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文渊阁大学士!(4k)
第二百零八章 文渊阁大学士!(4k) (第2/2页)而丁渭大相公,则是入仕十二年入主吏部,为正二品吏部尚书。
更重要的的是
江昭,很可能马上就要更进一步!
“自王师入边,肃清山河,拓土五州,阵斩国主,生擒董毡,实有汉唐之风。”
赵策英起身,徐徐走动,举手投足间尽是挥斥方遒之意。
目光微动,更是难掩心中兴奋。
“自太祖皇帝登基以来,西夏贼子狂妄不堪,吐蕃小邦不服教化,暗生异心。朕嗣承大宝以来,夙夜惕厉,唯念太祖开疆之志未酬!今拓土五州,西夏称臣献马,董毡生擒入京,流矢射杀李贼!”
赵策英大袖一挥,扫视百官,声如洪钟:“疆臣不负朕,朕岂负疆臣?当以恩隆厚赏,昭告天下!”
约莫三息,内官持诏出列,朗声宣赦道:
“门下,制曰:
朕闻经纶天下之略,实赖股肱之臣;廓清四海之功,当膺殊渥之典。
礼部尚书、兵部尚书、鲁国公、太子少保、金紫光禄大夫江昭,器识渊深,智略超卓。总七万貔貅而奋扬天威,经略滔纬以定千里山河。拓五州之地,雪百年之耻,成熙丰之盟。今特颁殊典,以彰殊勋。
特封赵国公,食邑五千户,赐皇庄三十顷,蜀锦千匹,黄金千两,西域良驹十乘,允置功臣田四十顷于故乡。
赐内库珍宝若干,敕建“定西碑”于御街,命翰林院修《熙丰拓疆录》,以彰殊荣!
於戏!
曾祖父江沅,芝兰玉树,嘉言善状,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追赐御制碑文,准建功德牌坊彰显殊荣。
曾祖母陈氏,母范淑德,慈惠仁善,封魏国太夫人,赐祭田百亩。
祖父江志,韬略传世,勋业昭显,追赠中书令,赐金册记载其德行功绩。
祖母张氏,慈范流芳,贞节昭闻,封韩国太夫人,赐玉制香炉。
父忠,训子有道,育成大器,授淮南东路转运使,加金紫光禄大夫,赐廷圭墨,赏紫袍金带。
母海氏,勤谨持家,静善贤能,封陈国太夫人,赐象牙梳篦盒。
妻盛氏,贤良贞淑、佐夫襄业,封赵国夫人,岁禄同公爵,赐九翚四凤冠。
弟江晓,满腹经纶,才思敏捷,授朝奉大夫。
弟江旭,慧心妙舌,下笔成文,授中散大夫。
特赐殊典,荫子孙五人,可荐进士出身,荫补官职。
特命,卿入阁总揆机务,授参知政事、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太子少保!
尔其克勤夙夜,永肩朕心!
钦哉!
故兹昭示,咸使闻之。”
一道封赏诏书,足足念了百息有余。
大殿上下,洪亮彻响。
“臣江昭,拜谢陛下洪恩!”
江昭上前一步,重重一礼。
几乎是同一时间,文武百官,齐齐探讨不休。
关于江昭的主要封赏,无非是五点:
其一,流爵国公之位的封号更替。
鲁国公之位,更替为赵国公,食邑从本来的两千户扩大到了五千户。
其二,恩赏财物。
皇庄、蜀锦、黄金、良驹、功臣田,都属于财物恩赏。
其三,敕恩追赠,荣及祖先,封妻荫子,荣及妻子。
其曾祖父、祖父,都追赠了一品官阶,父亲、弟弟则是授予虚职;曾祖母、祖母、母亲、妻子,都是一品国夫人,享朝廷供奉,可见官不拜。
其四,入阁!
入阁总揆机务,拜参知政事、文渊阁大学士。
小阁老,真的去了“小”字。
文武百官,齐齐相视,心中惊意不言而喻。
三十岁,入阁拜相!
要知道,其师韩章三十七岁入阁,已经入阁最快的一批人。
结果,弟子更甚。
三十岁的文渊阁大学士!
不少人暗自“嘶”了一声。
要知道,丹陛之上的新帝,可不是一点半点的信重江昭。
自十月至十二月,为了鼎立支持江昭,新帝甚至都罢了朝议,乃至于不再临幸皇后。
这是什么支持力度?
古往今来,也唯有传说中的千古君臣,有机会做到这样的程度。
其中信赖,可见一般。
几乎可以预见,但凡官家在位,江子川就不可能倒下!
毕竟,官家的拓疆之心,可谓人尽皆知。
而文官之中,唯有江子川通晓兵务。
秘密立储法推着官家登基,入宫授课堪称半个帝师,甚至还能开疆拓土,符合官家的志向。
文武百官,齐齐望了过去。
一代版本一代神。
要是不出意外,这一版本的真神,已经上位!
文臣武将,目光不断流转于韩章、江昭二人。
师徒二人,尽皆位极人臣!
一门两阁老,老师百官之首,弟子开疆拓土,自然又是一道足以传扬天下的佳话。
要是没记错,师徒二人已然有过【韩门立雪】的佳话。
如今,更是新添佳话,着实惹人艳羡。
左列,韩系官员尽皆面露欣喜。
江阁老撑场面的本事,无人能敌。
韩系有着这样的党魁,注定持续辉煌!
大相公韩章持笏,望着弟子,尽是欣慰。
从六岁一点一点的教大,传道受业,观政天下,说师徒二人堪比父子,也丝毫不为过。
甚至,一定要在弟子与儿子中选一人。
韩章,一定是选弟子!
如今,二十四年过去,弟子终归是“出师”,为江山社稷之擎天柱石。
宦海一途,不单讲究登上高位,也讲究平安落地。
弟子撑起一片天,日后他也可安稳致仕,安享晚年!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鲜少的有了些许“羡慕”。
并非是羡慕三十岁就入阁的江昭,而是羡慕韩章。
说真的,几位内阁大学士不一定羡慕韩章百官之首的位子,但一定羡慕韩章有一个好弟子。
一手教导大的弟子是老师的接班人,其中含金量,也唯有宦海中人能够理解。
正所谓人走茶凉,韩章手中的茶,有人温了!
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文武百官,齐齐注视。
江昭手持笏板,眼中闪过些许欣喜,面上平静如水,身形挺拔,岿然不动。
丹陛之上,赵策英面上含笑,甚是满意自己的安排。
自古及今,千古一帝与千古一相,绝配!
百官议论,长久不息。
文武百官,或是艳羡,或是钦佩,或是眼红.
唯独鲜少有嫉妒!
没办法,差距实在太大。
其实,江昭的晋升路子,一向是公开透明。
人人都知道学江昭的路子,肯定能晋升。
但问题就在于,学不来!
六品、五品、四品、三品,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在打内阁大学士。
更是解决了立储之争,授课君王。
然后?
然后,就是开疆拓土,为先帝挣得一个“高宗”谥号,为官家挣得千古芳名。
这都不用怀疑。
此次开疆拓土,官家可没少有“高光时刻”,但凡后半生不学唐玄宗李隆基,那就是妥妥的“贤德之君”。
可这样的晋升路子,注定没法学。
学不来,差距大,自是难有嫉妒之心。
小阁老的战绩哦不,江阁老的战绩,一向的有目共睹的!
不少人心中暗叹。
该改口喊江阁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