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朕说合适就合适
第358章 朕说合适就合适 (第1/2页)“回来了?”
立政殿内。
檀香袅袅却压不住空气中的凝重。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目光沉沉地落在殿门口的温禾身上,语气听不出情绪,可紧蹙的眉头与紧绷的下颌线,早已暴露了他的怒火。
不等温禾开口,李世民猛地抬手,重重拍在面前的御案上,案上的笔墨纸砚都震得跳了跳。
他指着温禾,声音里满是压抑的怒意:“你也知道回来!这几日你去了何处?竟连一封信都没有传回长安,私自离开京畿之地这么久,你眼里,可有朕这个陛下?可有君臣之礼?”
话音落下,立政殿内的气氛瞬间压抑到了极致,连呼吸都仿佛变得沉重。
侍立在一旁的高月见状,连忙使了个眼色,让殿内的内侍、宫女尽数退下,又轻手轻脚地合上殿门。
他跟随李世民多年,深知陛下此刻虽怒,却不愿让外人看了温禾的窘迫。
温禾被这阵仗弄得愣了愣,随即失笑:“陛下息怒啊!我这出去可不是为了游山玩水,是去办正事、找人的,哪顾得上写信?”
他心里暗自嘀咕。
不就是离开长安几天吗?
之前他去会州,走了一个多月,陛下也没这么大火气啊,今日这是怎么了?
“啪!”
又是一声重响,李世民的手掌再次落在御案上,这一次力道更足,连龙椅都似乎晃了晃。
他瞪着温禾,胸口剧烈起伏,竟是气的说不出话来。
他哪里是气温禾“私自离京”,分明是怕!
他心中明白,对于判卢子业等人流放,温禾肯定不满。
所以他坐视温禾让百骑出手截杀,默然这件事情就是强盗土匪做的。
但他还是担心,怕温禾因为这件事情心声嫌隙。
这些日子温禾杳无音讯,黄春带着百骑在华洲翻了个遍都没找到人,他心里便忍不住犯慌。
这竖子莫不是因为此事心生嫌隙,竟要带着玄甲卫逃走?
虽说温柔还在长安,可温禾的性子向来随心所欲,万一真狠下心抛下妹妹远走。
如果再过两日还没找到温禾,,他早已下了海捕文书。
“陛下您先别动火啊!”
温禾见李世民真的动了气,连忙上前两步,语气也收了几分随意,带着几分讪讪。
“我这次去华洲,是去找孙思邈孙道长了,而且,孙道长这次也跟着我回长安了,此刻就在殿外候着,还没来得及通传呢!”
他这话说得坦诚,心里却也有些无奈。
自己虽没提前报备离京,可身边跟着的玄甲卫,明着是“护卫”,暗着不就是陛下派来盯着他的吗?
这些人肯定早就把自己的行踪传回长安了。
再说了小柔还在长安呢,他总不能抛弃自己妹妹就这么跑了吧。
真的要跑,那也得带着自己的家产和妹妹。
“孙思邈?”
听到这个名字,李世民紧绷的身体猛地一顿,脸上的怒意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错愕。
他盯着温禾,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敢置信:“你说的,可是那个隐居民间。医术冠绝天下的孙道长?你真把他请回来了?”
李世民不由得有些激动。
自从温禾说了长孙无垢只有十年的寿命。
他便时刻担心着她的身体。
还有秦琼。
李世民着实不想看到历史上事情再次发生。
也不愿意让后世的人觉得他是一个刻薄寡恩之人。
只是前番一直没有找到他,李世民心里也着急。
没想到温禾出去一趟,竟然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只是……
李世民不禁有些犹豫。
孙思邈性子淡泊,连李渊在位时都请不动,温禾不过去了几日,竟真的把人请回了长安?
温禾见他气消了大半,连忙点头:“正是他!孙道长医者仁心,我与他说想在长安开办医者学堂,教穷苦人学医,他便答应了,如今人就在殿外,陛下若是想见,我这就去请他进来?”
李世民盯着温禾看了片刻,见他神色坦然,不似作假,这才缓缓松了口气,紧绷的肩膀也垮了几分。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语气里的怒意散去,多了几分哭笑不得:“你这竖子……下次离京,哪怕让人传个口信也行,免得朕白白担心!”
李世民话音刚落,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语气愈发急切:“还有!你快些去请孙道长进来!你这竖子向来不知礼数,怎么能让孙道长这样的高人在殿外久候?传出去,岂不是让人说朕怠慢贤才?”
你大爷的!
温禾暗自翻了个白眼。
方才还拍案怒斥,此刻倒对孙思邈这般敬重,真是“过河拆桥”。
他压下心绪,堆起笑脸应道:“喏!臣这就去请!”
说罢快步退出殿外。
殿外廊下,春日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
孙思邈背着旧药箱静立。
高月就站在不远处,是不是的还打量着这位看着贫苦的老道士。
也不知道温县子,从哪里找的这位道长。
以前也没听说县子薪俸到家啊。
难不成是为陛下找来的?
