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南朝凶猛(二)
第264章 南朝凶猛(二) (第1/2页)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这次北伐是李嘉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北伐,也是唐国内部各大派系最团结、后方最稳定的一次对外战争。同时,它也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
以前四分五裂的江左冠族,现在除了支持李嘉之外别无选择。以前可以对唐国造成干扰和威胁的荆南被颜色革命颠覆了,清泉节度使陈洪进也三面楚歌,还有岭南的陈思手握小皮鞭监督着他,后方从来没有这么稳固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空前团结的江南,完全统一的中原。
自从开战以来,王臣鹤率领东南行营的郑军将士,与温茂率领的唐军爆发过数次正面激战。直到交手之后,他才清晰的认识到什么叫“江东子弟多才俊”。
江南人才辈出,不弱中原。
徽州军统帅、太尉温茂、马军都尉徐京、步军都尉钱绍、吴郡太守朱寺、姑苏太守沈简、宣威将军萧遥,个个都是熟读饱学之士、能征惯战之辈,几乎没有偏科的,都是文武全才。
和这群人对线真不容易,一个不小心就着了道,能打能杀能算计,有的还贼能喷。得亏自己有兵力优势,不然还真有点撑不住。
北方战场虽说来了三部可汗,可陛下给他们安排的是什么配置?从南打到北的李继贤、禁军统帅凌晨,再加上上个赛季T0级别的应开疆,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我什么配置?
手下这帮大老粗上阵砍人确实很猛,但在谋略计策这一块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一能指望上的刘立权,还给我拉了坨大的,闷声不响的丢了下路高地塔。
真就绝育路。
失去了庐州后,江淮战场上的郑军,自战将到普通士卒都对唐军生出惧意,要不是还有王臣鹤镇着,早就乱套了。
温茂乘机命令各路唐军猛攻广陵、淮北各郡县,人数占据优势的郑军竟然被逼成了防守状态,固守各个重要城池,不敢交战。
王臣鹤也被影响了心态,不敢再贸然接战,用一场大胜来鼓舞军心。只能率领青州军忙着到处救火,疲于奔命。
唐将萧遥更是坐船北上,从淮水转入泗水,率领两千唐军突然出现在徐州城下,差点没把徐州知府给吓个半死!老知府嗑下一粒速效救心丸后,连忙命人关闭了城门,调遣乡军围攻萧遥。
萧遥一连冲杀了三次,发现实在不能取胜后,这才心有不甘的退回了广陵府。虽然没能通过成功夺取徐州,但他这种孤军深入的冒险行为着实把大郑官民惊的目瞪口呆,一时间中原震动!
王臣鹤心急如焚,再加上长期劳累,又被这么一激,最终病倒在了肩舆上。
正是祸不单行的时候。
还好先前文训有远见,早早的就派了兵部尚书冯延、马军都指挥使薛定和望云军都指挥使刘廷让南下。当他们顶来后,唐军攻城拔寨的锋芒才慢慢延缓下来。
在符离郡的灵璧县县衙里,冯延见到了被人抬在肩舆上,躺着来回奔波办公的王臣鹤。
诸葛亮坐四轮车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成竹在胸,从容不迫。王臣鹤躺在自己的肩舆上,是被逼无奈,还不能歇。
战马病了就不干了,你得给它喂草药、调饮食、让它好好休息。
牛马病了不必理会,他会自己看郎中、写战报,绝不耽误工作。
王臣鹤躺在一张露天的木榻上,榻面窄细,刚好可以挤下他的身体,像婴儿床一样把他框在里面,这是为了防止跑动的时候把部署大人给颠飞出去。
榻底高处地面三十厘米,底下横着四五节短梁,竖着两根底杠,跟直升飞机的下面的两个起落架很像,只不过是红漆硬木。
两侧伸出两根舆梁,方便轿夫抬人。
模样甚是凄惨。
“冯公……”
王臣鹤嘴唇发白,额头上贴着白布,见到冯延来到了自己身边,连忙挣扎着就要起身。冯延立刻上前按住他,让他躺靠在背后脏兮兮的软枕上休息。
府衙周围全是东南行营的高级将官,每个人都面色冷峻、脚步匆匆。战局几乎一个时辰一个变化,需要他们及时梳理信息和作出反应,调兵遣将救援、运送物资粮草、人影重重,脚步杂乱。
刘廷让从一旁搬来一张椅子抬到冯延身后,冯延坐了下来,伸手握住肩舆上的王臣鹤右手,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的肩舆后,无奈的问道:
“怎么弄成这个样子?既然生病了,就应该好好躺在榻上休息,何苦挤在这狭小的肩舆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