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古城入口
第二十五章 古城入口 (第1/2页)三天后,李明站在挪威特隆赫姆附近的一座山坡上,眺望着下方的峡湾。深蓝色的水面在阳光下闪烁,远处的雪山倒映在平静的水中,构成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风元素殿堂应该就在这片区域,”他对身旁的林雪说,查看着玉佩上显示的模糊地图,”但具体位置还不够清晰。”
从日本撤离后,守夜人立即安排了秘密行程,将核心团队转移到北欧。此时,李明、林雪和王教授已经抵达挪威,开始寻找风元素殿堂的线索,而藤原则留在亚洲,协调阴阳厅与守夜人的联合行动,监视混元派的动向。
“根据当地民间传说,这一带曾是古代北欧萨满聚集之地,”王教授解释,翻阅着笔记,”他们信仰风神瓦力,认为这些峡湾是神灵呼吸的通道。从源力角度看,这与风元素殿堂的特性高度吻合。”
他们沿着山路继续前进,目标是据说藏有古老石刻的洞穴。当地守夜人联络人——一位挪威历史学家汉森教授已先行一步,在山洞入口等候。
“这一区域的地下结构极为复杂,”林雪查看着地质地图,”大量冰川活动和地壳运动创造了错综复杂的洞穴系统。如果风元素殿堂真的在这里,入口可能隐藏得非常巧妙。”
随着他们接近目的地,李明感受到木之钥和玉佩的微妙波动。四种元素能量——水、火、土、木——在他体内流转,相互影响,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感知能力。他现在能够识别更加微妙的源力波动,特别是当不同元素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独特模式。
“有意思,”他突然停下脚步,闭上眼睛感受,”这里的源力流动...与我之前经历的都不同。更加...流动,更加自由。”
林雪点头:”风元素的特性——变化无常,难以捕捉,却又无处不在。”
下午晚些时候,他们抵达了约定地点。汉森教授——一位六十多岁、精神矍铄的老学者已在洞口等候。
“欢迎来到'风之低语洞穴',”他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打招呼,”这里是挪威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也是我研究了三十年却仍有无数谜团的课题。”
汉森教授将他们引入洞穴。入口处平淡无奇,但随着深入,墙壁上开始出现精细的石刻——风格独特的图案,既不同于传统的北欧符文,也不同于他们在亚洲见过的姆大陆符号,却似乎是两者的某种融合。
“这些石刻记录了一个古老传说,”汉森解释,照亮一面特别完整的壁画,”关于'天空之民'的故事——一群能够操控风的人,据说他们从天而降,教导古代北欧人气象预测和航海技术,然后在大灾难来临时返回了他们隐藏在山中的家园。”
“天空之民...听起来像是姆大陆的一支分支,”王教授评论道,仔细研究着石刻中的人物形象,”可能是大灾难后逃到北欧的一群元素引导者。”
洞穴蜿蜒曲折,时而宽敞,时而狭窄,但始终有一股奇特的气流流动,即使在最深处也不会感到闷热或缺氧。李明注意到,这气流似乎有一定的规律,如同轻柔的呼吸。
“最有意思的部分在这里,”汉森教授领他们来到一个圆形洞厅,中央是一根粗大的石柱,上面环绕着七个风格各异的符号,”我花了二十年研究这些符号,发现它们代表七种不同的气象现象:微风、强风、暴风、旋风、季风、热风和寒风。但更奇妙的是,在特定日子,当外面刮起特定方向的风时,这个石厅会产生奇特的音响效果,仿佛整个山体在歌唱。”
李明走近石柱,立刻感受到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源力波动。他取出玉佩,发现它对第五个符号——代表季风的标记有明显反应,开始发出微弱的青色光芒。
“这是某种认证机制,”他轻声对林雪说,”类似我们在之前殿堂看到的。”
“但似乎还缺少什么,”林雪观察道,”反应不够强烈。”
王教授查看着石柱底部的一圈小型凹槽:”看这里,像是需要某种特定物品放置其中。”
汉森教授好奇地看着他们的互动:”你们似乎对这些古老遗迹有独特的理解。我研究多年,却从未见过这种...反应。”
李明思考了一会儿,决定坦诚部分信息:”汉森教授,我们相信这个洞穴与古代'元素殿堂'网络有关,特别是风元素殿堂。我们正在寻找进入的方法。”
老教授的眼睛亮了起来:”元素殿堂!我在古籍中见过这个概念,但一直以为是神话隐喻。如果真实存在...这将改写我们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在简要解释了他们的发现和使命后,汉森教授变得更加热情,主动分享了他多年研究的细节。
“根据我的考古发现,这个洞穴系统下方可能确实存在更大的人工结构,”他展示着一份复杂的地下地图,”但所有明显的通道都在古代地震中被封闭了。如果还有入口,一定极为隐蔽。”
李明再次仔细检查石柱和周围环境。汉森提到的”山体歌唱”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风元素以声音和振动为媒介...也许入口的激活与声音有关?