他心里正猜测着,便见到温禾走了出来,二人打了个照面后,他便退到一边了。
见温禾出来,孙思邈目光扫过少年神色,见无慌乱,便微微颔首:“小郎君出来得快,陛下未因你私自离京为难你吧?”
温禾上前帮他理了理药箱背带。
“陛下就是担心我没音讯,如今解释清楚去了华洲,气早消了。”
他刻意略过李世民怒斥的模样,免得孙思邈多心。孙思邈指尖摩挲着药箱木纹,笑道:“如此便好。既解了误会,咱们早些入宫复命,也好尽快筹备后续事。”
他本以为温禾入宫只是常规报备,没多想其他,满心都是后续行医安排。
温禾却拦着他:“孙道长别急,陛下特意让我请您进去,想亲自见见您,绝不为难您。”
“陛下要见我?”
孙思邈微微一怔,随即低笑:“倒是贫道疏忽了,你特意去华洲请我回长安,陛下定然好奇,想来也不意外。”
说罢提步往殿内走,温禾连忙跟上。
孙思邈随温禾踏入立政殿,殿内檀香与墨香交织。李世民早已起身走下台阶,脸上带着笑意:“孙道长一路辛苦!朕久闻您医术高超、心怀仁善,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这般热情让孙思邈略感意外,他躬身拱手:“道人孙思邈,见过陛下,陛下日理万机,还惦记民间医者,小道惶恐。”
“道长太过谦虚。”
李世民亲自扶他。
“朕早听说您在华洲、同州为百姓治病,不收分文还自掏腰包买药,这份仁心远胜许多官员!”
说着引孙思邈到楠木坐榻坐下,高月连忙奉上茶汤。
刚落座,李世民神色便多了几分郑重,语气平和却带着关切:“孙道长,今日请您来,实有一事相求,关乎皇后的身体,皇后平日与常人无异,只是偶有气疾,犯病时会轻咳几声,虽不影响起居,却也让朕放心不下,听闻您擅长调理杂症,便想请您为她诊脉,看看能否彻底调理好,还望您能出手相助。”
有些话李世民也不便说。
特别是长孙无垢寿命的事情。
要不然就也好解释了。
孙思邈一愣,随即正色:“陛下请讲,小道若能办到,定不推辞,医者本就该为患者解忧,哪怕只是小症,也该尽心。”
李世民见他应允,松了口气,语气也轻快些:“皇后性子要强,总说自己无碍,不愿多麻烦御医。可朕瞧着她偶尔咳嗽时,还是心忧,你若能帮她调理好,便是解了朕的一桩心事,到时候无论道长要什么,朕都无不可”
孙思邈点头:“陛下体恤皇后,小道明白,不知皇后在何处?小道随时可去诊治。”
“皇后就在万春殿,离此不远,朕陪您过去!”
李世民起身。
“温禾,你也来。”
“喏!”
温禾应下,三人一同出了立政殿。
宫道旁柳树抽新绿,嫩柳芽在春风中摇曳,李世民脚步从容,却难掩对皇后的在意。
孙思邈跟在身后,暗自琢磨。
偶发气疾虽轻,却也需仔细诊查,免留隐患。
他知道想要除去病根是不可能的,只能慢慢调理了。
不多时便到万春殿,宫女上前行礼:“奴婢见过陛下,皇后正在内殿看书,方才还问起陛下今日政务忙不忙呢。”
“免礼。”
李世民摆了摆手,轻声道:“别惊动皇后,咱们直接进去。”
内殿光线明亮,窗纱半掩,微风拂过,带着书卷香气。
孙思邈与温禾随李世民入内,便见软榻上坐着位素衣女子,手中捧着一卷书,发髻用玉簪简单固定,面色红润,神态娴静,正是长孙无垢。
长孙无垢见李世民进来,放下书卷笑道:“陛下怎么来了?今日回来得倒早。”
抬眼看到孙思邈,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却也温和颔首。
“给你带了位客人。”
李世民走到榻边,语气温柔。
“这位是孙思邈孙道长,医术高超,知道你偶有咳嗽,便请道长来给你诊诊脉,好好调理一番,省得我总惦记。”
长孙无垢闻言,无奈笑了笑:“我都说了无碍,不过是偶尔咳两声,哪用这么麻烦。”
“微臣拜见皇后。”温禾冒个头,想着长孙无垢一笑。
“嘉颖也来了,你这几日出了长安,也没来个信件,倒是叫陛下好生着急了。”长孙无垢话语里带着几分责怪。
温禾讪讪:“微臣知错了。”
“日后莫要再如此了,免得陛下与本宫担心。”长孙无垢见他认错的快,便也莞尔的笑了起来。
温禾当即便应了一声,然后让了开来,让孙思邈上前。
“这位便是孙道长吧。”长孙无垢打量了他一番。
孙思邈近前行礼:“小道见过皇后。”
“孙道长今日是特意来为你诊断的,嘉颖这几日出长安,便是寻他来的。”
李世民是真的这么认为的,所以刚才才那么快消了气。
长孙无垢闻言,特意朝着温禾看了一样。
只见后者嘴角上扬一笑,长孙无垢心中不禁有些感动:“那多谢嘉颖了”。
随即她又对孙思邈道:“有劳孙道长了。”
“来人,搬个软榻来。”
不久后,宫女将软榻搬来,长孙无垢坐在那。
孙思邈在榻边胡床坐下,先观察她面色。
气色红润,眼底无倦意,再看舌苔,淡红薄白,并无异常。
他轻搭住长孙无垢的手腕,闭眼凝神,细细感受脉象。
殿内静了片刻,李世民站在一旁,目光落在两人身上,带着几分期待。
片刻后,孙思邈睁眼收手,语气平和:“殿下脉象平稳,气血也算充盈,只是肺经略有些虚浮,想来便是偶发咳嗽的根源,平日是否在通风差的地方待得久些?或是换季时容易着凉?”
