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潜在的竞争者们(4K7)
第53章 潜在的竞争者们(4K7) (第1/2页)有生之年能在F1里听见这么字正腔圆的两个汉语音节,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事情。
年轻一点的车迷可能还只会觉得束龙这家伙有点意思挺对胃口,很多车龄大一些的资深赛车粉现在眼眶里早就孕着一汪温热了,但有一个情绪无论是老是少都是共通的,那就是发自内心的骄傲!
背后这些隔空的期许并没有成为束龙的动力,一旦开始投入到对速度极限的追求当中,他思考的程序里就完全容不下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运行了。
发车直道打开DRS全力加速,直接满油打入一号弯,过了弯心之后开始松油制动,同时将档位降至五档。
因为一、二号弯之间有一个外高内低的倾角可以提供更高的外侧轮抓地力,这么一来就不用为了确保二号弯之后的直道加速,而去牺牲自己的弯速走“V”型线去抱二号弯的晚弯心了。
正常保持“内外内”的U型走线,刚刚贴住二号弯弯心的路肩,束龙脚上就已经开始给油加速。
这里的赛道表面有一个微微拱起的小包,如果犹豫了反而没有办法利用充足的速度提供足量的出弯下压力,赛车被地形微微抛起的时候很容易突然丢失前轮的抓地力导致推头冲出赛道限制。
出弯用尽所有的外侧路肩,这里对赛道边界的判定非常宽松,利用好路肩的空间至少可以在圈速上获得0.2秒的优势。
紧接着向右外拉,不用降挡松一脚油甩进三号弯,然后马上轻点一脚刹车完成重心转移,吃住四号弯的弯心后就可以继续开油出弯利用小直道充分加速,后又是通过松油松将车辆负载从后轮稍微向前轮转移进入五号弯。
六号弯因为是下坡反倾角的右弯,五号弯过后需要提前松一点油门用半油门的状态通过弯心,接近地形高点之前便可以踩深踏板抓住这一小段下坡直道加速。
之后的出弯路肩没有必要硬吃,这里会稍微损失一点时间,但组合弯本就不可能每一个都采取最高效的过弯方式,整体速度最快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随后的七号大弧度的左弯需要留足一个充分的入弯角度,这里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加速路段,在整体圈速的重要性上远比七号弯前的小直道关键得多。
至此整个铃鹿赛道最经典也是难度最高的连续S弯道组彻底结束,全段对油门的控制必须非常精确,油门对赛车重心的管理在圈速上的影响极大。
而吃准了轮胎抓地力极限的束龙,在二号弯之后直到七号弯之前,也仅仅只在四号弯前轻轻点了一脚刹车将更多的重心过渡到前轮,除此之外全程没有碰过刹车。
在换上红色的超软胎之前,第一赛段的紫就一直是由束龙保持的,哪怕后来的总圈速排名直落第八也没有让人夺走。
在这个极其复杂的连续弯道赛段,束龙的第一段圈速配合上红牛高下压性质的赛车冠绝全场的快,而他主要损失圈速的地方其实是后面两段。
经过了七号弯之后的全油门的长线加速,直到八号弯前五十米左右才紧急制动,直接一把将赛车砸进八号弯。
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弯实际上相当刺激。
弯前的制动主要目的其实并不是减速,减速只是为了让前轮吃满抓地力顺便附带的效果。
入弯前赛车的最高尾速已经冲到了300KM/h,而明明是个急转的直角弯,但八号弯入弯的弯速却能高达250KM/h以上。
脖子:“算你清高。”
算上脑袋自身的重量以及头盔,哪怕有汉斯系统的辅助,束龙的脖子也在这一瞬间至少负荷了三十五公斤的巨力。
相当于在一瞬间有三袋米被抡到了脑袋侧面,除了没有真正受击产生的疼痛之外,那种冲击力是一样一样的。
以极高的弯速舔了一嘴八号弯的弯心,赛车像是直接被甩到了出弯后的路肩上,然后快速制动退回四挡进入九号弯。
八号和九号弯属于第二赛段,但与前面第一赛段加起来的这一串组合弯是全赛道对车手身体素质考验最严苛的地方。
弯多但是速度不低,车手必须全程一边对抗着极大地横向G力,一边还要保持着对赛车精准的操作。
而在高速且高下压力的情况下,F1赛车的方向盘尽管有着液压助力相较来说要比F2的方向盘还轻了不少,但在这样相对高速的弯道上依然需要超过二十公斤力量去把控方向盘。
其实左右手分担一下一只手也就需要支出十公斤左右的力而已,别说是专门经过锻炼的赛车手,一般来说一个正常发育的成年男性也有充足的臂力来完成打方向的动作。
可问题是F1的驾驶可不是能打得动方向就OK的,你还得确保能在时速至少200KM/h的前提下,两只手顶着共计20KG左右负荷持续完成精确度在厘米级的方向操控,那就不是一般的正常人能干的事情了。
以上的这些问题对于束龙来说都不算什么问题,从车载镜头来看他的那颗头盔的动态像是直接被钉在了椅子上一样稳固,看起来比其他车手还稍微细了一点的脖子宛如铜浇铁铸。
像是汉密尔顿的颈围就足足有46厘米,反观现在十八岁的束龙颈围也就四十三左右,还没有他的臂围粗,但平时埃琳娜帮他锻炼的时候用器械挂五十公斤都和玩儿一样。
甘梦宁的体重还不到四十公斤,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她现在脱了鞋站束龙的脸上,某人光是用脑袋举她都可以当有氧运动按组来练。
什么叫做【身强体健】的含金量啊?知不知道【骨骼、肌体强度:93%】是什么概念?
束龙前段时间每天的模拟器工作任务那么繁重,还能抽出时间来清掉游戏每日的体力,靠的就是每天雷打不动的颈部力量练习。
你拉你的,我玩儿我的。
外界的负担很难直接影响到束龙对赛车的操作,也就是有着这样非人的体质,他才能经受得住红牛研发部门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骡子使的压榨。
真以为开模拟器不累?
为了确保获得的数据足够准确,方向盘上的力反馈可是调满了的,基本上和开真F1没有多少区别。
像束龙这样任劳任怨还每天都保持着没日没夜高强度驾驶的怪人,打着灯笼可能都找不出来第二个。
维斯塔潘确实比较喜欢开模拟器,但维斯塔潘他也不能一直这么开模拟器,人终究是会累的。
束龙现在的体质有点非人类,在推这圈之前其实也坚持了有至少半个小时的高速驾驶,但持续的G值袭击完全没能给他带来相应的负面身体状况。
九号和十号弯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内倾角,和一二号弯那里的情况类似,可以在弯中就很早地开油出弯。
之后除了低速的十一号回头弯,几乎全段都属于高速冲刺赛段,红牛高下压的赛车调校同样也是在这里的劣势比较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