“教授,您能详细描述一下那种'歌唱'现象吗?”他询问,”具体是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条件下会出现?”
“最明显的是每年春分和秋分时节,当西北风以特定角度吹入峡湾,”汉森回忆道,”声音很难形容...像是远古的呼唤,同时低沉又高亢,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更奇妙的是,声音似乎能引发特定的情绪和景象,许多听过的人描述看到了相似的幻象——一座悬浮在云端的城市。”
“空中城市...我在姆大陆文献中读到过类似描述,”王教授兴奋地说,”被称为'风之殿',据说是风元素引导者的圣地。”
李明突然有了灵感:”声音是钥匙!我们不需要等待特定的风,而是要重现那种声音模式。”
他开始检查石柱周围的结构,注意到洞厅的形状实际上是一个精确的声学设计,能够放大和引导特定频率的声波。石柱上的七个符号可能代表七种不同的音调或振动模式。
“我想我知道激活方式了,”李明告诉团队,”我们需要用源力创造特定的声波模式。”
他取出所有四把钥匙——玉佩、火之钥、土之钥和木之钥,将它们按照石柱上符号的排列方式放置在周围的凹槽中。然后,他闭上眼睛,尝试调动四种元素能量,按照石柱上的季风符号指示的模式振动。
起初,只有微弱的嗡鸣声。但随着李明逐渐掌握节奏,声音开始增强,回荡在整个洞厅中。四把钥匙各自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光线交织形成复杂的图案,投射在洞穴顶部。
林雪和王教授也加入进来,利用自己的源力技能辅助李明,稳定能量流动。汉森教授则惊讶地看着这一切,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三十年...三十年的研究,终于...”
当声音达到某个临界点,整个洞厅突然开始震动,但不是危险的那种,而是一种有节奏的律动。石柱中央裂开,露出一道螺旋向下的阶梯。同时,钥匙们漂浮起来,回到李明手中,光芒逐渐消退。
“打开了,”林雪轻声说,看着那道黑暗的通道,”风元素殿堂的入口。”
汉森教授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这...这是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我可以跟随吗?我必须亲眼看看...”
李明看向林雪和王教授,三人无声地交流了一下意见。汉森教授是当地专家,他的知识可能有所帮助,而且他已经看到了这么多,完全排除他可能不明智。
“您可以和我们一起,”李明最终同意,”但必须严格遵守我们的指示。这些古代场所往往设有防护机制,可能对未经授权的访客不友好。”
“我完全理解,”老教授郑重承诺,”我会遵循你们的每一个指示。”
四人点亮照明设备,开始沿着螺旋阶梯下降。与之前几个殿堂不同,这里的通道出奇地宽敞,没有明显的障碍或陷阱。墙壁上镶嵌着一种发光的石头,提供柔和的青白色光线。
“感觉空气在流动,”林雪注意到,”不像普通的地下空间那么沉闷。”
“这个设计让我想起古代波斯的风塔,”王教授评论道,”利用空气密度差创造自然通风。”
随着深入,他们开始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风的低语、遥远的歌声,以及似乎是笑声的回音。这些声音飘渺不定,时远时近,给人一种迷幻的感觉。
“声音幻象,”林雪警告,”风元素的特性之一。保持警惕,不要被干扰。”
下降约十分钟后,阶梯突然结束,队伍进入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这个空间令人震撼——一个直径超过一百米的圆形大厅,顶部高耸,宛如一座地下大教堂。最令人惊讶的是,整个空间中弥漫着轻薄的云雾,在大厅中部形成几个漂浮的云层平台。
大厅的中央是一座悬浮在空中的小型建筑,外形像是一座精美的亭子或神殿,没有任何明显的支撑结构
