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太庙疑云
第十六章 太庙疑云 (第1/2页)夜,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沉甸甸地笼罩着大地。包拯、展昭、李三和苏小宛等人一路逃亡,风声在耳边呼啸,仿佛也在为他们这艰难的处境而悲叹。此刻,他们刚刚突破了郭槐设下的重重包围,身心俱疲,但追兵的脚步声仍在身后若隐若现,容不得他们有丝毫停歇。
“包兄,我们得找个地方先躲一躲,整顿一下。”展昭气喘吁吁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
包拯点了点头,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片树林,隐隐约约能看到树林深处有一座古老的建筑轮廓。“那边,我们先过去看看。”众人朝着树林深处走去,随着距离的拉近,建筑的轮廓越发清晰,竟是太庙。
太庙,作为皇家祭祀祖先的神圣之地,本应庄严肃穆,此时在月色的笼罩下却透着一股神秘与阴森。众人小心翼翼地靠近,发现太庙的大门虚掩着,似乎在静静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这太庙怎么会如此轻易就敞开着大门?”苏小宛小声疑惑道。
包拯没有说话,他轻轻推开大门,一阵冷风扑面而来,吹得众人不禁打了个寒颤。他们缓缓走进太庙,里面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烛火摇曳,在墙壁上投下诡异的影子。
李三轻手轻脚地在前面探路,突然,他停下了脚步,拿起一块腰牌说道:“大家看,这是太庙守卫的腰牌。”
众人凑近一看,这腰牌做工精细,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苏小宛仔细端详后,脸色突然一变:“这腰牌上的图案,与之前我们在牢狱中发现的那块北疆狼头铜牌的图案同源!”
此言一出,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包拯深思片刻后说道:“看来这件事情的背后,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北疆与太庙,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地方,竟通过这腰牌联系在了一起。”
他们继续深入太庙,当走到庙内的大厅时,包拯发现梁柱上的雕刻似乎有些异样。他用手指轻轻触摸着那些雕刻,突然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些细微的划痕,在月光的映照下,隐隐约约能看出是一些文字的轮廓。
苏小宛急忙从怀中掏出火折子,点燃后凑近查看。随着火光跳动,那些刻痕逐渐清晰,竟然是西夏文字——“大白高国”。众人看到这四个字,心中皆是一惊。
“西夏文字出现在太庙之中,这绝不是偶然。”包拯皱着眉头说道,“结合之前包家被诬陷一案,以及郭槐的种种行为,我推测这背后有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展昭思索着说道:“郭槐作为朝中重臣,他若与西夏勾结,那他图谋的究竟是什么?”
包拯目光坚定地说道:“结合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我怀疑郭槐欲借先帝遗诏篡改国本。先帝遗诏若被篡改,极有可能改变北宋的国策,甚至引发大宋与西夏之间新的战事,而他或许想借此谋取更大的权力。”
就在众人沉浸在震惊与思索之中时,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三立刻警觉地说道:“不好,可能是追兵追来了!”
展昭迅速跑到门口,观察了一下外面的情况,说道:“追兵人数众多,而且来势汹汹,硬拼肯定不行。我们先找个地方躲起来。”
众人开始在太庙中寻找藏身之处。他们发现了一个偏僻的侧殿,殿内弥漫着一股灰尘的气息,似乎许久未曾有人来过。众人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躲在神像的后面,大气都不敢出。
脚步声越来越近,众人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就在追兵即将进入大殿的时候,突然,一阵阴森的风声吹过,殿内的烛火剧烈摇曳,随后竟全部熄灭。追兵们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一时间,大殿外安静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