个两人用身份证开房间。两人住进酒店后,假装成游客在街上寻找下手的目标,因西都的治安非常好,一直找不到机会。
  
  上午,他和丹增尼玛租了一辆摩托车,将西都地形地貌全部侦察一边。下午,他让丹增尼玛去市中心找目标,自己在市一中和市医院附近游荡。贡布积攒沿着澜沧路走进一家商贸楼,从商贸楼清楚地看到市一中的全貌。当贡布积攒回酒店时,看见派出所门口,警察正把小偷往所里推,做贼心虚的贡布积攒心里非常害怕,他觉得不能在西都呆了。但天色已晚,他知道,在夜里警方查的更严。狡猾的贡布积攒回到酒店,趁人不注意弄断了酒店一二三四楼监控电线,又在学校附近的民房里找了个老头,给了老头两百元,一百元是老头好处费,一百元是给换房人的好处费。
  
  夜晚,丹增尼玛接到换房的消息回到了酒店。他问贡布积攒:“二哥,怎把房子换了?出了岔子了?”贡布积攒:“没有,就是觉得要发生什么事情,今晚我们早点睡,后半夜要小心,还有把我们的警服找出来。”丹增尼玛跟随贡布积攒多年,深知贡布积攒的感觉不会有错,就拿雪域扫黑除恶那次,自己要不是跟贡布积攒去了当英县,早被警方逮捕了。
  
  半夜三点多,手机铃声震醒丹增尼玛,他悄悄推开门看见楼道里有警察,丹增尼玛叫醒了贡布积攒,说道:“二哥,有盖子。”贡布积攒翻身起床,和丹增尼玛一起把警服穿在外面。两人套好警服,丹增尼玛说:“二哥,趁外面有盖子,我们混出去。”贡布积攒:“不行,我们是生人,一下就被认出来了。”丹增尼玛:“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在四楼,我们就麻烦了。”贡布积攒也知道一旦警方发现他们换房,很快家就会找到这里的,但现在出去还不是时机。又过一会儿,突然,有人喊叫着火了,贡布积攒觉得时机到了,他从包里拿出一个自制的***,扔到墙外的树林里,只听“轰”一声,树林里变成了一片火海,贡布积攒和丹增尼玛跑到大厅,对值守民警说:“罪犯已抓获,局长让我们赶快救火,快救火去。”说罢,两人和民警冲出大厅跑向着火的树林去。贡布积攒和丹增尼玛跑到树林里脱掉警服,准备向山外逃窜,当他们快爬到树林的防火隔离带时,发现隔离带上有民警在巡逻,两人非常后悔脱掉警服。
  
  桑培和巴桑拉姆冲下一楼看见109的房门大开,跑进去一看,房子里空空荡荡哪里有人的影子。巴桑拉姆跑到前台,见前台没有一个民警,问道:“服务员,我们的民警呢?”服务员说:“你们的人都出去救火去了。”巴桑拉姆怒道:“谁让他们出去的?”服务员吓得低声说:“从楼道里跑出两个警察说,说什么局长说了,人犯已经抓获,让他们去救火。”桑培一听说道:“完了,中了调虎离山计了。”巴桑拉姆马上给康副局长汇报,康副局长命令留下一少部分人做善后工作,其余的人赶快上街道盘查可疑人员。
  
  第二天,吃过早饭。噶发和噶木去草甸上清点牦牛去了。拉错把木柜子抱在院子,打开一看,里面是黄色的贝叶经书。贝叶经是两千五百年前从印度传入西藏的,它是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制作而成,这种树叶不仅纤薄柔韧性好,还有经久耐用和书写空间大等特点。拉错听说过贝叶经,但从未见过,今天看着满箱子的贝叶经,心里非常激动,他双手合十拜了几拜,然后轻轻地把贝叶经取出,一本一本晾晒在院子里,数数一共是三十二卷。拉错见箱子底铺着一块黄色的绸缎,觉得应该把绸缎也拿出来晾晾,当他揭起绸缎时,发现下面还有一本书。书非常薄,是纸质的,封面上写着《奉大清皇帝敕令》。
  
  拉错拿起发黄的经书翻开封面,见扉页上用藏汉两种文字写成:大清皇帝敕令,查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在坐床期间并无大过,念其主政红宫时,勤政爱民、弘扬佛法,特赐恢复其六世佛祖封号。扉页后面是介绍仓央嘉措的生平:仓央嘉措出生在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在康熙三十六年(1706)被指定为五世佛祖的转世灵童……这本书主介绍了仓央嘉措生平,和他遭受迫害圆寂在青海湖畔,最后被清朝政府平反的经过。
  
  拉错看完后,觉得这本书上的记载和历史基本吻合,只是这本是写的更悲壮、更凄凉些。奇怪的是书的最后三页全是空白的,只有底部有一行字。第一页写着:唐古拉神山,腹地藏日月;第二页写着:草甸育沃土,河水穿地心;第三页写着:殿平齐天地,冢高镇寰宇。这几句话是告诉人们,一,在唐古拉山腹地,藏着日月星辉;二,有一块养育人的沃土,有一条河穿入地心;三,仓央嘉措的衣冠冢就安放在这里。大致意思是虽然喇嘛庙的规格非常低,但仓央嘉措不朽的精神早已响彻寰宇,流芳百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