大厅的中央是一座悬浮在空中的小型建筑,外形像是一座精美的亭子或神殿,没有任何明显的支撑结构,就这样悬浮在云雾之间。建筑周围环绕着七根晶莹剔透的水晶柱,每根柱子内部似乎都有不同色彩的气流旋转。
“令人难以置信,”汉森教授震惊地轻声说道,”这完全违背了常规物理学原理。”
“源力建筑的典型特征,”王教授解释,”利用元素能量创造的反重力效果。水之殿堂有水的支撑,火之殿堂有热气流,土之殿堂有地质结构,木之殿堂有生命力,而这里——”
“风的力量,”李明完成了他的句子,”空气本身成为了支撑和建筑材料。”
他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到达中央的悬浮神殿。大厅地面与神殿之间没有明显的桥梁或道路,只有那些看似不稳定的云层平台。
“我想这是一个测试,”林雪观察道,”考验访客对风元素的理解和信任。”
李明思考片刻,然后取出玉佩,尝试感受周围的源力流动。在他的感知中,空气并非静止的,而是按照特定模式流动,形成看不见的”风道”,连接地面和云层平台。
“有一条路径,”他告诉团队,”由气流构成,但需要正确的步伐和节奏才能跟随。”
他小心地迈出第一步,看似踏入空气中,但脚下传来一种奇特的支撑感,仿佛踩在弹性十足的气垫上。
“跟我来,”他边走边指导,”感受气流的方向,跟随它的节奏,不要抗拒。”
林雪和王教授凭借丰富的源力经验,很快掌握了窍门,跟在李明身后稳步前进。汉森教授则显得犹豫不决,毕竟对普通人而言,踏入看似虚无的空中是极大的心理挑战。
“握住我的手,教授,”王教授伸出手,”相信我们,也相信你研究了一生的古代智慧。”
汉森深吸一口气,握住王教授的手,闭上眼睛迈出第一步。当他感受到脚下确实有支撑时,脸上的恐惧逐渐转为惊喜。
四人沿着看不见的风道,从一个云层平台跳到另一个,逐渐接近中央的悬浮神殿。随着接近,他们能更清晰地看到神殿的细节——它并非由常规建材构成,而是由某种半透明的晶体建造,表面刻满了风元素符文,内部有青白色的能量流动。
最终,他们成功抵达神殿入口。入口没有门,只有一道拱形开口,周围刻着一圈特殊符文。当李明接近时,符文开始发光,似乎在回应他携带的钥匙。
“它在欢迎我们,”他轻声说,走进神殿内部。
神殿内部空间比外观看起来要大得多,中央是一个悬浮的风之漩涡,形成一个微型风暴眼。漩涡周围是七把造型各异的座椅,每把都面向不同方向,似乎为特定的仪式或会议设计。
“这里是风元素议会,”王教授推测,检查着墙上的历史记载,”古代风元素引导者聚集和决策的地方。”
就在团队观察神殿布局时,中央的风暴眼开始旋转加速,风声由微弱变得强烈。从漩涡中心,一个人形逐渐显现——风之殿堂的守护者。
与之前遇到的守护者不同,风守护者呈现为一个年轻男性的模糊形象,全身半透明,边缘不断流动变化,仿佛随时可能化为一缕风消散。他没有实体,更像是一个由风构成的投影或幻象。
“水之引导者,”守护者的声音如微风拂过,时而清晰时而飘渺,”你已经收集了四把钥匙,远超我的预期。”
李明向前一步,恭敬行礼:”我们寻找风之钥,继续完成收集七钥的使命。”
守护者围绕着他们缓慢飘动,似乎在评估每个人:”水、火、土、木...四种元素的力量已在你体内融合。这种平衡的成就很少见。”
他停在汉森教授面前,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个没有源力能力的人类,却有着真诚的求知欲和尊重。”他轻笑一声,”几千年来,你是第一个单纯凭着知识和信念来到这里的普通人。”
汉森教授惊讶地说不出话来,只能诚惶诚恐地点头致意。
守护者返回中央位置:”关于风之钥,我必须告诉你们,情况比你们预期的更复杂。”
他挥手在空中划出一个符号,神殿一侧的墙壁变为透明,显示出另一个空间的景象——一个与他们所在神殿类似但更简陋的房间,里面有五个人正围绕着一个装置,看起来正在进行某种仪式或实验。
“你们来晚了一步,”守护者说,”三天前,另一组访客找到了通往殿堂的次级入口。他们带着强大的源力装备和一定的古代知识,成功进入了存储风之钥的内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