长孙无垢眼中露惊色,点头道:“道长说得没错。宫中有几处殿宇通风确实一般,上月换季时也确实淋了点雨,之后便偶尔会咳几声,倒也不重,过几日便好。”
“这便是了。”
孙思邈笑道。
“皇后体质本就偏温和,肺经稍弱,遇着闷湿或微凉的环境,便容易引发轻咳,算不上大病,却也需调理,免得日后遇着寒气,症状加重。”
李世民连忙问:“孙道长,那该如何调理?需不需要用药?”
“无需用重药。”孙思邈道。
“我给皇后开一副温和的方子,以百合、玉竹润肺,茯苓、白术健脾,脾肺相生,脾健则肺强,每日一剂,煮水代茶便可,喝上半月便能见效,只是要注意,日后不能太过操劳,也不可大喜大悲。”
李世民闻言,看向长孙无垢,眼神满是担忧。
后者莞尔,轻轻的应了一声:“本宫知晓了。”
孙思邈继续说道:“另外,平日多开窗通风,晨起可在殿外慢走片刻,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少些甜腻,多吃些梨、银耳这类润喉的食物,便无大碍。”
说着,他从药箱取纸笔写药方,字虽不工整却笔力遒劲:“此方温和,即便多喝几日也无妨,皇后若是忘了喝,偶尔断几日也不打紧,重点还是日常养护。”
李世民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递予宫女:“按此方抓药,每日煎好送到殿里,记得叮嘱御膳房,多给皇后准备些梨羹、银耳汤。”
宫女领命退下,长孙无垢对孙思邈道:“多劳孙道长。”
“皇后折煞小道了,作为医者治病是便是本分。”孙思邈拱手。
“皇后日后若是再咳,也无需紧张,按方子喝几日茶,多注意休息便好。”
又交代了一番,见日头渐斜,李世民便带着两人退出万春殿。
殿外,李世民看着孙思邈,语气恳切:“孙道长,您医术高超,皇后的调理也多亏您。朕想封您为太医院院令,统领太医院,既方便日后为皇后复诊,也能为大唐培养更多医者,不知您意下如何?”
孙思邈闻言,连忙躬身推辞:“陛下美意,小道心领,只是小道闲散惯了,常年在民间行医,实在不习惯朝堂规矩。太医院院令之职,责任重大,小道恐难胜任,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李世民没想到他会拒绝,愣了愣,又劝道:“孙道长,太医院院令位高权重,能调动全国药材,更利于您行医救人,您再考虑考虑?”
“陛下,小道心意已决。”
孙思邈态度坚决。
“小道此生所愿,便是在民间为穷苦人治病,不愿被官职束缚,还望陛下体谅。”
李世民见他执意拒绝,心中顿时有些不满了。
最重要的是他担心孙思邈就这么离开长安了。
日后若是皇后生病,自己又要去何处寻他?
一旁的温禾赫然察觉到气氛有些怪异,趁机上前躬身:“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你说。”
李世民看向他。温禾朗声道:“臣此次去华洲请孙道长回长安,除了想请他为百姓治病,还想与他一同开办一所医学学堂,太医院培养的医者多为皇室官员服务。”
“可穷苦百姓连看病的人都难寻,臣想办的学堂只收穷苦子弟,免费教医术,学成后让他们回故乡治病,孙道长医术高、心怀百姓,臣想请他当山长主持教学。”
“医学学堂?”
李世民闻言有些疑惑。
这说法倒是新奇啊。
他沉吟了片刻后,眼前顿时一亮、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温禾,你竟有这般想法!”
孙思邈也连忙补充:“陛下,温小郎君的想法小道十分赞同,小道行医多年,见多了百姓因没钱请医失去亲人。培养穷苦子弟行医,能解燃眉之急,且学堂开销温小郎君承诺自行筹备,不给朝廷添麻烦。”
“此话当真?”
李世民看向温禾。
“你真能自行筹备学堂开销?”
“回陛下,臣家中与民部有生意往来,每月收入足够支撑学堂初期开销。”
温禾说着,忽然勾起唇角,眼神里闪过一丝狡黠,像只算准了猎物的小狐狸。
李世民一看他这模样,便知这竖子准没憋着好主意,忍不住在心里暗叹。
每次温禾露出这神情,自己总要被“薅”点东西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