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吐谷浑的困扰
第275章 吐谷浑的困扰 (第2/2页)李承乾道:“这不是为了气一气你,毕竟天下人都知道,渭水之耻。”
李世民讨了个没趣,又继续吐谷浑的话题:“你猜吐谷浑为何突然来朝?”
李承乾思索片刻,番属国开朝,要么过来要钱,朝谒宗主肯定会有不菲的赏赐,要么就是被人欺负了,过来找老大撑场子。至于真心归服,少之又少,吐谷浑不属于这一类,否则为何贞观九年叛唐?为何不年年来朝?
“是不是吐蕃那里又生事端了?”
李承乾露出一个赞赏的目光,点头肯定了李承乾的猜测。
“朕也奇怪,之前文成公主和亲之后,吐蕃安分了几十年,这一次和亲似乎没达到效果。”
李承乾道:“上一次和亲,带去的是匠人,先进的生产和制造技术,吐蕃人忙着研究这些,壮大国力,当然要安分一段时间。
这一次和亲,带过去的只有金银财宝和一堆佛经,吐蕃人想要的没得到,再次犯边也就不奇怪了。臣总觉得,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李世民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后人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李世民笑道:“下一次有什么俗语,不要说一半。这一点,朕和你想到一处了。这样,咱们取了笔墨过来,将各自的答案写在纸上。”
李承乾暗道:无聊!
不过,皇帝想玩儿,陪着皇帝玩玩儿也无伤大雅。
宫人动手迅速,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就将笔墨摆了上来,李世民和李承乾各自写下答案,交换过后会心一笑。
吐谷浑名义上是大唐的国土,又是皇帝划定的大唐与吐蕃战争缓冲区,只要大唐国力没有衰落,就不可能放弃吐谷浑。
大唐国力强盛,吐蕃对上大唐没有什么胜算。退一万步讲,吐蕃借地利之势,拿下了吐谷浑,等待大唐出兵,一样守不住,怎么看都是一桩赔本买卖。
松赞干布之英睿,禄东赞那样聪慧,不可能看不透这一层道理。吐蕃骚扰吐谷浑,目的不在占有吐谷浑,而是吐谷浑境内大唐的匠人,以及这些匠人所掌握的生产技术。
“臣斗胆猜一猜,父亲若是明发诏书问罪,吐蕃会说是边境流寇作乱,吐蕃也是有心无力。”
李世民冷哼一声:“吐蕃若无地利之势,他就是第二个颉利。”
李承乾摇摇头,所以,印度当年要青藏地区的主权,为何国家坚决维护青藏地区的统一,对此还爆发了中印自卫反击战。
不敢想象,这一场战争若是输了,如今的东方是什么局面。这就好比一群恶徒,架着机枪大炮,居高临下的扫视,地缘优势可见一斑。
当然,战争最后赢了,局势直接反转。印度要是敢开枪,就是东方借助地缘优势,居高临下俯冲印度的大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