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果然还得是李世民啊
第356章 果然还得是李世民啊 (第2/2页)李承乾提着气,刻意挺直了胸膛走在最前面,脑海里反复给自己打气:‘孤是太子,是大唐储君,绝不能让先生和王叔小觑了!’
他步伐稳健,尽量模仿着李世民平日里的沉稳姿态,只是眼底那点故作镇定的紧张,还是没能完全藏住。
李道宗看着他这副小大人模样,忍不住低笑一声,故意放慢脚步,将温禾拉到身后,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问:“小娃娃,本王这儿有个消息,你想不想听?”
“什么消息?”
温禾见他神神秘秘的样子,顿时来了兴趣。
李道宗先不答,反而挑眉反问:“卢氏的事,清河崔氏是不是也牵扯进去了?”
温禾眼眸微眯,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
可在李道宗看来,这沉默已然是默认,他轻哼一声,带着几分果然如此的得意:“你个小娃娃,还在本王面前装玄虚?就凭崔钰书那老狐狸的性子,卢氏敢动士子,背后定然有他撺掇!”
说着,他话锋一转,语气里添了几分郑重:“你刚回长安还不知道,前几日崔钰书主动上书,说愿意为陛下献上关内一千顷良田,说是‘为天下农人表率,助朝廷充盈粮仓’。”
“一千顷?”
温禾猛地停下脚步,声音都提高了几分,最后一个“顷”字咬得格外重。
他清楚,大唐一顷等于一百亩,一千顷便是整整十万亩良田!
这可不是小数目,即便是家底丰厚的清河崔氏,要拿出这么多肥沃的关内良田,也无异于割肉。
李道宗见他这般惊讶,顿时觉得心情舒畅,继续说道:“不止如此!崔氏献田后,太原王氏也跟着动了,几日前,两家族长分别上书陛下,说在族中查出了隐户,崔氏查出两千户,王氏查出三千户,加起来足足六万多人!还说治家不严,累及朝廷户籍,主动向陛下告罪,将这些隐户全部交了出来,归入朝廷编户。”
“嘶!”
温禾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眼神里满是震惊。
士族交出隐户,这可能吗?
一下子还这么多人。
只怕是他们向李二妥协的诚意吧。
“他们竟然有这么大的魄力?”
他原本以为,五姓七望背靠百年根基,即便卢氏出事,崔氏、王氏也会硬撑着与李世民对峙,没想到他们竟这么快就服软,还做出了如此大的让步。
李道宗闻言,顿时轻笑一声,眼神里带着几分狡黠:“魄力?不过是怕了罢了,几日前陛下召见崔钰书,当时特意命某带着一百多左领军将士,亲自护送他出宫。”
温禾瞬间明白了,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啊。
左领军是禁军精锐,一百多将士护送,明着是保护,实则是告诉崔钰书。
朕有能力随时掌控你的生死,若是崔氏不服软,清河崔氏怕是要步卢氏后尘,甚至从五姓七望中除名。
而且带头的还是李道宗。
这位可是李世民的铁杆重臣。
温禾此刻是由衷的佩服李二。
难怪之前他不让自己去调查啊,从一开始只怕他就想着用这件事情,来威吓五姓七望了吧。
如今既得了良田与隐户,充实了朝廷实力,又没让士族彻底撕破脸,避免了朝堂动荡,可谓一举两得。
果然还得是李世民啊。
这弯弯绕的,他反正是搞不来。
这位陛下,真的太可怕了。
温禾心中竟然第一次生出一种敬畏。
“那此事就这么算了,那些白白枉死的士子呢?”
温禾眉头微微锁起。
李道宗闻言,微微愣了一下,沉吟了片刻后,笑道。
“卢子业和卢鸿、卢轨和涉案官员都被流放了,那些强人都判了弃市,二人在长安的产业也被罚没了,陛下亲自下旨抚恤那些被害的士子,这还不够啊。”
他笑的轻快,好似这样已经是极大的补偿了。
可温禾却感觉心里发寒。
就这样?
只是流放!
只是杀了那些强盗?
