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出海灭倭
第431章 出海灭倭 (第1/2页)两人寒暄几句,赵清虎便被孙公公引着,进入了宏丰帝办公的地方。
这件事情,对于赵清虎来说,可是大大有利的。
宫中出去的老人,不管如何,肯定是有些本事的。
便是真的没本事,也是他的客户啊,从他手上买房子的。
没想到啊,自己来宫中一趟,几百套房子就卖出去了。
回头让顾凌轩盯着点,最好是把这些宫中之人集中在一两栋,弄一个偏远些,景色雅致一些的。
价格也要低一点,就用自己的内部价格给他们吧。
------
拆迁期期内,赵老三一家也住进了新房子。
他们家一共八口人,按照这一次京兆尹的拆迁补贴,他们拿到了一栋八十五平的房子,空间不小,隔开足有四个房间,还有厨房、客厅。
对比之前的茅草屋,这楼房简直是好上了好几个档次。
考虑到张母年纪大了,他们家被分配到了一楼。
不仅如此,还有三十三块银元的拆迁补贴,是他们那破烂茅草屋拆迁的补贴。
原本一贫如洗的家庭,如今有房有窝,甚至还有存款,着实让一家人开心不已。
拆迁区的学校也建好了,他们家几个孩子,年龄合适的,全都被送去学校了。
她妻子在慈济院的工资,因为满了一年,涨了一些。
再说张老三,之前在工地上帮忙货运,因为板车换上了橡胶轮胎,不仅轻松省力,每天赚的银钱也多了不少。
以往,他只是个拉板车的力夫,还因为身体不太好,接不了重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月一家人糊口都是问题。
自从生活条件改善后,张老三身体也养的差不多了,有了力气,加上工具改善,京城内雇佣小工的机会也多了,每天赚不少,甚至还有几个固定的小作坊,每个月定期有几天请他过去帮忙,给的工钱不少。
“当家的,我跟你商量件事情。”
晚上,张老三两口子吃饱喝足上了床,张氏突然开口了。
张老三好奇,“怎么了?”
“咱们这小区的卖房政策,当家的你听说了吗?”
“听说了,今天做工的时候,几个熟悉的老哥都在讨论这个,听说是朝廷有了政策,购房钱财不够的时候,可以房贷。”
“当家的,今日我们慈济院几个女工也在讨论!我们那主管也说了几句,说是咱们这的房子,肯定是要涨价的。”
“涨价?”
张老三愣了,随即摇头道:“咱们家可不卖房子,一大家子还要住呢!自从搬了进来,风吹不着,雨打不着,老娘身子骨都硬朗了不少。”
张氏无语了,“不是卖房,是买房。”
“买房?”
张老三有点懵,“咱们家有房子啊,还卖房子?”
“当家的,咱们有五个孩子,儿子就有三个,日后成家立业,还怕房子多啊!如今咱们住的可是楼房,跟之前的茅草屋可不一样,旁边也没地给咱们加盖茅草屋啊。”
张老三一个猛子坐了起来,是啊,这楼房可不能加盖的。
“我有个姐妹,一起做工的,他们家人口多,一大家子十六口人,要了三个小一些的户型,还得了不少补贴银元,他家就决定了,再买一户房子。”
“可咱家的银钱不够啊。”
“当家的,我都算过了,咱们家如今有四十一块银元,还有一些零碎,这些就不算了,足够付首付,若是买一个小一些的户型,也不用贷款太多。”
张老三眼珠子转了转,在脑海中快速权衡利弊。
小户型的,的确便宜,最便宜的八百文一个平米,也就是四五十块银元。
“明日我去问问?”
“好,明日中午我回来一趟,咱们一起去问问。”
第二日,当张老三夫妇两个从售楼部走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有点懵,走路似乎都有些找不到下脚地方。
售楼部的人办事效率是真的高啊!
两夫妻就进去一趟,出来的时候,银行存折上的存款没了,多了两个房产证?
原本,他们真的只是来问问。
谁曾想,莫名其妙,买了两套房子?
都是他们小区的,一个二楼、一个三楼,都是小户型,每户五十二块银元。
“孩他娘,刚才那人怎么说的,咱们欠多少?”
“我有工作,我的这个可以分十年还清,半年还一次,一次一块银元八百文。你没有工作,只能贷款五年,利息低一些,也是半年还一次,一次还三块银元六百文。”
“嘶!”
张老三倒吸了一口冷气,半年他们两套房子,要还给银行五块银元,还要四百文。
如今他挣的虽然不少,可夫妻两个加起来,扣掉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一个月最多就结余一块多银元。
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倒是可以还得起,可家里面怕是又没什么结余了。
“孩他爹,我感觉那人说得对,咱们这两间房目前用不上,可以租出去啊,一个月也有几百文的收入。”
“对,租出去,我找人去打听打听,看是否有愿意租房的。”
“好!”
------
宏丰帝对于赵清虎提出的房贷很感兴趣,让几个大臣议论了一番,便加入了大渊皇家银行的运行规章之中。
皇家银行并没有参与房贷业务之中,而是以监督者的身份存在。
承接这个业务的是农业银行、煤炭银行,还有一众私人银行。
私人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在京城外,可随着大渊皇家银行发行纸币。
所有私人银行,都在京城设置了分行,好方便跟皇家银行对接业务。
这一次的房贷,他们也很感兴趣。
可惜,一些拥有工位的员工,大都选择农业银行,或是煤炭银行,他们只能吃一些汤汤水水,降低房贷利息,给一些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的购房者释放贷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