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密信
范蠡密信 (第2/2页)越宫地牢里,郑旦望着铁窗外的月光。她左颊的梨涡比西施深些,此刻却因苦笑显得狰狞。范蠡的锁链声从隔壁传来,他腰间的玉珏不知何时换成了夫差的“吴“字佩。
“你以为送西施入吴是美人计,“她咳着血笑,指甲抠进掌心,“却不知吴王早用'孪生换魂'之计,让我替她受了三年调教。“头顶传来石板挪动声,勾践的脸出现在暗格里,手里攥着瓶失魂散:“孤要你替孤去杀夫差,否则...你母亲的药...“
郑旦忽然大笑,笑声震得烛火摇曳。她想起西施临入宫前塞给她的锦囊,里面装着半块菱花镜,此刻正藏在她贴身衣袋里,与夫差给的“免死牌“隔着心跳的距离。
冬至日,姑苏台大宴。
西施望着殿外飘雪,指尖抚过琴弦。郑旦穿着越宫形制的礼服,站在勾践身侧,鬓角簪着的正是范蠡当年送的镶玉簪。夫差的酒盏空了三次,每次她都替他换成掺了提神散的甜露。
“越王进献的舞姬,倒有几分眼熟。“夫差举杯望向郑旦,袖口露出的刺青与西施锁骨的朱砂痣连成完整的吴钩图案,“孤记得越宫有个哑女,擅仿人笔迹。“勾践的筷子顿在半空,郑旦的指尖已按上袖中机关。西施忽然拨响离弦之音,琴弦割破指尖,血珠溅在夫差酒盏里,与她调换的药粉混在一起,竟凝成蝶形。
“大王可曾见过,“她望着郑旦惊恐的脸,“双生花如何共赴黄泉?“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
范蠡站在苎萝溪边,望着水中倒影。他左颊多了道剑疤,与郑旦右颊的鞭痕遥相呼应。西施跪在浣纱石上,素纱已染成血红,手里攥着半块菱花镜,镜面映出远处姑苏台的火光。
“郑旦呢?“他的声音沙哑如老木。西施将镜递给她,镜背刻着两行小字:“吴钩照双影,越剑断单魂。“血迹在镜中晃成涟漪,她想起夫差咽气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双生花开时,便是越宫劫。“
溪水漫过脚踝,冲走了镜上血渍。范蠡看见水中漂着两朵并蒂莲,一朵花瓣完整,一朵缺了半片——正如他永远无法知道,当年在越宫替他挡箭的,究竟是西施还是郑旦。浣纱石上,不知谁遗落了支金步摇,步摇上的东珠滚进溪底,像极了吴王夫差最后那滴未落下的泪。而远处的越宫,正有青烟升起,那是勾践在焚烧所有关于双生花的记载。
苎萝山风掠过,带走了所有秘密。唯有溪边的浣纱女们,仍在传唱那首古老的歌谣:“一女入吴宫,双生断越谋,从来红粉骨,尽作帝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