“流放的路上,什么意外都会发生。”
温禾眼眸微缩。
李道宗睨了他一眼,只当做什么都没有听见,朝着周福喊道。
“岁岁面呢,怎么还没端上来,本王饿了。”
“来了来了,任城王稍后,马上就来。”周福擦着汗。
他也不敢真的只准备面食,临时让人去烤了一只羊来。
‘小郎君太节俭了,过了生辰居然只吃汤饼。’
……
几日后,高阳县府张灯结彩,一派热闹景象。
温禾按规矩发出请柬,将生辰当日送礼的人尽数邀来。
一来是回谢贺礼之情,二来也是应了礼数。
连李世民与长孙无垢,他都备了请柬,虽知帝后不会亲临,却也不能失了君臣礼节。
宴席刚开,府门外忽然传来传旨的号角声,众人顿时肃立。
竟是宫中内侍来了。
众人见状,纷纷上前行礼。
只见高月手持明黄圣旨,稳步走进前院,朗声宣读:“朕闻,高阳县子温禾,少年聪颖,忠君体国,初入仕途便屡建功勋,今逢其总角生辰,特赐绢布五百匹、金五百两、银万两,以彰其功,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在场众人无不哗然。
这份赏赐之重,堪称罕见!自李世民登基以来,这般为臣子生辰赐下重金厚礼的。
此前也只有李靖、秦琼等开国元勋有过此殊荣。
温禾不过是个新晋县子,竟能得此隆恩,足见陛下对他的看重。
“臣温禾,携舍妹温柔,叩谢陛下隆恩!”温禾当即拉着温柔行礼接旨。
心中暗自想着:‘李二够大方的。’
高月上前递过圣旨,笑着道:“恭贺高阳县子,陛下特意吩咐,让奴婢务必将赏赐亲自送到府中,足见陛下心意。”
“多谢高中官费心。”
温禾接过圣旨,顺势邀道。
“今日府中设宴,高中官不如留下来喝上一杯?”
“奴婢还要回宫复旨,便不叨扰县子了。”
高月躬身辞谢,又与在场的李靖、李道宗等重臣一一见礼,这才带着内侍宫人离去。
高月一走,李靖便走上前,拍了拍温禾的肩膀,语重心长地提醒:“嘉颖,这份殊荣,你可要牢记于心,陛下越是看重,你日后行事便越要谨慎,切不可恃宠而骄。”
他是过来人,深知帝恩虽重,却也需时时警醒,方能长久。
“下官谨记李公教诲。”温禾点头应下。
他明白李靖的好意,却也有自己的考量。
若是他真如寻常臣子般谨小慎微、处处收敛,反而会让李世民起疑。
他的特别之处,本就是李世民看重的原因之一,适度展露锋芒,才是最稳妥的相处之道。
所以今晚他必须要干一些事情。
前院的宴席,座上宾皆是朝中重臣,不是国公、郡公,便是县侯。
所以温禾特意在后园另设了几桌,留给百骑的弟兄们。
张文啸、范彪等人跟着他出生入死,今日宴席,自然不能忘了他们。
许敬宗和苏定方在前院敬了几轮酒,便偷偷溜到了后园。
二人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在前院与那些老臣应酬,总觉得有些不自在,倒不如来后园与百骑的人喝酒畅快。
“哎?张文啸和范彪呢?”
许敬宗刚坐下,扫了一圈在场的百骑,顿时皱起眉头、
“今日是温县子的回宴,他们二人怎么没来?”
苏定方也跟着打量,随即补充道:“不止他们俩,一队至五队的队正,怎么都没见人影?”
后园摆了四桌宴席,此刻却空了两桌,明显少了十余人,都是百骑的核心骨干。
许敬宗正疑惑,一旁的黄春已经喝得醉醺醺的,闻言傻笑着摆手:“许参军、中郎将,你们……你们是喝醉了吧?那些人……不就坐在那……”
话还没说完,他便“咚”的一声趴在桌上,彻底醉晕了过去。
许敬宗与苏定方面面相觑,心中的疑惑更甚。
黄春这话,分明是语无伦次,那些队正根本就没在场!
他们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
百骑的核心集体缺席,绝非偶然,定是有什么大事!
而此刻,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十余名身着劲装、跨骑骏马的身影正朝着西面疾驰而去。
为首的两人,正是张文啸与范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